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巴西特派記者 張遠南 顏歡
時隔一年,位于里約城西南角的巴哈奧林匹克公園已褪去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熱鬧,人潮不再。如今行走在里約大街小巷,如果不刻意途經奧運村,很難將這座城市再與奧運聯系起來。唯一殘存的奧運元素大概就是曾經的專用車道上“Rio2016”的綠色標志,還訴說著去年的精彩。
對于住在里約西南部巴哈地區的居民來說,奧運讓他們的生活更加便利。該地區遠離市區,交通一度非常不便。但奧運會將BRT(快速公交)和地鐵帶到這里。當地居民阿爾維斯說,“以前我們出門大多開車,現在方便多了,BRT、地鐵就在家門口。這也是我對此屆奧運會頗有好感的原因之一”。
《環球時報》記者在巴哈奧林匹克公園里看到,位于“奧體公園”標示旁的空地內已建起3塊封閉式的籃球場地,夜晚有燈光照明。按照奧運會前的設計規劃,園區內還將逐漸設立花園、輪滑場、標準足球場和老年人運動器械園等,滿足各年齡層次的需求。作為“奧運遺產”的一部分,巴西體育部還在園區內修建“冠軍墻”,列舉里約奧運會期間所有項目及對應獎牌獲得者的姓名和國家(或地區)。
誠然,里約奧運會加速城市在交通、港口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建設。然而大多數里約人提及去年的奧運會,心情十分復雜。出租車司機若昂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奧運會期間,我作為里約人真的很驕傲。全世界最優秀的選手來到這一較高下,滿街的外國游客看起來也很享受里約的風光。天天都像在過節,生意也很好做,有時候我還挺懷念當時的景象。”他話鋒一轉,“然而,奧運會的成本大大超出預期,至今這筆賬目都不透明。”事實上由于嚴重超支,里約曾推動國際奧委會增加撥款,但國際奧委會今年7月初宣布“拒絕追加任何對里約方面的資金支持”。
更多里約人告訴記者,奧運會本身是極好的——讓人們暫時忘記國內的政治經濟危機,也為城市發展提供一定機遇。可等奧運會結束,一切都還是老樣子,治安甚至更差。奧運場館的低利用率也被反復提及——根據奧運會前的“遺產規劃”,一些場館本來是要承包給企業。但由于經濟下滑,暫時無人接手。
巴西《環球報》網站發表文章稱:“去年的奧運會讓里約度過一個月的狂歡,然而一年過后,值得紀念的卻并不多。”該文章評論區,點贊最多一條留言是:“巴西從不應該舉辦奧運會,甚至是世界杯。我們國家需要的是復蘇。”▲
環球時報2017-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