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霞
(臨沂市水利工程處,山東 臨沂 276000)
龍潭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設計分析
王軍霞
(臨沂市水利工程處,山東 臨沂 276000)
以臨沂市龍潭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為例,針對大壩施工時土石料填筑碾壓不密實,壩體受到嚴重淘蝕變形,壩體心墻滲透系數較大的問題,采用充填灌漿對壩體心墻進行處理,壩基采用帷幕灌漿技術。同時,設置12 cm厚度的壩體混凝土護坡,溢流壩放水洞采用直徑0.4 m的圓形鋼筋混凝土管,通過以上加固措施提高了龍潭水庫大壩的穩定性。
臨沂市;大壩加固;水庫防滲;灌漿
臨沂市龍潭水庫位于支溝蛟龍河上游,水庫建于1958年,經過歷次改擴建,規模擴大為中型水庫,現狀樞紐工程主要由大壩、溢洪道、南北放水洞、水電站等部分組成。施工標段1,主要內容為0+000-0+627段大壩主體加固和放水洞改建工程。龍潭水庫工程等別為Ⅲ等,主要建筑物大壩、溢洪道、放水洞級別為3級,其他建筑物級別為4級,臨時建筑物級別為5級。本次加固采取設計洪水標準為3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300年一遇。
1.1 壩體存在的問題
壩體質量總體較好,運行期間未發生較大險情。目前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壩體心墻滲透系數大于1.0×10-5cm/s,壩體填土滲透系數不滿足 《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范》要求。2)大壩心墻基巖上部巖體約5 m厚存在中等透水層,透水率均大于10 Lu。大壩上下游基巖內部有強風化層,厚度約0.7 m左右,弱風化巖體同樣存在中等透水層。3)上、下游壩坡局部變形嚴重,上游塊石護坡嚴重風化淘蝕,下游反濾壩塊石部分風化、松動,局部有淤堵現象。
通過計算可知,下游壩坡浸潤線較低,滲流對下游壩坡穩定性影響不大;上游壩坡滲透坡降較大,故要求上游壩坡具備良好的反濾保護。
1.2 溢洪道存在的問題
溢洪道型式為開敞式寬頂堰,在兩山包間埡口地帶。溢洪道出口處兩側山體及堰基下輕微滲水,存在堰基滲漏問題;底板老化損壞,輕微開裂,防沖能力低,兩側漿砌石砂漿脫落嚴重;溢洪道及出口出現積淤,溢洪道出口擋土墻兩側灌木叢生,影響行洪安全。
2.1 大壩防滲處理
針對大壩存在的問題,采用充填灌漿對壩體心墻進行處理,帷幕灌漿對壩基進行處理。采用黏土漿,單排布孔對心墻充填灌漿,沿著心墻軸線進行充填灌漿。灌漿孔距、孔徑分別為2.0 m、50 mm,灌漿管管徑為30 mm,灌漿壓力為0.05 MPa。單孔灌漿量約0.6~1.8 m3/m,灌漿次數≥5次,灌漿時間間隔≥5 d。灌漿遵循“先稀后稠,少灌多復”的原則,初始灌漿時要用稀漿對灌漿管進行前期疏通,之后約2~6 min后可以調高灌漿泥漿稠度,達到正常灌注泥漿稠度。灌漿壓力≤0.05 MPa時, 灌漿孔吃漿量≤4 L/(m·min)可停止灌漿。
壩基帷幕灌漿采用巖心回轉鉆機成孔技術,灌漿壓力為1.5 MPa,孔距2.0 m。帷幕灌漿水泥為強度等級≥42.5的普通硅酸鹽水泥,壩體造孔總量1 201 m,巖基造孔154.4 m,灌漿1 355.4 m。沿著心墻軸線進行單排布孔,灌漿底線直到基巖下部深度約3.0 m。帷幕灌漿采用循環式中壓灌漿泵自下而上分段灌漿法。灌漿孔在灌漿前全孔應進行一次鉆孔沖洗和裂隙沖洗,孔內沉積厚度不得超過20 cm。在1.5 MPa灌漿壓力下,當注入率≤0.4 L/min時,要不間斷灌注30 min;≤1 L/min時,不間斷灌注1 h,灌漿結束后采用“壓力灌漿封孔法”進行封孔。
2.2 壩頂設計
綜合考慮運行檢修、防汛運輸和保護大壩壩面及大壩加固施工交通等要求,保持原壩頂寬度不變。壩頂采用20 cm厚泥結石路面,路面長96 m,寬3.9 m。為了減少壩頂漬水,壩頂面按2%的坡度向下游側放坡,使水排向下游坡。壩頂上游側設0.3 m×0.6 m的預制混凝土塊路緣,高出地面0.3 m,壩頂下游側設0.3 m×0.3 m的預制混凝土塊路緣,路緣與壩頂齊平。
2.3 壩體混凝土護坡
大壩上游干砌石護坡破損、風化嚴重,必須進行加固。由于水庫樞紐附近多為礫巖,易風化,不能作為護坡材料,采用混凝土塊護坡。堅固的壩面護坡,能抵抗各種因素的破壞作用,避免壩面底層受淘刷影響,選用混凝土護坡進行壩面護坡。混凝土護坡的計算原則是板厚在波壓力和浮力作用下,不產生浮起、破裂。
根據混凝土塊護坡厚度計算結果,結合工程經驗,最終混凝土護坡厚度取12 cm,并在其下鋪設10 cm厚的砂石墊層。加固后的大壩滲流情況如表1示。

表1 加固后滲流匯總
由表1可知,經過加固處理后的大壩,大壩單寬滲漏量都較小,混凝土護坡及下部的砂石墊層能起到反濾保護作用,避免壩坡被沖刷淘蝕。
2.4 放水洞維修加固
溢流壩放水洞最大泄量0.6 m3/s,采用直徑0.4 m的圓形鋼筋混凝土管,閘閥為圓形鑄鐵平面閘閥,由于當前閘閥過于老化,漏水嚴重,影響到正常運用。為了防止放水洞堵塞,在放水洞進水口焊鋼筋網,出水口控制流量采用DN400手電兩用蝶閥。
放水洞的下泄流量通過計算得0.46 m3/s,小于放水洞最大泄量,滿足設計要求。
2.5 防浪墻及壩頂設計
水庫新建防浪墻墻頂高出壩頂1.0 m。所建防浪墻為C20混凝土結構,寬度0.4 m。為保證管理和防汛安全,需維修壩頂路面及下游側護欄。路面采用C20混凝土澆筑,厚0.2 m。對大壩下游側破損護欄進行拆除,新建護欄高1.2 m。
2.6 溢洪道加固措施
采用M7.5漿砌石加長溢洪道進口段長2.5 m,并做齒墻對堰基進行防滲處理,現澆C20混凝土面板厚0.15 m;溢洪道進口段右側擋土墻以上的山坡較陡,按1∶1.25邊坡進行削坡處理,并砌筑M7.5漿砌石護坡,厚0.3 m;側墻表面砂漿清除干凈之后,用1∶2.0水泥砂漿批面進行加固補強,將已損壞老化的原溢洪道混凝土底板撬掉清除,對原干砌石基礎加固補強,疏通原排水系統后,重新澆筑厚0.15 m的C20混凝土面板;清除溢洪道及出口挑坎積淤,并砍除溢洪道陡坡段至出口擋土墻兩側影響行洪灌木;拆除出口漿砌石底板,采用M7.5漿砌石底板,并現澆C20混凝土面板200 mm,以保證溢洪道出口安全。
通過采用以上措施,該水庫除險加固施工完成后,目前運行效果良好。
[1] 楊杰,鄭成成,江德軍,胡德秀.病險水庫理論分析研究進展[J].水科學進展,2014(01):148-154.
[2] 寇華榕.龍門灘水庫大壩滲流安全評價[J].水利科技,2014(02):38-41.
[3] 王萍,夏仲平.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中的主要技術措施[J].人民長江,2006(08):87-88.
[4] 蔣春艷,黎峰,張海旭,李賀.丁灣水庫大壩除險加固及其安全評價[J].人民黃河,2012(04):114-115+118.
(責任編輯 遲明春)
TV697
B
1009-6159(2017)-06-0025-02
2016-12-18
王軍霞(1975—),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