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娟
(蒙陰縣高都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蒙陰 276219)
高都河生態治理工程設計與施工探析
張秀娟
(蒙陰縣高都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蒙陰 276219)
以東汶河支流—高都河的生態治理工程為實例,介紹了中小河道治理工程的設計及施工技術,為類似工程提供了參考。
高都河;生態治理;水土保持;施工技術
河道工程作為一項水利基礎性設施,在防洪排水、生態建設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但隨著使用年限增長以及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尤其在農村地區,由于缺乏必要的監管,很多地段河道被當成垃圾傾倒場,造成河道堵塞嚴重,水體變質發臭、護坡坍塌,嚴重影響周圍環境衛生,進行河道生態治理已經十分必要和急迫。
東汶河發源于山東省中部山區,全長132.3km,下游河寬約300 m,流域面積約為2 428.5 km2。在汛期時水流湍急,時有山洪暴發,最大流量可達5 050 m3/s。高都河屬于東汶河一級支流,本次工程設計治理高都河河道總長8.1 km,具體項目包括河道疏浚,新建攔河壩7座、橋梁5座、涵洞17座,生態護坡3.2 km,混凝土預制塊護坡4.5 km,新修和硬化道路8.1 km,工程預算1 200萬元,設計工期150 d。
根據河道堵塞物的種類不同,所采用的疏通技術工藝和機械設備也不同。通過實地調查,高都河河道部分地段斷面標準不合格,大部分堵塞物為生活垃圾、淤泥及雜石等,針對這些問題對其分門別類的進行治理。
2.1 河道疏浚技術分析
1)淤泥量計算。相對于淤泥,生活垃圾較易處理,直接采用大型機械挖運到固定地點進行處理掩埋即可,疏浚工程的難點和重點是淤泥清理。首先要對現狀河道進行斷面測量,根據原河道設計斷面計算出疏浚總量;扣除挖運的生活垃圾和其他固體廢棄物,剩余的量即為河道淤泥量。通過計算,本項目預計需清理淤泥7.5~8.0萬m3。
2)施工方案設計。本項目清淤需長臂挖掘機1臺,普通挖掘機4臺。具體施工方案如下:首先在河道外側挖一條排水溝,疏干河道。其次從河道中央向兩邊延伸,淤泥清出后先堆積在河道外側晾曬,待基本晾干后,再挖運到指定地點。本項目允許超深度±0.2 m,超寬±0.1 m。
2.2 河道斷面設計及施工
1)斷面設計。河道斷面尺寸直接影響其通水能力,主要考慮堤頂高程、河底高程及邊坡系數,高都河項目區河道的各項參數標準見表1所示。治理段的高都河屬三級內河,高程不足路段對河堤進行加高(或設置擋墻),兩岸邊坡為黏土和壤土材質,在此統一設計邊坡為1∶1.5。經過計算,清理該段河道堵塞物后,其最窄處的通過能力都完全滿足汛期排洪要求,因此不對河道寬度進行大規模修改。

表1 河道堤頂、河底高程標準
2)河道斷面施工。本項目選在旱季施工,盡量避免受河水的影響,采用 “機械開挖+人工修坡”施工形式,該工作在河道疏浚完成后進行。本項目河道整體斷面為梯形,岸坡按照“多去少補”原則保持平整,在河道轉彎處力求平緩,保證水流平穩。
本項目設計在居民區附近河道段護坡形式為生態護坡,共計約3.2 km,其他地段為漿砌混凝土預制塊護坡。生態護坡是本項目的重點建設工程,其具有美化生態環境,適合水生物繁衍,增強水體自凈等作用。
3.1 生態護坡方案選擇
目前,生態護坡種類主要包括草皮護坡、砌石護坡、混凝土預制塊護坡、現澆反濾護坡、生態袋護坡等,各方案優缺點比較見表2所示。通過對比分析,混凝土預制塊綜合性更符合施工地段要求,因此最終選擇該方案作為本河道居民區附近生態護坡施工方案。

表2 生態護坡方案優缺點比較
3.2 混凝土預制塊生態護坡施工分析
本項目坡腳采用M10水泥漿砌石砌筑 (上底0.2 m,下底0.6 m),墊層為C20碎石混凝土(尺寸0.8×0.2 m),然后在河流內側填筑人工土石。護坡采用規格為30×30 cm正六邊形混凝土塊,厚度8 cm,混凝土強度等級C15(見圖1)。
1)坡面平整。人工修坡時嚴格控制坡度,在低洼處進行回填,土料不得選用粉土,在坡面灑水并夯實。坡面平整后鋪設砂墊層,厚度在5 cm左右。天然砂顆粒級配良好,質地堅硬,不得含有雜草、樹根及垃圾,含泥量不得超過30%。

圖1 護坡結構圖
2)預制塊砌筑。預制塊鋪設要控制好坡頂、坡腳線及鋪砌面,保證兩條線平順及砌面平整。砌筑順序為從下而上,坡面平整度要求用2 m靠尺檢測,其凹凸度不大于3 cm。砌筑滿足要求后采用M10砂漿進行勾縫作業,勾縫前灑水,并用鋼絲將縫隙掏干凈。砂漿應飽滿,勾縫抹平。勾縫結束后對坡面適當灑水養護,養護期不少于一周。
3)營養土填筑。砌筑完成后在預制塊中部填筑營養土,主要成分為泥炭、椰糠、珍珠巖、控釋肥顆粒等,養分含量具體要求:全氮為0.6 g/L;磷0.27 g/L;氧化鉀0.36 g/L。在營養土中摻入適量草籽,本項目選用狗牙根作為護岸草皮。
高都河通過上述一系列治理工作,其防洪標準達到20年一遇,保護了沿河兩岸耕地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并改善了沿河生態環境。河道治理是當前全國各地防洪工作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如何選擇因地制宜的治理方案是做好河道整治工作的關鍵。
[1] 周輝.河道治理工程中的設計及施工技術應用分析[J].中國水運,2016,(05):45-48.
[2] 張震宇,陳強富,張展羽,等.農村河道生態治理模式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9,(10):34-36.
[3] 羅朝暉,陳靖,陳丹,等.通南高沙土區河道岸坡生態治理模式研究[J].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5):62-65.
[4] 寇忠泰,婁會品,高甲榮,等.北京懷柔區沙河干涸河流生態治理初探[J].水土保持研究,2011,(04):28-31.
[5] 苗偉波,鄒劍,劉國慶,等.多方位生態修復技術在河道水環境治理工程中的應用[J].水電能源科學,2016,(07):92-95.
[6] 鄭毅.蘇子河新賓段河道問題及其治理措施[J].水利發展研究,2016,(06):18-22.
(責任編輯 遲明春)
TV85
B
1009-6159(2017)-06-0032-02
2015-04-10
張秀娟(1973—),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