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大巧
新形勢下高校學生檔案管理策略探究
■ 劉大巧

高校學生檔案是高校檔案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能為用人單位提供人才信息,又能為學校教育決策提供依據。當前高校學生檔案管理存在檔案內容不完整、檔案意識薄弱、檔案信息化建設程度低等問題,論文就此提出加強高校檔案治理,完善學校檔案管理規章制度,普及檔案教育及加強檔案信息化建設等對策。
高校 學生檔案 檔案管理 利用
高校學生檔案是大學生在校期間個人學習、經歷、能力及其重要社會實踐活動的真實記錄,隸屬于人事檔案范疇。高校學生檔案包含高中檔案、大學成績單、高中畢業生登記表、政審材料、黨團材料、獎懲材料、體檢表等內容。大學生畢業后,學校將派發的報到證等資料放入學生檔案中,以報到證為依據,將學生檔案按一定的程序轉交畢業生就業單位的人事部門,若畢業生的就業單位不接收學生檔案,可委托人才交流機構保管,至此,學生檔案便轉為人事檔案。學生時期形成的學生檔案材料,是一個人在求學期間形成的有關材料,是人事檔案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學生檔案既能為用人單位使用人才提供信息和數據,又是做好組織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依據,在入黨、就業、職稱評定、婚育證明、轉正定級、各種政審、辦理社會保險,以及開具出國、求學(考研、考博等)有關證明方面發揮著憑證、依據和參考的作用。
1.檔案意識薄弱
首先,領導對學生檔案重視程度不夠。由于高校部分領導對學生檔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長期不重視,認為只要保證檔案不丟即可,所以在經費、檔案管理設施、人員配置等方面都存在不到位的現象,這嚴重阻礙了學生檔案管理的有序展開。據調研發現,有些高校的學生檔案管理缺乏檔案柜、打印機、檔案庫房等基礎設施、設備。有些高校學生檔案管理員是退休人員在兼職管理,這些都嚴重阻礙了學生檔案管理的有序開展。其次,學生對檔案認識程度太低。筆者曾針對151名在校大學生檔案意識進行過調研,調查發現,僅有7.95%的大學生很清楚學生檔案的內容,14.57%的大學生則完全不知道學生檔案包括哪些材料;11.26%的大學生則完全不知道學生檔案有什么作用;24.5%的學生完全不知道畢業后如何處理自己的檔案;在“畢業后進入非公或民營企業,你的檔案應存放在哪里?”52.98%的同學認為應存放在企業人力部門,18.54%則不知道檔案應該存放在哪里。大學生對學生檔案的認識模糊,不清楚學生檔案的管理及處理流程。
2.棄檔、重新建檔現象普遍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非公有制企業增多。非公企業在錄用和管理員工時不注重檔案里的歷史描述,更注重求職者簡歷和工作能力體現的證明材料,這導致許多從業者對檔案的概念和重要性認識模糊。據人事部全國人才流動中心、北京市人才服務中心、中國上海人才市場、中國北方人才市場、中國南方人才市場以及四川、貴州等省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的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有60萬“棄檔族”。[1]與之相應的“重新建檔”日漸興起。有的單位在引進人才時,因轉遞檔案困難,承諾“重新建檔”,檔案的缺失并不影響今后的職業生涯。據云南大學檔案館檔案利用統計,2015年共有51人到檔案館查詢檔案去向,232人因檔案缺失或丟失而來補檔;2016年共有65人到檔案館查詢檔案去向,共345人來補檔。對學生檔案的內容及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導致棄檔、重新建檔現象普遍。
3.學生檔案內容不完整
教育部第27號令(《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增設了學生類檔案,歸檔范圍主要包括高等學校培養的學歷教育學生的高中檔案、入學登記表、體檢表、學籍檔案、獎懲記錄、黨團組織檔案、畢業生登記表等。這些材料來自于教務處、學生處、團委、院系學生工作部門及學校其他與學生相關的部門,因而在檔案的收集、整理、利用中存在多頭管理和歸檔不全的局面。實際工作中,各部門與高校檔案機構之間缺乏統一有效的協調機制,容易造成學生檔案存在錯誤、不完整、重復、遺漏等問題,造成學生檔案的缺失。另外,高校重視教學過程管理,對學生學習原始資料的保存和整理不夠重視。重視對紙質材料的收集,對照片檔案等其他介質的檔案涉及很少。另外,檔案材料內容較空泛,如評語大多千篇一律,不能準確反映學生情況。這些均導致學生檔案內容不完整,不能全面反映大學生的真實面貌。
4.檔案信息化建設程度偏低
隨著我國檔案事業信息化與網絡化的建設,當前檔案信息化建設取得了明顯成績,但各地檔案事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信息化程度也有差異。高校學生檔案的管理較多依賴于手工操作,計算機通常作為信息錄入、查找檢索等輔助學生檔案管理。大多數高校的學生檔案未進行數字化處理,查找利用不方便。一方面,由于未進行信息化和網絡化管理,大學生畢業后,難以追蹤個人檔案去向。在管理學生檔案時,有的管理部門會自主研發信息管理系統進行學生檔案管理,但系統大多是記錄學生的基本信息,查看學生檔案目錄,未能實現通過系統進行實體管理。另一方面,由于系統是自主研發的,難以實現共享,學生畢業后,這些信息系統則形成一個一個的“信息孤島”,難以實現共享。
1.高校檔案普及教育長期缺失
學校對檔案知識宣傳方式單一。學生往往是因為自身需要,實際查檔后才得以了解學校管理檔案的模式,在此過程又常常面臨不知去往何處查詢的窘境。部分高校會在本校網站上公布檔案管理、檔案利用、學生檔案作用的基本常識,但由于大學生對學生檔案缺乏系統、深刻的認識,又受檔案無用論的誤導,導致大學生很少關注檔案管理或檔案利用的信息。大學生不清楚學生檔案與人事檔案的關系,不了解學生檔案的內容,對學生檔案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導致對學生檔案不關注、不重視。大學生入學及畢業前夕是進行檔案常識教育的最好階段,大多學校偏重于進行校史及館藏的教育,缺乏學生檔案的系統教育。學生不清楚學生檔案與人事檔案的關系,缺乏對學生檔案系統的認識,而檔案機構在這方面的宣傳方式單一,普及面窄,導致學生檔案“養在深閨無人知”。
2.高校檔案管理機制不健全
一方面,學校檔案管理較為混亂。學生檔案分別由學生處和研究生院保管,學生檔案來源于教務處、學生處、招生辦、學院、團委等多個部門,因而在檔案的收集、整理、利用中存在多頭管理的局面。綜合檔案由學校檔案館保管,而學生類檔案與綜合檔案中的教學檔案多有交叉、重合,這便造成交叉管理的現象,檔案管理較為混亂。另一方面,檔案館只負責管理綜合檔案,檔案館難以對學生檔案管理進行業務指導。人事處、組織部負責管理干部人事檔案,對學生檔案的管理難以進行監督。學生檔案處于“兩不管”的尷尬境地。由于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學生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多是按慣例進行,難以保證學生檔案管理的質量。例如:一些單位在接收學生檔案后未填寫回執單內容,甚至不退回回執單,這給學生檔案管理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3.學生檔案歸檔標準、格式不統一
雖然高校的學生檔案是人事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到目前為止,無論是中共中央組織部和國家教育部,都沒有對學校的學生檔案管理有較為詳盡的管理規定。一般,學校的學生檔案管理工作是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以及中共中央組織部《干部檔案工作條例》及其實施細則來開展的。由于國家沒有就學生檔案的歸檔范圍、歸檔格式、檔案審查進行統一規定,各地對學生檔案歸檔沒有統一的標準。以“高校學生登記表”和“授予學士學位決定”為例,有的高校有這兩份表格,而有的高校則沒有,2009年中共中央組織部下發了《關于印發<干部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規定>的通知》,各地開展清查干部人事檔案,對于缺少“高校學生登記表”和“授予學士學位決定”的畢業生而言,均需返校查閱相關檔案并出具證明。歸檔標準不夠明確,歸檔格式不統一,使得學生檔案難以實現規范化的統一管理。
1.加大宣傳,增強檔案意識
檔案意識薄弱,不僅指大學生,也包括管理人員及基層檔案員,更包括普通大眾。加強對檔案、檔案法及檔案工作的宣傳,宣傳對象包括大學生,也包括教職人員及檔案工作者。普及檔案基本知識,有助于深化大眾對檔案及檔案事業的認識,從而增強檔案意識。在新生入學及畢業前夕等黃金階段,通過授課、講座、參觀、實習等方式,普及檔案法、檔案管理等基本常識。對于基層檔案員,加強業務培訓及繼續教育,不斷提升業務技能,增強服務意識,轉變“重收集保管、輕利用宣傳”的做法。充分利用網站、微信、微博、慕課等新型方式,提供檔案知識普及和在線咨詢業務。另外,加強檔案利用宣傳工作,改變人們對檔案的常規認識,把檔案利用宣傳工作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讓大眾在檔案利用中體會到檔案的現實作用和意義,增強大眾與檔案工作的參與度,從而逐漸轉變人們對檔案的認識,增強檔案意識。
2.加強檔案治理,營造良好管理環境
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014年國家檔案局檔案館(室)司將推進檔案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該司2014年工作重點,2016年國家檔案局將“完善檔案治理體系,提升檔案治理能力”寫入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將學生檔案管理納入學校檔案管理考核體系中,并有專門領導負責學生檔案監管事宜。將學生檔案管理納入全校績效考核管理,增強競爭壓力與激勵機制,改變傳統上檔案工作自我封閉、自成體系的現狀。形成學生檔案工作人員的繼續教育的制度,不斷更新知識儲備,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為學生檔案管理配備必要的硬件與軟件,庫房、檔案裝具等為必要設備,引入學生檔案管理系統,為學生檔案管理營造良好的軟、硬件環境。
3.完善規章制度,實行高校檔案統一管理
當前,學生檔案多由學生部門進行管理,檔案行政部門對檔案的監督、指導主要集中在綜合檔案上,幾乎不涉及學生檔案。學生檔案屬于人事檔案范疇,但組織部、人事處主要監管教職工檔案,對學生檔案的管理缺乏監督與指導。因此,有必要將學生檔案納入學校檔案館進行統一管理,以確保完整、準確、系統和安全。將本科生檔案、研究生檔案、綜合檔案集中納入檔案進行集中管理,便于改善高校檔案管理機制,解決學生檔案多頭管理現象,從而更好地開發利用學生檔案資源。依據《干部檔案工作條例》、《干部檔案整理工作細則》和《干部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規定》,結合本校學生檔案工作實際,制定本校的學生檔案收集歸檔規定及實施細則,建立學生檔案動態歸檔制度,不斷補充、完善學生檔案。
4.堅持適度開放原則,加強學生檔案信息化建設
學校檔案工作要從經驗管理轉向科學管理,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加快檔案信息化建設,同時大力開發檔案信息資源,滿足學生、學校和社會的需要。實踐證明,使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管理學生檔案,不僅成為學生檔案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且對于開發和利用學生檔案信息有著重要作用。提倡學生檔案歸檔時實行“雙套制”,紙質與電子版同時歸檔,對于沒有電子版的文件材料,積極進行數字化處理,以實現學生檔案增量電子化,存量數字化,并依托檔案管理軟件對學生檔案進行管理。學生檔案目錄可供本人查閱,對于不涉及保密的內容,如:成績單、入黨入團時間、獲獎證書等,可對本人開放。加強對檔案管理軟件的開發和研究,以實現學生檔案網絡化管理,學生可通過學號、姓名等字段作為檢索詞來查詢個人檔案的去向,熟知檔案內容,以便加強學生對檔案的認識,從而更好地補充和完善檔案內容。
★本文為云南省檔案局科技項目“云南省高校畢業生檔案管理研究”(項目編號:2016-Y-125-0035)階段性研究成果。
[1]柯友良.高等學校檔案管理基礎[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07.
[2]王芝蘭.高校檔案規范化管理[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3.
[3]王偉.高校學生檔案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J].北京檔案,2009,(05):25.
[4]廖穎.高校學生檔案管理模式探析[J].云南檔案,2016,(04):45-48.
[5]李真.高校學生檔案管理工作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云南檔案,2011,(01):46-47.
[6]高愛芹.關于做好新形勢下干部人事檔案工作的思考[J].檔案管理,2016,(04):96.
[7]安瑩瑩.新形勢下地方高校人事檔案改革淺析[J].檔案管理,2016,(04):56-57.
作者單位:云南大學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