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配豪
隨著臺灣青年來大陸就業創業的人數逐年增加,兩岸交流與合作的不斷擴大,臺灣青年到大陸就業創業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和潮流。
在大陸鼓勵促進創業創新以及“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大背景下,如何把握機遇,努力追求實現夢想,成為這一代兩岸年輕人努力探索的時代命題。
東莞是臺商在大陸投資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目前臺商在大陸的主要的聚集地之一。多年來,臺資企業實現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也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為了讓臺商尤其是年輕一代在東莞有更好的發展環境,近年來,東莞出臺了一系列鼓勵臺灣青年在莞就業創業的政策和措施,為臺灣青年就業創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東莞努力打造兩岸青年創業“理想標地”
隨著臺灣青年來大陸就業創業的人數逐年增加,兩岸交流與合作的不斷擴大,臺灣青年到大陸就業創業正成為一種趨勢和潮流。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多想些辦法,多創造些條件,多提供些機會和舞臺,讓兩岸青年多來往、多交流、多交心,兩岸青年應成為共同打拼的好朋友好伙伴。
2015年初,東莞松山湖臺灣高科技園著手啟動引進臺灣青年創業計劃,打造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旨在為臺灣青年創業團隊提供注冊服務、場地辦公、政策資金申請、管理顧問、技術支持、創投融資、市場咨詢等一條龍產業化孵化服務。2015年10月15日該青創基地被國臺辦授牌“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成為全國13個“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之一。
2016年8月,東莞臺灣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正式啟用,該中心成為松山湖青創基地的執行服務機構,致力于為臺灣青年在莞創業提供從資金到輔導的全方位保姆式服務。
如今,東莞堅持以松山湖臺灣高科技園、兩岸生技基地和粵臺金融合作試驗區“三位一體”為發展戰略,努力把松山湖臺灣高科技園打造成轉型升級發展新模式的先行區、臺資企業總部聚集區、兩岸高端產業合作示范區和兩岸協同創新實踐區,這里已經成為臺灣青年來莞創業的首選地和聚集地,逐步形成了臺灣青年創業人才群落。
為順應這趨勢和潮流,旨在為兩岸青年搭建“交流平臺”, 兩岸企業家峰會主辦的“2017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研討會”于7月7日至8日在廣東東莞舉行。研討會設置了就業創業政策介紹、經驗分享、就業崗位推介、兩岸青年互動等多項活動,多個省市為臺灣青年提供3000個就業崗位。
2017年7月7日下午,參加“2017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研討會”的臺灣青年和學生,集體參觀了東莞的環球經貿中心、東莞展覽館、東莞松山湖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通過一下午的參觀,他們對東莞的創業環境和文化內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劉芳祥來自臺灣桃園縣,他的創業項目涉足的是電路設計領域。已經擁有豐富創業經驗的劉芳祥,看中了大陸廣闊的市場前景。另外,他了解到東莞出臺了不少優惠政策,扶持青年創業。“如果有機會,我希望能來東莞創業,在這里實現項目產業化,相信會有不錯的成長。”
“東莞已經成為廣大臺灣同胞投資興業、安居生活的一片熱土。”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梁維東表示,越來越多臺商二代在東莞成長,越來越多臺灣有志青年來東莞就業創業,東莞已成為全國最適宜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的城市之一。
創業記:臺灣青年在東莞
吳森勝:
打造東莞最大單品咖啡品牌
吳森勝和東莞結緣,源于20多年前父親在洪梅鎮經營拉鏈工廠。他初中畢業后便來到東莞生活,就讀東莞臺商子弟學校并成為首屆高中生。
高中畢業后,吳森勝回到臺灣讀大學,隨后去美國進修企業管理相關專業。回到臺灣后,成為一家企業管理顧問公司的訓練規劃師,這份工作履歷讓吳森勝后來的創業之路受益匪淺,也讓他成為“愛咖族”。
此后,吳森勝再次回到東莞,協助父親打理處于虧損狀態的高爾夫球會所。吳森勝接手后,經過市場調研,對公司的業務進行了全新的調整。不到一年的時間,公司就實現了扭虧為盈。
首戰告捷,吳森勝證明了自己的經營能力,也贏得了父親的信任,于是他就想著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咖啡就成為他創業的下一站。
東莞大街小巷的咖啡店并不少見,如何做出特色,這是吳森勝首先要理清的。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自己辦廠、自己烘焙,打通產業鏈,做鮮有人能涉足的精品咖啡。
咖啡品牌被命名為“翹鼻子”,談及這個名字的來由,吳森勝解釋道:“嗅覺直接決定對咖啡香氣的判斷,這是人與咖啡接觸的第一個步驟也是關鍵一步。翹鼻子咖啡這個通俗易懂又不失俏皮的名稱,搭配設計鮮明有趣的LOGO,就成了潮流時尚、年輕浪漫的標志。”
對于自己的咖啡店創業之旅,吳森勝強調,翹鼻子咖啡致力于推廣單品咖啡文化,讓咖啡不僅僅是單純的飲品,而成為一種有品位的生活方式。
為了供應高質量的咖啡,創業之初,吳森勝便走訪了優質莊園和農戶,在與農戶簽約供應高質量咖啡的同時,還引進3000株咖啡苗到咖啡烘焙觀光工廠,讓顧客在東莞也可以看到咖啡樹的生長過程。
另外,吳森勝還邀請臺灣的咖啡烘焙大師到東莞進行技術轉移,確保咖啡烘焙的質量;同時他還開設了咖啡文化體驗店,導入臺灣觀光工廠的理念,實現了產銷一體化。
截至目前,翹鼻子咖啡在東莞已經擁有4家店。每家咖啡體驗店都設有教室,除了有專業人員跟客人分享咖啡知識,還不定期舉辦一些咖啡課程,讓更多人了解咖啡文化。顧客可以嘗試世界各國的咖啡豆,體驗專業的咖啡器具。
2016年8月,翹鼻子咖啡被評為“東莞最具成長性咖啡品牌”第一名,這給了吳森勝更大的信心,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經營思路,翹鼻子咖啡都得到了認可。
現在,吳森勝還在線上開了店,除了銷售咖啡豆外,今后還會有更多的咖啡周邊產品上線。在東莞站穩腳跟后,翹鼻子咖啡今年也將走出去。吳森勝透露,今年下半年,他將在深圳開設一家體驗店。
林子凱:
從創業者變為“創業導師”
在20世紀90年代,林子凱的父親在厚街開辦了一家拉鏈廠。大學期間,林子凱每年都要來東莞看望父親。2005年,25歲的林子凱畢業后來到父親的公司實習。在父親的指點下,他慢慢悟出一些生意經。
幾個月后,林子凱決定自主創業。經過市場調研,林子凱在厚街創辦了一家鞋材廠,主營鞋材原料貿易。如今,這家擁有20多名員工的企業,業績已經非常可觀。
在東莞十幾年的時間,林子凱創業經驗越來越豐富,在各大協會擔任職位也讓他積累很多創業資源。他發現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選擇來大陸創業,嗅到其中的商機,進行了一次新的探索——打造一個孵化平臺,讓這些青年來大陸圓自己的創業夢。
去年年初,林子凱在東莞創立東莞臺青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很多來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他們對這邊的市場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創業起來會一頭霧水,我們可以幫助他們實現創業起步,打造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及創業平臺。”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運營,臺青創中心已經成為臺灣青年來莞創業的首選地和聚集地,逐步形成臺灣青年創業人才群落。
林子凱介紹,臺青創中心團隊主要成員由臺商二代組成,他們既有多年在莞的創業經驗,熟悉大陸創業環境,又擁有臺灣青年創業圈相關資源。運營團隊成員所涉足的行業包括金融業、制造業、互聯網、渠道開拓等,可協助臺灣青年快速適應大陸創業環境。
“許多從臺灣過來的青創團隊,他們的項目是不接地氣的,我們會利用自身的經驗和資源,協助他們考察市場,并進行商業模式的調整,最重要的是持續給他們帶來信心和熱情。”林子凱說。
“除了幫助臺灣青年大陸創業提供市場趨勢分析、商業模式修正以外,中心還可以為臺灣青年創業團隊提供一站式孵化服務,包括注冊服務、場地辦公、政策資金申請、管理顧問、技術支持、創投融資、市場咨詢等。”林子凱說。
隨著入駐項目的增多,林子凱也在探索新的運營模式。“我們會根據產業將企業分成不同組別,然后讓這些團隊抱團發展,實現資源共享,我們集中對它們進行孵化。”
林子凱的設想是,臺青創中心致力于為臺灣創業青年提供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讓臺灣創業青年能夠大膽走出來,發揮自己的優勢,與大陸企業進行對接,實現合作。他希望以這樣的形式,提升臺灣青年創業成功率,讓臺商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李唯綸:
攜“白色石油”只身闖大陸
來大陸創業之前,東莞大極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唯綸在臺灣做了3年記者,15年藝人經紀。在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后,她決定激流勇退,選擇自主創業。
看準了大陸市場巨大商機,李唯綸決定帶上一款名為“白色石油”的產品闖蕩一番。這款產品在臺灣推出后,獲得了廣泛關注。
“白色石油”有何功效?李唯綸介紹,“白色石油”由石油蒸餾物和乳化劑作為主要成分,提供了助燃功效,達到了節能效果。目前,“白色石油”產品分為汽油版與柴油版,汽油版是石油制品,量小可以當汽油添加劑使用,量大則可以讓汽油發揮到104號汽油的燃燒性能;柴油版是植物屬性,可以當作柴油添加劑。
基于大陸龐大的汽車保有量,李唯綸的創業項目擁有無限的想象空間。“現在正處于推廣階段,我們主要就是圍繞汽車保養來做文章。”李唯綸說。
剛來大陸之時,飲食、通訊、人際關系等許多瑣碎的事情令李唯綸感到困擾。不過,一段時間后,隨著創業項目進入正軌,她也漸漸習慣了這里的生活。
2015年,李唯綸到松山湖做了一次路演,兩個月后,她就拎著包來到園區了。“園區為我們提供了兩年免費辦公場地,還有免費公寓,這極大降低了我們的創業成本。”半年之后,李唯綸拿到了營業執照,“我們有什么需求,需要什么資源,松山湖管委會都會幫我們處理和對接。”
現在,李唯綸要做的,一邊是加緊收集相關數據,分析“白色石油”應用在大陸市場產生的節能功效;一邊是加緊“白色石油”的推廣。
不久,李唯綸終于在大陸拿到了第一個訂單,實現了新的突破。這個訂單來自大連,合同金額百萬級,這令李唯綸興奮了好一陣。“雖然是幫別人做代工,但對我們這種初創型企業來說,也是非常不錯了。”
大連的項目成為李唯綸敲開大陸市場的首站,一旦在大連試驗成功,輻射其他省市將變得不再困難。她說:“目前我們的工廠在臺灣,今后計劃在大陸這邊設廠實現量產。”
李唯綸認為,只有拿到商標和專利,才能掌握話語權。比如,有創投企業找到她,一路談下來,因為專利問題而最終擱置。因此,李唯綸也正加緊補足這方面的短板,希望將“白色石油”打造成品牌。
黃御萌:
為臺商量身定制法律服務
黃御萌,穿著西裝,打著領帶,說話輕聲細語。這位1985年出生的年輕人,看起來溫文爾雅,許多人卻不知道,去年11月他已接任東莞臺商協會高埗分會會長。
黃御萌的另一個身份,是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東莞分所涉外部臺灣中心主任。過去幾年,他沒有進入前沿產業,而是一直專注于法律行業,為眾多臺商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成為臺灣青年來莞創業的一個“異類”。
黃御萌與東莞結緣要追溯到他的父輩。早年父母在大陸創業,他隨后也來到大陸求學。學生時代,黃御萌一直都是學霸,先是畢業于華東政法大學,隨后又拿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2014年,他在大陸考取了律師執業證書。
拿到律師執業證書后,黃御萌開始了自己的律師生涯。剛出道不久,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東莞分所落地,黃御萌被盈科看中,隨后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擔任盈科東莞涉外部臺灣中心主任一職。
很多臺灣來莞青年,涉足的是電子商務、生物醫藥、工業設計等前沿領域,而黃御萌涉足的是傳統的法律行業,而在他看來,東莞這一領域也有很大的機遇。
黃御萌不喜歡朝九晚五的上下班工作方式,他決定自己去開拓客戶資源,主動去接觸臺商,為他們量身定制法律服務。
去年11月,年僅31歲的黃御萌接任東莞臺商協會高埗分會會長。此后,黃御萌又開始詳細調研臺商在東莞面臨的法律問題。他發現,不少中小型臺資企業,法律問題比較突出。于是,黃御萌精準定位,定期分片去走訪中小企業,了解他們的問題,然后針對具體問題為他們提供法律服務。
臺商協會高埗分會有24家會員企業,多數集中于制造業。黃御萌發現了很多問題,例如很多公司在章程上并不規范,勞資、貸款等方面的問題也比較突出。
黃御萌計劃用3至5年的時間,將東莞的臺商做一個摸底,并為他們搭建一個完善的法律保護體系,“現在我的客戶,80%是臺資企業。”
如今,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來大陸就業創業,黃御萌認為,“我覺得可以先就業再創業,目前還沒有獨立出來創業的想法,要先了解市場,未來如果單獨創業,也會在法律服務領域。”
郭羿承:
將松山湖描繪成“城市美術館”
出生于臺北,北京大學美學博士,國際藝術授權基金主席,擁有近20年的文化產業藝術授權經驗,翻開郭羿承的履歷,可謂十分豐富。
如今,這個國內藝術授權領域的大咖,要在東莞開展藝術授權了。今年,他在松山湖創立了東莞和而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不僅要向東莞制造企業推廣藝術授權模式,郭羿承還計劃將“城市美術館”的概念在松山湖實現落地。
去年,郭羿承來東莞講課,詳細闡述了“城市美術館”的概念。在松山湖(生態園)管委會的邀請和扶持下,郭羿承決定將這個概念在松山湖實現落地。
郭羿承在東莞要做的事情,就是藝術授權。在這個領域,他已經擁有近20年的經驗了。
在郭羿承看來,藝術授權是文化+商品的重要工具。近幾年來,隨著對于文化融合的重視,國內博物館、美術館在藝術授權方面的意識也已開始逐漸增強,而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選擇通過獲得藝術授權來打造品牌。
對于許多東莞企業而言,對于藝術授權可能還比較陌生,但相信不少企業對動漫授權已經很熟悉。“其實,藝術授權跟動漫授權的模式是一樣的。”郭羿承說。
在他看來,東莞擁有龐大的制造企業群體,許多企業正在打造自主品牌,如果獲得藝術授權,可以提升這些企業的產品附加值和品牌形象,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為推動東莞制造企業借力品牌授權商業模式加快轉型升級,從2015年開始,東莞市政府將連續5年累計拿出9000萬元,用于資助本土制造企業參與品牌授權。松山湖博泰創意服務中心是該資助項目的運營方,接下來,郭羿承也將與該中心合作,共同開展品牌授權。
除了產品的藝術授權外,郭羿承還要在松山湖推進“城市美術館”計劃。今年,郭羿承在松山湖創立了東莞和而文化創意有限公司,開始加緊推進這個概念的落地。
在郭羿承看來,“城市美術館”屬于廣義的藝術授權,就是城市文化名片的打造。什么是“城市美術館”呢?其實,在10年前,郭羿承就提出了這個概念,“城市美術館”并不是在城市里面搭建一座美術館,而是讓城市成為一座美術館,也就是“文化+城市”。這個概念已經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得到實踐。
可以想象一下,當你搭乘地鐵時,看到地鐵站和車廂內滿是藝術大師的作品,這些藝術品都經過了授權。當你到了酒店,床上的床單、衛浴設備等都以齊白石作品的內容做設計,對于一個游客,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隨時了解中國的文化。這對一個城市的形象提升是非常明顯的。
通過藝術授權,讓城市成為一座美術館,可以讓更多的人走入城市美術館感受城市文化內涵。讓文化走進生活并真正融入生活,形成文化新常態,這就是郭羿承的目標。
郭羿承提出的“城市美術館”概念,也得到了松山湖的大力支持。此前,松山湖(生態園)管委會就明確提出,要開展“城市美術館”系列工程,規劃建設一批高端公共文化藝術設施和裝置,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
郭羿承向記者介紹,位于松山湖的大家藝術區已經與他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他將利用自己的資源,幫助大家藝術區進行藝術化地改造。而今后,這樣的工作將陸續在松山湖其他區域開展。
黃競德:
更“接地氣”的創業
大學畢業后,黃競德進入金融機構工作,從保險業務員起步,后來進入臺灣永豐銀行做理財工作,這一做就是7年。雖然晉升到中層管理,但這份工作并沒有給他帶來成就感。深思熟慮后,33歲的黃競德選擇來東莞創業。而在此之前,他只來過大陸一次。
剛來大陸時,生活習慣、文化等方面的差異,令黃競德很不適應,好在他及時調整心態,克服了生活上的不便,但市場環境的差異則讓他首次創業碰了壁。
2010年初到東莞,黃競德和朋友在樟木頭開了一家琴行,但經營狀況并不理想,兩年后他們把琴行盤了出去。他反思了這次失敗的創業經歷,“創業一定要了解當地的市場需求,否則必定失敗,這是我學到的重要一課”。
首次創業失敗后,黃競德選擇調整一段時間,于是去了一家企業做財務工作,但創業的夢想一直沒有泯滅。工作期間,他也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機會。
去年,黃競德認識了現在的合作伙伴。對方正想把自己的研發產品推廣到大陸,希望尋找熟悉大陸市場的合伙人。一番交談之后,雙方達成合作意向。
隨后,黃競德在松山湖成立東莞娜雅貿易有限公司,其主營業務就是銷售一款名為“油垢狠”的日用清潔劑。黃競德向記者介紹,目前市面上的油污清潔劑,許多都含有化學物質,很容易對水資源造成污染。“而我們的產品,不含任何化學物質,不會造成水污染”。
現在,黃競德的創業項目還處于起步階段,他要做的,是盡快通過合適的營銷方式推廣這款產品。他并不看好傳統的營銷模式,決定試水移動互聯網分銷模式。“目前我們的微商城正在建設中,很快就能上線測試”。
除了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娜雅貿易有限公司還與一些企業、學校食堂、連鎖餐廳等建立了合作意向。“能夠與這些企事業單位實現對接,主要就是靠東莞臺灣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的牽線搭橋。”黃競德說。
有了一定的創業經驗,黃競德也向臺灣青年支招,“如果想來大陸創業,最好先到大陸工作一段時間,熟悉環境,積累經驗和人脈,然后再創業”。
他也建議來莞創業的臺灣青年,可以進駐像東莞臺灣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這樣的創業平臺。“不僅可以省去企業注冊、稅務、法務等方面的麻煩,還可以得到很多輔導和各類資源,是創業新手的不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