文/徐恩存
漸悟、蛻變與堅守
——李夏青的人物畫
文/徐恩存

李夏青 橄欖壩即景 180cm×178cm 2013年
以人物畫為術業專攻的畫家李夏青,多年來不變的藝術選擇是面向現實、關注現實,在現實生活的豐富多彩中孕育激情,激發靈感,培養情感,收獲藝術碩果。多年來他以持續的情感體悟、不斷的探究和思索及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其成果已蔚然可觀,著實顯現出一條穩健、踏實與厚重的藝術與人生軌跡。
苦心人,天不負。
李夏青的藝術探索,經歷了從現象的再現到意象的表現的轉換與提升,其作品從現象的物性與世俗中,漸趨于本質與純粹的精煉與單純。在多年不變的主題中,卻透出對生命意識的關懷與偏愛,并在認知的高度上,開拓了自己的視野,對藝術、對生命主題,對現實生活始終有著自己的堅守與理解,而對現實的關懷則成為畫家作品的底色。
李夏青作品中的人物,體現的仍然是轉型時代藝術的烙印,但其作為精神象征的意味則是十分明顯的。畫家近作筆下的形象多是邊陲地區的少數民族,多是普通的勞動者,他們的質樸、堅韌與頑強意志,及個性鮮明的造型,無疑折射出當代人的胸襟情懷與理想精神。雖然洋溢著某種寫實繪畫的浪漫詩意,但那種人性力量的強有力的表達同樣是不言而喻的。

李夏青 布拖女(2) 68cm×136cm 2016年

李夏青的寫意人物畫,從繪畫流派上屬于寫實的現實主義寫意畫派,但同時不斷融入現代構成、抽象意識、表現主義因素等,特別注意講究書法用筆、寫意表達、直抒胸臆、因勢利導、筆墨交融,使筆墨與造型及感受緊密結合,從而形成筆酣墨暢、松緊有度的境界。重造型、重用筆、重意境,施以破筆、皺擦等技法,以黑白灰的調子運用到水墨的表現中,意在還原人物意象形神兼備的生動性,在這方面,畫家汲取了當代水墨人物名家劉大為、陳鈺銘、苗再新、梁占巖等人的技法與經驗,塑造了自己心目中的《布拖漢子》《大涼山》系列人物,以及《涼山雨韻》《帕米爾夕陽》《哈尼女》系列等少數民族女性形象,特別是《布拖漢子》以25幅布拖漢子形象組成的整體面貌與氣韻風神是頗見功力與修養的,見出了畫家藝術的積累與質變,在長期的探索與實踐中,終于確定自己的藝術取向,終于確定了自己的選擇,并在作品中形成了自己的形式、語言風格與特色。
李夏青作為新一代畫家,始終把面向現實作為自己藝術創造的不變選擇,為此,他多次深入到西南、西北的民族地區,行進在村寨之中,他努力與那里的父老鄉親和山山水水找到心靈上的契合點,首先自己被感動。在創作大涼山彝人系列作品時,彝人的堅韌性格、與自然抗爭的精神、生生不息的繁衍和多彩的文化傳統,特別是彝族老人滄桑的面孔和兒童純真的雙眸,使他產生了強烈的震撼和共鳴。因此,他調動了所有情感和能力去表現。以情動人,以情入畫。這樣作者的線條、筆墨和色彩就有了情感指向和生命情懷,就不再是干巴巴的技巧和表面文章。就語言的形式風格而言,李夏青是及物與及現實的。作為一種前提,我們從中感悟與體察到的乃是一種剛柔并濟、形神兼備與氣韻生動的藝術品質。

李夏青 布拖漢子 175cm×225cm 2015年
我們相信,李夏青的藝術還在一個蛻變過程之中,他的起點高,悟性好,加上勤奮和努力,相信一定會取得令人更加矚目的成績!
徐恩存,著名美術評論家。

李夏青 墨韻·時尚 136cm×136cm 2014年

李夏青 瑤山春雨 96cm×180cm 2014年

李夏青 高原回聲 68cm×136cm 2016年

李夏青 桂北三月 122cm×200cm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