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志剛
創新融資功能 打造普惠金融平臺
——在資本要素市場規范與創新論壇上的發言
譚志剛

各位領導,同志們:
產權市場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要素市場之一。加強產權市場建設,使其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不僅對化解過剩產能,推進供給側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對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將發揮重要作用。
近年來,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積極轉變觀念,拓展功能,完善手段,規范管理,為中小微企業融資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現將取得的主要成績、做法、體會和下步發展思路簡要匯報如下:
2006年以來,既是吉林省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十年,也是中心創新融資服務,普惠金融平臺高速發展的十年。截至目前,中心協助企業融資總額已超過1000億元,融資服務上萬次,近四年的年融資額均超過200億元。通過陽光交易平臺和普惠金融平臺的雙輪驅動,中心已發展成為吉林省區域資本市場的核心和母體。
回顧中心普惠金融平臺的建立與發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四個模式的探索和推廣:
2.1 搶抓契機,打造股權托管服務的基礎模式
2006年是吉林省國企改革攻堅后的第一年,如何規范發展公司制企業,推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成為迫切任務。中心在做好國有產權交易的同時,積極調研情況,尋求創新發展。經反復論證,省政府出臺《關于規范開展企業股權集中登記托管工作指導意見》(吉政發〔2006〕14號),明確:“凡在我省依法設立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包括國有獨資公司)、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企業的國有股、法人股、集體股、內部職工股和社會個人股等股權,都應集中到登記托管機構辦理登記托管手續”。各市(州)托管機構以會員方式加入中心,建立全省股權托管體系。
在省、市政府的重視和工商、工信、財政、國資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股權托管工作得到快速發展。截至目前,中心累計托管公司制企業1.3萬戶,托管股權1726億元,位居全國前列;完成股權轉讓2.2萬宗,過戶股權351億元;代理分紅派息19億元。在明晰產權、規范管理的同時,股權托管聚集了眾多的企業資源和項目資源,有力地推動了融資交易和創新發展,成為市場服務的基礎。
2.2 先行先試,創建股權質押融資的吉林模式
《物權法》頒布前兩年,中心協調工商、擔保、銀行等單位,率先推出了股權質押融資服務。2008年,在總結兩年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原省經委、省工商局、省金融辦、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吉林銀監局聯合印發《吉林省股權質押融資指導意見》,由中心負責推動企業與基金、銀行、投資公司等的對接,激活企業靜態資本。同時,做好市場價值評價、動態跟蹤監測和股權流轉變現等配套服務。
經過多年的不斷探索和改進,形成了股權登記托管、信息匯集發布、創新金融產品、項目推介對接、股權質押凍結、工商登記代辦和流轉交易變現的一條龍服務。股權質押融資在我省呈幾何倍數增長。2006-2008年的三年間,中心協助企業通過股權質押融資總額僅為9.3億元,2009年大幅增長至29.5億元,2011年突破100億元,2013年突破200億元。截至目前,累計通過股權質押協助2697戶企業融資1311億元。中心創建的“托管增信—對接融資—配套服務”的吉林模式,得到國務院國資委和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
2.3 多措并舉,開辟合作創新共贏的融合模式
中心先后與中國銀行、興業銀行、華融資產公司、中國融資租賃公司、國信證券、省投資集團、擔保公司、股權投資基金、會計、律師等近百家機構開展深度合作,引導推進適合中小微企業的私募直投、股通寶、股興保、知識產權等融資創新,探索私募債券、眾籌融資、科技成果轉化、農村“四權”流轉、排污權交易等服務創新。
中心牽頭組織各類金融機構,協助地方政府先后舉辦了大型銀企對接活動15次。通過會前考察篩選,會中組織協調,會后跟蹤落實,協助地方企業融資70多億元。其中,白城市的民營企業對接會是該市建市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通過精心運作,會后一個月內就落實信貸、投資等資金近10億元。合作創新共贏的融合模式,為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完善銀企對接長效機制、實現銀政企三方共贏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
2.4 形成區域市場體系的發展模式
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關于“發展區域資本市場,加快以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為核心的全省產權交易市場體系建設”的要求,中心先后投資8720萬元創先設立了吉林省股權登記托管中心、吉林股權交易所、省文化產權交易所、省技術產權交易中心、長春農村產權交易中心、長春金融資產交易中心、長春農村物權融資登記托管交易有限責任公司、長春國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長春國利典當有限公司,參股北方環境能源交易所、北京金馬甲產權網絡交易有限公司、省物權融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省四板投資中心和市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下屬企業達15家。以中心為母體,形成了產權、股權、技術產權、文化產權、金融資產、農村產權、環境能源七個專業化的區域市場平臺,為企業多渠道融資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市場服務。
在省內,按照交易制度、服務流程、業務文本、信息平臺、市場監管的“五統一”原則,協助四平、通化、松原等地組建地方會員單位,免費提供信息、交易和托管等專業軟件及技術支持,形成了較為健全的市場服務體系。
下一步,中心將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領導下,完善企業化管理體制,以陽光交易平臺和投融資服務平臺為兩輪,以綜合性市場服務體系為助推器,發揮各平臺的聯動一體優勢,形成金融資本與要素市場聚集區,打造線上信息資金匯集、項目展示交易和線下“貼身管家”服務的“互聯網+”模式,建設“平臺功能完善,交易便捷高效,要素配置科學,現代企業制度完備”,立足吉林省、面向全中國、輻射東北亞的綜合性、專業化、區域性的重要資本市場。
(本文系吉林長春產權交易所主任譚志剛6月1日在“資本要素市場規范與創新發展論壇”上的發言稿,略做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