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松落
雙峰世界
文|韓松落

這個夏天,最讓我激動的事是《雙峰》(Twin Peaks )劇集的回歸。可以確定的是,這一季不是前兩季的延續,而是全新的故事;一共有18集,首集有120分鐘;前兩季中的重要演員凱爾·麥克拉克倫、雪莉·李都將回歸,許多和大衛·林奇在電影中合作過的明星,例如娜奧米·沃茨和勞拉·鄧恩都有大量戲份;大衛·林奇本人,則會在其中客串一個FBI官員。
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它已經播出了4集,但我一集都舍不得看。因為對我來說,它不只是一部美劇那么簡單,那是一個世界,一個被我叫作“雙峰世界”的時空。因為大衛·林奇宣稱自己不再拍電影了,這部劇就是我進入大衛·林奇的異世界的唯一通道。
《雙峰》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在此之前,美劇已經有60年的歷史了,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之前,美國的電視劇還是一種相對低階的文化產品,主要由情景喜劇、驚險劇、幻想劇構成,觀眾主要是家庭主婦。20世紀80年代以后,現實題材的系列劇出現,美劇開始擺脫那種小、窄、鬧的局面,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此后的美劇越來越像電影了。人們開始習慣在電視屏幕上觀看故事復雜、形態多樣、氣質深沉的電視劇。
于是,《雙峰》出現了。
1989年的某一天,大衛·林奇與馬克·弗羅斯特在咖啡館閑聊,突然,一具尸體被沖到岸邊的意象出現在大衛·林奇的頭腦中。
借助這個意象,故事迅速拓展開來:桃花源般的雙峰小鎮上,一個女高中生被殺,一位警探來到小鎮,尋找她被殺的真相。當時,大衛·林奇已經憑借《藍絲絨》《沙丘》成為著名電影導演,而馬克·弗羅斯特已經寫過《紐約大怪談》等劇本。他們馬上組建了公司,拍了《雙峰》的首集。ABC(美國廣播公司)的執行官看中了這部戲,《雙峰》得以播出,首集就引起轟動。然后,大衛·林奇和他的團隊在不長的時間里拍了兩季。第二季播出后,收視率下降,導致它被腰斬。
《雙峰》不是一部尋常的電視劇,它借用了許多電影的拍攝手法,鏡頭、色彩都與此前的肥皂劇迥然不同—故事黑暗詭異,色調絢麗唯美,氣質超現實,向很多黑色電影致敬,完全超出電視劇觀眾的觀看習慣。而且,它用心理感受覆蓋一切,為現實生活賦予靈異色彩。之前,大衛·林奇的作品熱衷于講述平凡生活之下的暗流和普通人生活之外的地下帝國,《藍絲絨》就是這樣的故事。而這一次,他更進一步,開始講述和平凡世界并行的異世界。
《雙峰》在1990年和1991年獲獎無數,被TV Guide雜志評為“最偉大的電視劇”第45位,電視劇原聲唱片也成為歷史上最暢銷的原聲唱片之一。更重要的是,它對美國的肥皂劇傳統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從此以后,電視劇不再是溫和的、鬧騰的,“怪力亂神”的元素進入了電視劇,神秘現象、靈異事件、罪案、尸體開始普遍出現,電視劇變得不“安全”了。
1993年,有兩部有趣的美劇出現。一部是《野棕櫚》,一部是《X檔案》,兩部電視劇都可以被視為“《雙峰》后遺癥”的產物。尤其是后者,雖然是一部科幻電視劇,本是拍爛了的類型,但它向《雙峰》致敬,處處模仿《雙峰》的世界觀,連主演大衛·杜楚尼都是《雙峰》中的配角,最終制造出一個處在極度不安中的世界。
不過,《雙峰》開啟的“怪力亂神”之門,要在2000年后才真正敞開。“9·11”之后,焦慮和恐慌彌漫開來,陰郁乖戾的事物開始承擔起釋放社會情緒之責。《犯罪現場》《迷失》《靈媒緝兇》《嗜血法醫》等以兇案、靈異事件為題材的電視劇接連出現,就連《絕望的主婦》也是用死亡作為開篇,亡靈的旁白貫穿始終。即便是描繪生活感悟的電視劇,也被放置在非常態的背景下,比如《六尺風云》是以殯葬業為故事背景,每集開頭都要死一兩個人。
與此同時,還出現了一類直接向《雙峰》致敬的電視劇,它們通常以小鎮兇案為主線,在很多設定上都和《雙峰》極其相似:美麗的小鎮上,少女被殺或者失蹤,極富個性的警探來到小鎮,開始尋找真相。《真探》《冰血暴》《棕櫚湖警探》《謀殺》《妄想》《昭雪》《黑松鎮》《謎湖之巔》,都屬此類。
《雙峰》或者其他小鎮兇案故事,為什么會經久不衰呢?因為,我們對那些看似美麗安靜的小鎮,有至深的疑問:它們看起來那么安靜祥和,會不會別有隱情?它們看起來溫馨或者簡陋,但那里有沒有可能存在另一個世界,或者是另一個世界的入口?越簡單,提供的聯想空間越大;越安靜,就越容易讓人想到宇宙洪荒。
“雙峰世界”就此誕生,它是我們在安靜生活中滋生出來的異想。當我久久凝視那些荒原和被拋棄多年的廢墟時,常常會覺得,人留下的痕跡并沒有遠去。那些雜亂的信息,正在開啟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