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作毅
【摘要】目的:分析距骨骨折手術療效的影響因素。方法:選擇近兩年我院收治的40例距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病情進行分析,結合具體情況給予手術治療,同時對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果:本次研究中對40例患者的治療效果分析,實踐證明,其中36例患者治療有效,總有效率為90%。結論:影響距骨骨折的因素比較多,需要結合實際,選擇對應的治療方式,提升手術成功率。
【關鍵詞】距骨骨折;臨床療效;影響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si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alus fracture operation curative effect.Methods: 40 cases in our hospital in the last two years from the bone fracture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atient condition is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for surgical treatment,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Results: the treatment of 40 patients in the study effect analysis, practice has proved, 36 patients with effective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Conclusi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alus fractures is more, nee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hoos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surgery.
【中圖分類號】R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7-0-02
距骨骨折的發生幾率比較高,對患者日常生活有嚴重的影響,針對其特殊性,在實踐中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治療,避免病情受到影響。距骨骨折需要及時進行治療,當前隨著臨床治療方式的增加,治療距骨骨折的方式也隨之增加,以手術為主,其不良影響比較少,對患者自身無明顯影響,能讓患者盡快恢復。但是在治療過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存在很多類型的問題,導致治療難度較大,為了避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需要根究臨床具體治療要求采取合適方式治療,避免病癥惡化。為了分析距骨骨折手術療效的影響因素。方法:選擇近兩年我院收治的40例距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病情進行分析,結合具體情況給予手術治療,同時對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詳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近兩年我院收治的40例距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在18-70歲,平均年齡(40.2±1.8)歲。高處墜落損傷10例,重物砸傷12例,合并踝部骨折13例,胸腔損傷5例。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對所有患者采用合適術式進行治療,對于開放骨折污染嚴重的患者,徹底清創后,采用克氏針進行固定,骨折復位滿意,不存在缺損的現象,采用空心螺釘進行加固處理。對于復位不當或者存在缺損嚴重的患者,復位后采用克氏針維持,擰入非加壓普通螺釘,不增加壓力,避免出現骨短縮的現象。
對于嚴重粉碎性骨折患者,復位處理需要保證骨折對線的穩定,遠近需要平行。對于涉及到關節面的骨折后,復位后,需要檢查關節面,保證其穩定性。在C臂機下正式關節面達到理想的復位要求,術后恢復治療也是重點,術后需要拍攝正側位片,查看具體情況。術后膝以下足功能固定后拆線,拆除后采用中草藥進行處理,同時適當進行踝部功能鍛煉,定期檢查X線和CT[1].
1.3 評分方式
在本次研究中對臨床具體治療情況進行評分,采用足踝骨科協會評分標準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檢驗,當 P<0.05 說明比較結果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本次研究中對40例患者的治療效果分析,實踐證明,其中36例患者治療有效,總有效率為90%。
3.討論
距骨骨折的發生幾率比較高,對患者自身有嚴重的影響,針對其特殊性,在整個護理階段需要從實際情況入手,做好護理指導工作,按照實際要求實施,避免出現治療不合理出現其他類型的問題。
距骨居于脛腓骨與跟,舟骨之間,是足部主要負重骨之一,對踝關節的活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距骨脫位較骨折更多見,距肌的營養血管供給主要來自前后關節囊及韌帶附著處,如骨折或脫位后營養血管供給斷絕,復位后距骨壞死率可高達95%以上[2]。針對病癥的特殊性,在整個治療階段需要提前對病癥分析,考慮到后續治療方案的具體要求可知,需要做好診斷工作,首先詢問病情,了解受傷時間、地點和受傷時身體姿勢等,如果存在出血或者其他現象,要及時詢問處理過程,是否應用過止血帶,止血時間大約多久等,由于臨床炎癥比較多,需要及時查看是否存在其他損傷現象,包括:軟組織損傷、出血和創口實際情況等,要查看傷口深度和污染情況,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必須及時進行治療,避免病情延誤[3]。X線檢查是關鍵,在側位攝片過程中,結合傷口部位和實際情況進行CT檢查,根據診斷結果治療[4]。
我國臨床治療方式取得突出的成就,對于存在移位的骨折需要進行復位處理,采用螺絲釘進行內固定,通常情況下,骨折得到整復后,亦不易得到良好的無痛運動范圍,因此對粉碎性骨折,或有進行性缺血性壞死征象時,可行脛距和距下關節固定術。當前應用廣泛的治療方式以內固定術為主,在預防骨折方面起到突出的作用,為了保證治療合理性,在較大骨折片中,采用微型螺釘固定后能得到明顯的效果。開窗術也是重點,部分患者骨折現象不明顯,骨組織損傷后,需要徹底進行清除,小的克氏針能減少損傷。關節融合術可選擇距下關節融合術、脛距跟關節融合術、Blair融合術、距舟關節融合術等。如果出現明顯的炎癥,則需要采用三關節融合的方式進行,在預防骨壞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針對骨折類型和具體情況,如果內固定不穩定,則可以采用行距舟關節融合術[5]。
本次研究中對臨床具體治療方式分析,實踐證明,內固定材料、合并骨折現象、復位情況和骨折類型等對整體治療產生一定的影響。在整個治療階段,醫護人員必須從實際情況入手,提前對病癥進行分析,結合現有治療方案和具體要求實施。距骨骨折的效果受到其他因數的影響,可能會存在癥狀惡化或者其他炎癥,對于其中存在的骨折現象,需要以內固定術為首選,手術需要采用多切口方式實施,減少并發癥,提升治愈率。
臨床處理不當會增加術后并發癥,因此需要對影響因素分析,結合具體情況給予治療。距骨壞死是關鍵,在手術治療時,手術時機的選擇是重點,如果手術選擇不當,則會出現壞死的現象。在急診手術治療過程中,對于比較復雜的骨折類型,為了達到復位的效果,在不延長手術時間的前提下,可以采用雙切口聯合入路方式治療,減少對周圍軟組織的壓迫。此外創傷性骨關節炎的發生幾率比較高,由于距離位置比較遠,受到復位和創傷性因素的影響,長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會導致病情惡化,因此在術后需要適當進行鍛煉,避免出現骨折的現象,影響力線的傳導。針對臨床治療要求可知,如果不提前對病癥分析,患者對治療缺乏了解,繼而存在抵觸治療的現象。針對其特殊性,在臨床研究中需要提前對病情分析,及時采取合適術式治療。距骨骨折的發生因素比較特殊,如下:高處墜地,足跟著地,暴力沿脛骨向下,反作用力從足跟向上,足前部強力背屈,使脛骨下端前緣插入距骨的頸,體之間,造成距骨體或距骨頸骨折,后者較多,如足強力內翻或外翻,可使距骨發生骨折脫位,距骨頸骨折后,距骨體因循環障礙,可發生缺血性壞死。此外距骨后突骨折是足強力跖屈被脛骨后緣或跟骨結節上緣沖擊所致。針對病癥特殊性,需要對患者進行指導和教育,在生活中引起重視,做好預防處理工作,提升治愈率。
本次研究中對40例患者的治療效果分析,實踐證明,其中36例患者治療有效,總有效率為90%。說明對距骨骨折患者采用針對性治療方式,其效果明顯。
綜上所述,針對性治療方式能緩解不良炎癥,患者對其滿意率較高,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馮昕.關于距骨骨折手術療效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外醫療,2012,11(02):106.
[2]游景揚,王鋼,鄭勇,陳濱,任高宏,陳園,范江榮,張柘.復雜髖臼骨折手術療效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2,10(14):873-875.
[3]陸俊偉,顧擁軍,吳建國,尹律平.探討脛骨平臺骨折手術療效的影響因素[J/OL].中外醫療,2016,01(12):96-98.
[4]唐華,吳慧敏,劉治.高能量Pilon骨折手術療效的影響因素分析[J].臨床骨科雜志,2013,02(03):210-213.
[5]張波,劉璠,陳曉慶,王洪.SchatzkerⅤ、Ⅵ型脛骨平臺骨折手術療效的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骨科雜志,2013,11(12):1036-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