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鋒 孟祥霞 劉美玲/文
金磚國家合作平臺與我國經貿發展機遇
■王軍鋒 孟祥霞 劉美玲/文

時代的內涵集中反映社會發展特定歷史階段的基本特征和社會范疇。2001年,美國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師吉姆·奧尼爾首次提出“金磚四國”這一概念,特指新興市場投資代表。“金磚四國”(BRIC)引用俄羅斯(Russia)、中國(China)、巴西(Brazil)和印度(India)英文首字母。2010年南非(South Africa)加入后,金磚國家(BRICS)標志以五國國旗代表顏色做條狀圍成的圓形,象征著金磚國家合作與團結。
金磚國家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重要代表,金磚機制是當今世界新興力量團結合作的重要平臺。過去10年,金磚國家相互包容、攜手同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超過50%。金磚國家國土面積約占世界30%、人口約占世界42%。遵循事物發展普遍性原理,金磚國家正視各國的發展現實,謀求各國共同發展,顧及不同國家發展差異,協調各國發展進程,金磚合作平臺起步至今走過10年,整體經濟增速遠高于發達國家,經濟總量從占全球7%躍升至23%,貿易和投資占全球比重均大幅增長,在世界格局的天平上,金磚國家的份量顯得很穩、很沉。在金磚合作第二個十年,圍繞打造開放型合作平臺、拓展合作空間、筑牢聯結紐帶、創新合作思路、厚植合作根基、攜手發展合作的民意和社會基礎,彰顯了大國擔當,成為強勁推動各國共同發展,融合世界經濟動力源和穩定器作用,譽為新世紀以來世界格局變革中“現象級事件”,展示了國際新興市場凝心聚力和發展中國家整體崛起的銳不可當之勢。
當前全球貿易和投資低迷,多邊貿易體制受到沖擊,世界經濟復蘇動能不足、治理滯后、發展失衡三大矛盾突出。從金磚國家外部環境看,世界經濟正在經歷深度調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傳統增長引擎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減弱,新的經濟增長點仍未形成。經濟發展不平衡,貧富懸殊和南北差距擴大,經濟全球化出現波折,“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傾向抬頭,國際經貿規則碎片化問題突出,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滯后,難以適應世界經濟新變化。從我國發展看,經濟增長是一個L形的趨勢,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經濟重點轉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長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產業層次從中低端轉向中高端,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金磚國家契合各國發展需要,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釋放各國發展潛力,拓寬了合作的廣度和深度,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創造有利于的發展環境。例如:南非擁有先進的基礎設施和金融系統,是進入非洲的重要門戶。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從我國東南沿海港口出發,連接東南亞、印度、非洲港口。我國和南非都是金磚國家成員國,雙方貿易發展迅速,經濟互補持續性強。南非與我國建立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加強建設合作,共同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投資規則體系,顯示了南非人民的真誠愿望,被視為“一帶一路”與全球經濟增長新的引導力量。
據《人民日報》報道:2016年我國服務貿易總額達到6575億美元,規模居世界第二位。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推動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領域的開放、改革與創新,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對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6年10月對柬埔寨、孟加拉國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在印度果阿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在“果阿峰會”上習主席提出五點倡議與他一個月前在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上提出推進結構性改革,創新增長方式,構建開放型經濟,提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建設好新開發銀行和應急儲備安排兩塊“金字招牌”。金磚國家合作十年多來,由近及遠、以點帶線、由線到面,取得一系列惠及5個國家和世界的階段性成果,讓合作各方得到實實在在互利共嬴的收益,實現了從理論構想到實踐創新的重大跨越。

當前,中國正處于快速發展進程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既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也需要一個公平公正的世界市場和更多、更深、更廣的國際合作。2000多年前的古絲綢之路上,從張騫“鑿空西域”駝鈴槳聲跨越時空,到如今飛馳的中歐列車,在新起點上再出發,古老的歐亞大陸上,數千年日出日落,風吹不盡黃沙,掩不住駝鈴。2000多年后的今天,迎著新時代的旭日與霞光,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正以聚沙成塔的努力,打造“金磚國家”經濟增長、合作、治理、發展新模式,擘畫出美好愿景和前進方向;中國力量、中國擔當,用發展的杠桿撬動金磚國家的未來,開啟通向和平、繁榮、開放、創新和文明的大門;中國精神、中國道路,正在源流不斷地詮釋絲路精神內涵,拓展最多互利契合點、尋求最大共嬴公約數,表明金磚國家合作平臺與我國經貿發展機遇將更加凝心聚力。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推進外貿轉型增強服務業競爭力。會議決定用2年時間,在天津等10個省市和哈爾濱等5個國家級新區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重點對服務貿易管理體制、發展模式、便利化等8個方面的制度建設,從“一對一”單點合作向“一對多”的整體協同轉型進行探索,推進外貿轉型增強服務業競爭力。
(一)發展理念
加快市場培育,構建金磚國家合作大計。從產業、市場、制度入手,加快能源經濟發展推進方式,通過加強產業鏈向主導力、供應鏈向成長力、服務鏈向需求力、價值鏈向生態力、創新鏈向驅動力對接,政策重心從經濟增長向注重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轉變;政策目標從促進有形要素積累向促進創新和知識資本積累轉變;政府手段從原來優先型政策向普惠功能型政策轉變。
(二)發展機制
推出更多模式,構建金磚國家共建合作平臺。從速度、結構、動力入手,調整經濟結構,營造合作機制,積極支持企業走出去,加快推進沿線國家開展境外投資、跨國并購、金融服務等,利用政策創新先發優勢,推進產業治理、產業布局、產業政策、產業要素等優勢互補、資源互換、多方共商,為提高金磚國家合作平臺與我國經貿發展機遇,提供制度紅利與政策保障。
(三)發展模式
一是強化合作監管,構建金磚國家共享發展成果。從規模、機制、質效入手,加快創新經營理念與發展理念,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以及可預期的政策環境,實現激勵約束相容機制,提高金磚國家市場話語體系。
二是加強政策引導,堅持市場培育。從商品、資產、權益為標的,通過國際采購、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貿易,投資洽談、產業對接、項目合作、信息共享,建立金磚國家合作平臺與我國經貿發展機遇雙方穩定關系。
三是加快合作平臺新業態、新主體、新動力對接,從物流、投資、金融為切入點,強化經營管理本土化、資源整合全球化、外部支持專業化,積極催生金磚國家本土交易、本土交割、本幣結算,發揮經濟穩定作用。
(四)發展內容
一是發揮經貿合作服務基礎功能,提升中國軟實力。經貿合作作為金磚國家服務基礎功能的“塔基”部分,是市場不斷向上提升金磚國家軟實力的支撐與“基石”。任何商品交易都必須充分立足服務基礎功能之后,才具備向高層次經貿合作嬗變與創新的動力和基礎,才能發揮衍生品市場應有的功能與效率。由于金磚國家大批量的經貿商品可以在市場體系中進行交易,因此各種服務基礎功能在金磚國家貿易市場上得以集中反映,推動專業市場集群發展和企業集群互動發展格局的形成,發展經貿合作出發點則是為更好地提升與服務金磚國家市場,提升我國軟實力獲得更加有效的運行與周轉。
二是展示中國創新成果,打造金磚國家發展新引擎。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積淀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金磚國家建立以來,各國合作意愿日益增強,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合作層次不斷提升。我國與其他金磚國家的貿易總額達1萬億美元,投資累計超過200億美元。我國企業在金磚國家建設26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為有關國家創造近11億美元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中國制造”“中國建設”“中國服務”受到金磚國家的歡迎,拉動了各國經濟增長,促進了產業合作和技術傳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為打造金磚國家發展新引擎注入中國力量。
三是促進能源和國際產能合作,輸出服務彰顯“創能力”。能源資源利用綜合效益和國際產能合作是提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黨中央多次強調,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一帶一路”核心即倡導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以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為目標,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理念,借助金磚國家合作平臺,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雙多邊機制,以能源為核心,共商合作大計,帶動全方位合作;以能源為引領,共建合作平臺,帶動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以能源為基礎,抓項目、抓建設,帶動國際產能合作,促進金磚國家區域經貿制度性安排、全面提升金磚國家經貿水平取得巨大成效。這既是快速發展金磚國家經濟邁向全球化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國對金磚國家輸出服務彰顯“創能力”的積極響應,為中國尋求和創造制度性話語權提供切實可行思路。
四是打造中國道路“走出去”平臺,融合發展匯入“大戰略”。營造有利于我國大宗商品貿易發展的政策和市場環境,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通過構建全球自貿區網絡,突破發達國家“利潤壓榨”及“市場圈定”,加強“金磚國家”潛在影響,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合作架構,促進經濟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探索發展共同體與謀求互利共贏新模式。加速聚集支撐我國大宗商品貿易發展的金融資源,利用現有雙邊、小多邊、多邊機制搭建一個以金磚國家為核心戰略伙伴關系網絡,建立區域平臺聯盟,推進產業主導,催生貿易活力,功能重心轉向市場,重構定價規則,加速聚集支撐金磚國家貿易發展的金融資源和商品貿易定價權能力,打造中國道路走出去平臺,融合發展匯入“大戰略”發展空間和適應國際市場能力。
(五)發展路徑
一是釋放政策能量。首先從“企業-市場-政府”層面消除金磚國家障礙,集聚合“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價值鏈、創新鏈”五大資源,增強合作平臺貿易要素。
二是強化資源配置。完善產業運營、貿易定價、風險管理功能,主動參與金磚國家金融資產跨國配置,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步伐。
三是培育主體平臺。開展風險轉移、金融服務、產業整合,創新金磚國家“主導力、成長力、需求力、生態力、創新力”合作路徑。
四是強化開放布局。設立上海等11個自貿試驗區,天津等15個地區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北京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
五是加快金磚國家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充分利用投資所在地要素,支持人民幣逐步成為區域結算貨幣,打造發端于中國、貫通于金磚國家(國土面積約占世界30%、人口約占世界42%)經濟大走廊新局面。
(六)發展對策
一是營造有利于金磚國家合作平臺與我國經貿發展機遇政策和市場環境。①堅持抓市場、強根基、創機制、轉方式、調結構、深化市場改革,完善要素市場體系;②增支撐,催活力,優化創新生態,完善創新驅動機制,從資源、能源、土地、環境、資金、勞動力及市場需求,優化改革主題、布局、方式、模式四大空間;③創政策、創環境、創資源,激勵創新行為,增強競爭推動力,向新主體、新業態、新動力發展。
二是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加速金磚國家與我國經貿發展機遇。①利用現有雙邊、小多邊、多邊機制搭建一個以中國為核心戰略伙伴關系網絡,建立區域平臺聯盟;②從“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深入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社會民生等發展空間,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步伐;③“政企聯動、政策推動、空間換地、電商換市”,推進產業主導,催生貿易活力,實現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最佳配置。
三是構建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平臺,擴大金磚國家與我國有效投資。①規劃整合“一帶一路”沿線地域剛性需求,積極抓好“亞投行”絲路基金融資作用;②突破區域制約,加強要素供給,擴大有效投資,做好“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③擴規模、增活力、促優化,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積極穩妥推進去杠桿,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經貿發展道路。
四是堅持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資本形成、技術進步,持續發力。①優化發展機制、提高速度、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②突出制度供給,選準改革主體,培育發展動能,加強前瞻性引導,在管理服務、風險控制、政策推進上加強頂層設計、做好全局謀劃;③聚集科技推力,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從供給需求、規模速度、增長活力向高端技術、品牌轉變,實現創新發展。
基本項目:2013年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浙江省現代服務業研究中心”省級基地《光明日報》全國重點招標課題《浙江大宗商品市場物流組織模式創新研究》,批準號2013ZB05后期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浙江萬里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