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高職院校開設閱讀課程不僅有著強烈的必要性,而且有著切實的可行性。主要體現(xiàn)學生對閱讀有著強烈的內在需求,加上學?,F(xiàn)代化圖書資源庫的建設日益完備,以及語文課程越來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的重視,這一切都可以使職業(yè)院校語文閱讀課程的開設成為可能。
關健詞:高職語文 閱讀課程 可行性
高職院校是培養(yǎng)技能性人才的場所,技能性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專業(yè)要精通、基本素養(yǎng)好、懂得再學習、能持續(xù)發(fā)展。基礎課中的語文學科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閱讀習慣的有無、閱讀內容的多少和閱讀方法的正誤則是直接決定一個學生基本素質的重要條件。這一點以往地直被忽視,尤其被管理人員和專業(yè)老師所忽視。本文旨在通過理論分析和教學實踐,使相關部門及語文學科教師認識到在職業(yè)院校的高職年級開設語文閱讀課程的可行性,并通過不斷探索使語文學科教學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一.學生對閱讀的內在需求是動因
根據(jù)2009年第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對自己閱讀狀況的滿意度偏低,有61.2%的中國人對自我閱讀狀況表示不太滿意或很不滿意;有63.8%的國民希望當?shù)赜嘘P部門舉辦讀書活動或讀書節(jié),在社會上倡導閱讀、推動閱讀。在個人閱讀數(shù)量評價方面,有65.1%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shù)量比較少或很少,而認為個人閱讀數(shù)量很多的只有1.4%。①
有調查顯示,高職學生雖然在閱讀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并不多,但是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卻都相當濃厚:在”獲取知識的最佳途徑”一題中,47%的受訪者認為讀書是他們的最佳途徑;在”是否喜歡閱讀課外書籍”一題中,選擇”非常喜歡”和”喜歡”的占53%;在”閱讀主要的收獲(多選)”一題中,選擇”獲取信息,開闊視野,更好地了解社會人生”的占77%,選擇”提高修養(yǎng),陶冶情操,提升人格力量”的占57%。由知可知,高職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即將步入社會的準備階段,社會、對生活的動態(tài)發(fā)展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希望通過閱讀來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②
可見,學生不喜歡閱讀,不能因此就認為朽木不可雕。他們都有對知識的渴求,都有對閱讀的渴求。他們更需要充實自己的精神來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自信心。這是一種本能,本不需要教育。無奈由于家庭、社會和學校等各種原因,他們與書的距離越來越遠,這不僅是他們一個人的錯。他們需要知識,需要進步,需要理解,需要肯定。只要給他們機會,只要給他們引導,只要給他們時間,他們都會愛上閱讀,愛上學習,愛上生活。
二.學校圖書館資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國家教委頒發(fā)的《中小學圖書館(室)規(guī)程》中明確指出:”組織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包括圖書和圖書館知識介紹、工具書使用方法、圖書的選擇和讀書方法以及讀書衛(wèi)生知識等方面的指導。有條件的學??梢蚤_閱讀指導課并納入教學計劃。”
確實,每一所學校的圖書館,都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延伸。這一安靜而神圣的場所理應成為求知欲最旺盛的青年學生的理想去處。可惜的是,幾乎每一所高職院校的圖書館都門庭冷落,凄清難耐。
以四川省某院校圖書館的調查數(shù)據(jù)可知:2011年該校圖書館圖書流通分類統(tǒng)計結果顯示,學生閱讀情況有以下幾個特點:1、學生對圖書的借閱有很大的功利性,局限于本專業(yè)的學習,緊跟考試的腳步。2、圖書館每年的藏書量在不斷增長,生均藏書量在增長,而圖書借閱量卻略有下降,利用率在降低。3、學生對期刊的利用率不高,主要借閱閱純娛樂性的文摘類雜志,對各專業(yè)類學習的期刊很少問津,時政要聞類略有借閱。③
高職院校圖書館里的藏書,大部分是專業(yè)書和文學名著,而這些書,基本都保持全新狀態(tài)或自然老化。哪些書是被翻爛后又重裝,重裝后又翻爛的呢?言情小說。這些小說本不該進入承載著人類優(yōu)秀精神文明成果的學校書架。學生閱讀的盲目性,導致對閱讀內容選擇的偏差,學校圖書館的書過于陳舊,學生也不喜歡看。學生來看書的少,圖書館的書便更新的少,甚至有迎合學生閱讀興趣的不良趨勢,形成了可怕的惡性循環(huán)。
閱讀課的開設,就如源頭活水的注入,通過老師正確的指導,激發(fā)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選擇優(yōu)秀的書籍,圖書館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去蕪存精,把更多更具時代性的優(yōu)秀讀本放入書架,良性循環(huán)才能開始。
所以說,高職語文中開設閱讀課,既可以使學校圖書館的教學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又能使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技能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閱讀課程的可操作性是保障
1.課時安排的可操作性:
高職學校課程設置各自為政,對語文學科的理解和操作都不相同。有的學校甚至在漸漸取消語文課,這是相當錯誤,也是相當危險的。語文教材只是個工具,不是圣旨。而且,現(xiàn)有教材大都與生活和時代嚴重脫節(jié),功利性趨勢明顯。按部就班固然方便,但許多篇目的學習實際上在浪費學生的時間;照本宣科的教學固然簡單,實際上卻扼殺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所以對現(xiàn)有教材的篇目進行適當精簡就成了當務之急。所以加入學生的主動閱讀就成了理所當然。一周2節(jié)課的班級,可以兩周一次閱讀。一周4節(jié)課的學校,可以每周都開設。其實,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加入閱讀的課程,學生多了一片自由馳騁的空間,就像一群小羊被放到了青青草原,學習的胃口自然大開!
2.閱讀指導的可操作性
如上所述,學生有閱讀的需求,只是缺少閱讀的氛圍和方法的指導。所以,閱讀課程的開設,決不是完全自由的閱讀,而應該有科學的指導。
(1)要幫助學生進行閱讀定位。
一提到閱讀,學生往往想到大塊頭的文學名著,想到名著,頭就會痛,就會產生一種本能的排斥。名著當然是優(yōu)秀的營養(yǎng),但是補充營養(yǎng)也需要因人而異。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培養(yǎng)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qū)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yǎng)教育,這叫‘因材施教?!雹?
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糾正學生的閱讀誤區(qū),是開設閱讀課的第一步。教師首先要告訴學生,讀書不僅是讀文學,更不僅是讀名著,只要是能拓展知識面、增長智慧、凈化心靈、對未來的生活和就業(yè)有所幫助的書籍,只要不是純粹的消磨時間的書籍,都是我們閱讀的對象。這樣他們閱讀的范圍一下子就寬廣了許多,他們閱讀的興趣就會因此提高,他們閱讀的意識就會因此增強。
(2)要進行有效的課堂組織教學
作為學生,什么書都不喜歡讀的畢竟是少數(shù),因此對于高職學生,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教會他們怎么讀。怎么讀,不僅包括閱讀方法的指導,還包括閱讀課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首先,要一定要讓學生閱讀時養(yǎng)成做摘記、寫讀后感的習慣。
閱讀活動猶如對營養(yǎng)的汲取,而做摘記、寫讀后感就是對營養(yǎng)的消化和吸收。只讀不摘的現(xiàn)象在高職學生中普遍存在,有寫讀后感習慣的高職學生就更加鳳毛麟角了。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在閱讀指導中,要定期收齊閱讀摘記并且批改。摘記可以每周收一次,布置固定的摘記數(shù)量,對格式有一定的要求,內容則不必限制太死,最好根據(jù)不同閱讀層次的學生作相應批改,標準不必統(tǒng)一。把成績計入平時的成績,激勵學生多摘、多寫。
另外,一定要表揚為主,等待學生的進步。針對每次摘記的情況,表揚一些態(tài)度認真、進步明顯的同學,并且結合出現(xiàn)的問題作相應地提醒,并且要有耐心,相信學生,等待學生的刊,而不能批評過多,否則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其次,結合學生特點,一定要分層教學。
閱讀課與平時的課堂教學不同,分層教學尤其重要。
對于平時很少碰書本的學生,理論的東西少講,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點,并且向他們推薦或者幫助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看的書籍。在此基礎上,使他們漸漸接觸好書,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
對于那些平時也讀書,但無目的性、比較隨意的同學,教師的工作重點是幫助他們分清優(yōu)劣,明確目標,在此基礎上養(yǎng)成記筆記的習慣。這部分同學是工作的重點,因為占的比例最大。
對于閱讀習慣已經比較好的同學,應該主要督促他們堅持完成讀書筆記,教給他們更多的積累知識的方法如怎樣制作讀書卡片、如何寫讀后感等。這樣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幫助他們找到努力的目標,不至于在茫茫書海中迷失方向。
3.閱讀效果評價的可操作性
閱讀課,不是放羊課。教師一撒手,學生滿地走。課前要提目標和要求,課上要有事可做,課后要檢查監(jiān)督,并要有相關考核。但是閱讀不是一件立竿見影的事,一學期,甚至一學年,都不一定能看到效果,那么,如何對學生的閱讀效果進行評價呢?
除學期或學年的綜合評價外,閱讀活動的特點決定了還應該有階段性的評價。筆者在閱讀課的教學中采用了這樣的評價方法:
●每周評價:
上交閱讀摘記,至少一頁,多多益善。抄寫要工整,篇名、作者、期刊號、頁碼、出版社等相關信息完整。
●每月評價:
在完成相應數(shù)量摘記的基礎上,每月要有至少一篇的摘記有”讀書心得”。內容長短不限,必須原創(chuàng),寫出真實的感受。
●每學期評價:
讀書交流活動,每人推薦一本好書
我們采用的是讀書報告會的形式,按照學號順序上臺介紹本學期你讀過的好書,記入學期成績。
●每學年評價:
完成一篇1500字的讀后感。要求進行充分準備,內容充實,有明確觀點,有一定量的分析鑒賞文字,減少對作品內容的機械描述。
通過分階段的檢測,才能對學生的閱讀情況不斷了解,不斷監(jiān)督,不斷激勵,學生的閱讀行為才能持久,學習的閱讀習慣才能養(yǎng)成。
陶行知說過,”生活、工作、學習倘使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自動力之培養(yǎng),使它關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學習之中。自動是自覺的行動,而不是自發(fā)的行動。自覺的行動,需要適當?shù)呐囵B(yǎng)而后可以實現(xiàn)”。
如真的能使上面幾點都變成現(xiàn)實,那么高職校學生不會再象從前那樣無所事事,渾渾噩噩。高職校學生的素質也必將有大的改觀,高職校的教學質量也必將有極大的提高。這一天如果真的到來,那真是學生之福,家長之福,班級之福,學校之福,亦是社會之福也!
參考資料
①《調查:6成中國人不滿自我閱讀狀況》.北京青年報.2009年04月23日
②《高職院校學生閱讀情況調查及對策研究》安洪斌 王琴《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年2月下第6期
③《高職學生閱讀習慣調查分析》李娟 《環(huán)球市場信息導報》樂山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
④《陶行知教育名篇》陶行知.教育科學出版社
(作者介紹:楊步義,徐州財經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