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青 詹樂思 林國堯
(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海南三亞572000)
三亞熱帶海底公園建設問題及對策研究
呂青 詹樂思 林國堯
(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海南三亞572000)
2011年至今,三亞市編制完成了《三亞市近海海洋牧場建設規劃》、《三亞市休閑漁業發展規劃》。投資2100萬元完成了紅塘灣海洋牧場建設和蜈支洲島海洋牧場建設項目。這是政府在打造海洋牧場示范區的前期工作,應該加以落實,發揮出三亞的熱帶特色,突出熱帶海洋天堂的特點,打造樣板工程,借鑒山東海洋牧場的現代綜合型經營性海洋牧場模式,按照“投礁、放魚、釣船、海岸、服務”五配套的思路,陸海統籌、岸基配套同步發展。依托海南大學、三亞深海所、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及熱帶海洋大學的科技支撐力量,建成科研、監測、示范、服務、休閑、推廣于一體的現代綜合型大型熱帶海洋牧場。
三亞的綜合型大型熱帶海洋牧場的發展模式是以旅游經濟為主線,三亞“熱帶海底公園”的發展是海洋牧場建設的重要部分。三亞是最有條件建設“熱帶海底生態公園,實現海洋生態恢復+旅游”的城市?!盁釒Ш5坠珗@”將成為未來三亞的重要旅游特色線路,高端海底觀光產業能使一、二、三產業快速融合,給三亞旅游產業帶來爆發性的經濟增長,東方海底“迪士尼”將是三亞邁向國際旅游城市旅游產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戰略。海底景觀觀光以及延伸的產業將會給三亞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1 符合三亞“雙修”理念,專注海洋生態修復、優化藍色海洋生態、發展藍色經濟。
1.2 加快傳統漁業向休閑漁業轉型,創造漁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1.3 推動傳統海南旅游行業供給側改革,三亞旅游行業從陸地到海洋的延伸是必然的趨勢,更加優質高端的海上以及海底旅游產品是消費端的需求。
1.4 打造具有國際高度三亞標識文化,是大力發展三亞文化產業的契機,也是吸引國內外投資的優質項目,海底公園不僅是三亞多元文化的結合,更是人類自古以來海底夢想的實現。
2.1 珊瑚保育工作重視不夠。海底景觀產業的基礎是珊瑚保育工作。因為珊瑚礁生態系統決定海底靜態景觀和動態景觀,這些景觀才是海底旅游開發最具經濟價值的關鍵因素。然而三亞市對于珊瑚保育工作的重視力度不高。根據2015年數據,亞龍灣、鹿回頭、西島平均珊瑚礁覆蓋率分別為12%、16%、18%,個別區域達到47%。與之對應的是非保護區的覆蓋率不足10%,珊瑚礁某些海域破壞十分嚴重。根據近兩年調查結果,目前三亞市珊瑚覆蓋率高、珊瑚生長狀況比較好的海域,包括蜈支洲島、大小洞天海域、紅塘灣、后海等。但是也有部分海域由于自然因素及人類活動的原因,珊瑚生長狀況不容樂觀。由亞龍灣片區、鹿回頭半島——榆林角片區和東、西瑁島片區三部分組成了海南三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三亞保護區),三亞保護區位于三亞市南部近岸海域,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保護區域面積大約85km2。珊瑚礁的狀況堪憂,據調查,三亞珊瑚礁受損面積高達80%,珊瑚礁大面積衰亡,全球氣候變暖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當氣候變暖導致海水溫度升高,超過珊瑚生長水溫30℃時,珊瑚蟲所寄生的植物——蟲黃藻會產生一種有害物質,會使珊瑚礁慢慢白化、退化甚至死亡。還有珊瑚作為工藝品,價值向來很高,人為盜挖、盜采珊瑚礁體的現象屢禁不止。
2.2 海底景觀建設國際化視角尚未形成。首先,定位未達到國際層面。三亞早已經是世界的三亞,但是現在的海底公園項目的定位還未達到國際旅游標準。其次,海底公園的景觀設計投資大,絕大多數的建設是不可逆的,影響的因素極其復雜,設計還未達到國際水準。
2.3 互聯網以及相關尖端科技水平落后。萬畝熱帶海洋牧場規劃一旦開始建設,海底公園必須借助“互聯網+科技”運用遠程智能化監控與檢測技術對海洋實施科學管理。海底公園建設不管是從規劃、設計,還是實施、運營都不可忽視對尖端科技的應用,然而目前海南并不具備如此多的高科技團隊以及對接的平臺。
2.4 知識產權問題尚未得到重視?!叭齺喓5坠珗@”在世界上勢必是領先的,不管是海底文化還是海底經濟開發模式都將會是世界首創。三亞海底公園未來的發展模式就好比今日的“迪士尼”發展模式,由海底公園所衍生的知識產權的背后是巨大的經濟價值。
3.1 加強對珊瑚礁保育工作的重視。學習珊瑚保育的先進理念,建立珊瑚保育公益組織,啟動珊瑚保育公益活動。通過調研青島、深圳的優秀企業及組織(例如深圳的“潛愛大鵬”全國首個珊瑚保育中心),制定適合三亞市的珊瑚保育計劃。通過組織招募潛水員義工及其他義工開展與海洋環保相關的課題,進行三亞海域珊瑚保育工作,包括珊瑚資源普查、人工珊瑚礁建構、人工珊瑚認養種植等,推動三亞珊瑚保護區建設,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底景觀開發提供前期保障。
3.2 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以“誰破壞、誰修復”原則,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早在1983年就有條例(海洋環境保護法和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明確規定禁止破壞珊瑚礁?!度齺喩汉鹘笣撍糜斡煤I鷳B補償賠償辦法》及補償標準應該快速出臺,海洋生態環境損害補(賠)償機制也該加快制定。任何企業或機構只要參與破壞海底生態環境,就要繳納海域使用金和生態補償金。
3.3 建議引入海底公園建設規劃專業團隊,建立海底景觀“智庫”。以國際化的視角看待海底景觀建設問題。目前“三亞蜈支洲島萬畝熱帶海洋牧場”項目中,有建設海底公園的計劃,但是對于海底公園的景觀功能開發卻不具有一定的專業性,任何開發都要經過科學的論證,通過“智庫”平臺用最快、最便利的方式匯集更多人的智慧。
3.4 建議加大海底科技投入,創建海底科技孵化平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目標,劃定科研用海區域,發揮政府、企業、學校在政策、資源、區位、產業、人才、科研、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創建海底科技孵化平臺,并通過海底公園項目進行快速轉化。三亞旅游只有注入可持續發展的海洋生態元素才能快速升級,開拓創新一個三亞“海洋生態恢復與旅游業發展相融合”新模式,進而提高三亞旅游行業核心競爭力。
3.5 建議提高海底文化知識產權意識,建設海底文化創新平臺。建議盡快完成海底村莊、海底博物館、海底龍宮、海底動物園等的建設,另外三亞海底公園獨創的相關知識產權和內容應盡快完成注冊,加強海底公園的軟實力,避免日后惡意競爭帶來巨大經濟損失。

圖1 海底公園建設新模式基金項目:三亞市哲學社會科學資助課題:南繁文化產業發展研究(SYSK2016-02);三亞市哲學社會科學資助課題:三亞農業品牌發展戰略研究(SYSK2017-05)
[1]張喬民.我國熱帶生物海岸的現狀及生態系統的修復與重建[J].海洋與湖沼,2001(4):107~117.
[2]顏超.海洋生態補償立法研究[D].煙臺:煙臺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