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鹽改”新突破:產銷一體化
記者日前從山東省鹽業集團了解到,該集團資源整合邁出實質性步伐,已完成礦鹽管理公司、海鹽管理公司和煙威經營管理公司等三家專業性試點公司的掛牌工作。
“資源整合意在推進產銷一體化進程,有助于現代企業體制機制的構建。”山東省鹽務局局長、山東省鹽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孫樹聲表示。
“目前的鹽業集團,是依托食鹽專營政策建立起來的管理體系,從產權結構和運行機制看,都不具備現代企業的特征。”孫樹聲說,“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看,不實行鹽業體制改革,不利于激發活力,也就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抑制動力的問題。現在改革來了,生產企業不再有不需要推銷的產品,批發企業不再有政策保護的市場,路在哪里?”
“‘立足鹽、延伸鹽、跳出鹽’不是一兩年提出的想法、形成的戰略,結合這些年努力的結果,我們還是必須要回到起點上——立足鹽。”孫樹聲說。
他分析指出,市場化直供直銷大格局下,食鹽批發的概念已不復存在,“改革下求生存,唯有依靠生產資源,抓住市場資源,兩個資源的結合就是我們的利益來源,也決定了未來集團的體制結構和運行機制,這就是產銷一體化。”
“批發企業,要通過瘦身轉型,營銷服務,在競爭中變許可供給站為終端聯絡點,盡可能多的占有終端市場,成為生產企業的市場觸手。生產企業要利用和發揮各自的優勢,通過精細化管理和技術進步,在產品成本、特色、適應消費訴求上贏得競爭優勢,通過觸手抓住省內市場,騰出精力主攻國內市場。靠市場把兩者連接為唇齒相依的利益共同體,這就是產銷一體化的內理機制。”孫樹聲進一步解釋說,“改革的方式,就是以生產企業為融資主體,吸收批發企業、社會資本、風險投資、戰略投資,甚至經營者、職工投資,形成區域性產銷一體化的混合所有制公司。”
據山東鹽業經營管理部副部長葉夏根介紹,作為構建戰略管控型集團實體結構的實質性探索,山東鹽業礦鹽管理公司由岱岳制鹽公司和肥城精制鹽廠整合而成,“這兩家生產企業在地理位置上挨得很近,整合后,不僅會消除市場化環境下的同質化競爭問題,兩企業在生產資源、市場資源、工藝技術等方面的優勢也會得到互補。”
由菜央子鹽場、寒亭第一鹽場、魯鹽經貿公司和無棣精鹽廠整合而成的山東鹽業海鹽管理公司則擔負著做強做優做大山東海鹽品牌的優勢。
“海鹽是我們的一大優勢,山東省有豐富的地下鹵水資源,是全國海鹽產量最高的地區。根據目前我們收集和掌握的市場信息,海鹽在消費者當中的認可度很高,尤其在一些沿海地區。”葉夏根說,“不要以為沿海地區就一定出產海鹽,在我國,很多沿海地區是不生產海鹽的。有的沿海地區沒有鹵水資源,是直接用海水曬制海鹽的,他們的成本太高,還存在著海水污染的風險。”
作為區域一體化經營的探索,山東鹽業煙威經營管理公司融合了煙臺和威海兩地的市場,通過區域內的整體聯動,提升輻射能力,帶動周邊市場。
“煙臺、威海鹽業公司還與威海高島制鹽公司共同投資成立了威海高島南海制鹽公司。”葉夏根介紹說,“這是市場化大背景下,我們以資產為紐帶,將產銷企業融為一體的一個典型案例,有效提高了食鹽生產、批發企業適應市場、開拓市場的競爭實力,同時,為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積累了經驗。”
據悉,威海高島制鹽公司屬于山東省鹽務局轄區內的食鹽定點生產企業,但在山東鹽業注資前,該公司跟山東鹽業是沒有產權關系的。
“下一步,我們準備在這三家試點公司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企業改革方案,加快產銷一體化進程。改革后的鹽業集團將成為以總部為戰略與投資管控中心,以區域性產銷一體化公司為成本利潤中心的企業集團。”孫樹聲說。
3月底,在國家衛計委疾控局牽頭下,由中國疾病防控中心和中鹽總公司有關專家組成的調研組來到山東省,就《鹽業體制改革方案》出臺后食鹽市場情況及碘鹽生產情況進行調研。
“國家食鹽加碘策略不會改變。”調研組組長、國家衛計委疾控局副局長雷正龍指出,衛生部門將積極參與鹽業改革,密切關注有關數據變化,通過調研了解市場放開后碘鹽供應情況,從衛生角度建議如何進行碘鹽供應,在改革中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在新修訂的《條例》中更接地氣。調研組重點考察了泰安食鹽市場和肥城精制鹽廠,對山東鹽業圍繞食鹽安全所做的一系列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嚴守職責,確保食鹽安全。”孫樹聲在山東鹽業2017年度工作會議上分析指出,“進入鹽改過渡期,很多政策尚不明朗,市場形勢千變萬化,有意違規的,無意越界的,渾水摸魚的,以身試法的,情況錯綜復雜,新矛盾、新問題紛至沓來。”
在山東省鹽務局近日公布的2016年度全省涉鹽違法犯罪10大典型案例中,有關食鹽安全的高達9例,其中涉及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的案例4個,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的案例5個。
“食鹽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國計民生。今年的鹽政管理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和繁重壓力。”孫樹聲表示,鹽政執法工作要研判形勢,研究對策,及時調整工作思路,轉變執法觀念,創新工作方法,破解打破食鹽銷售區域限制后食鹽經營資質、食鹽購銷渠道、食鹽物流配送與銷售,以及工業鹽、飼料添加劑氯化鈉經營管理中存在的難題,維護正常的食鹽經營秩序。
他介紹,面對涉鹽違法犯罪的新矛盾和新問題,山東鹽業也在積極調整監管策略,今年將重點實現“三個轉變”,即:打擊重點要由私鹽向假冒偽劣食鹽轉變;執法重點要由運輸環節和銷售終端,向生產、經營環節和物流配送環節轉變;查處涉鹽犯罪重點要由以非法經營犯罪為主,向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生產、銷售不符合產品標準的食品犯罪,以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轉變。
“食鹽企業電子防偽追溯系統是做好食鹽安全工作的有力武器。”葉夏根說,“《鹽業體制改革方案》中明確要求‘加快建設食鹽電子追溯體系,實現食鹽來源可追溯、流向可查詢、風險可防范、責任可追究’,山東鹽業近年來在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工作。3月10日,由中國鹽業協會組織的全國‘食鹽企業電子防偽追溯系統建設宣貫會”在泰安舉行,山東鹽業岱岳制鹽有限公司和湖北廣鹽藍天鹽化公司獲得了示范單位稱號。”
孫樹聲坦言,政企分開,職能劃轉,勢必帶來鹽政執法人員的去留問題。在積極爭取政策的同時,山東省鹽務局會做好思想工作,教育鹽政執法人員牢固樹立責任意識、擔當意識,以實際行動證明自身水平一流,素質過硬。
“做好食鹽安全工作,是我們作為監管部門的責任,也是國有企業義不容辭的擔當。我們將繼續采取各種措施,充實食鹽儲備,嚴打制假販假,堅決守住市場秩序和食鹽安全的底線。”孫樹聲說。
(轉載自《山東國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