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冬克

摘 要:樁基是路橋工程的基礎部分,其承載能力對工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有著重要的影響。其中混凝土憑借其獨特的優勢在樁基施工的工程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但若在具體的施工操作中未按照相關的標準和規范進行施工,就會對樁基的穩定性能造成影響,本文從混凝土在樁基施工中應用的概況為切入點,深入分析了混凝土的施工工藝,對施工中常見的問題和解決措施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路橋工程;樁基施工;混凝土應用
中圖分類號:U44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3-0100-02
1 工程案例
某路橋工程是城市主要的交通干道,在橫跨河流的同時,實現了兩側道路的連接。根據要求將其規劃為10跨30m的箱型簡支橋梁,其中路面的寬度為33.5m,設計雙向六車道,在橋梁的基礎部位設計為嵌巖樁基的形式。經過技術人員對施工現場的勘測,該工程所處的地質條件相對比較復雜,存在溶洞現象發育,同時在此部分的平整度較差,溶洞最大的高度在11.8m左右,不僅導致樁基成樁的難度相對比較大,而且在承載力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屬于路橋工程中的施工難點。其中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是樁基成樁的關鍵環節,必須保證混泥土的和易性、粘聚性等各項指標滿足工程施工的要求,提高樁基的穩定性和承載能力,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將灌注時混凝土的坍落度保持在160—200mm之間。
2 混凝土在路橋樁基施工中的概況
在路橋工程樁基部分建設的過程中,混凝土施工技術有著廣泛的應用,首先它能夠承載路橋上部結構中的荷載壓力,并通過樁基傳遞至下端土體之中,保證了路橋工程運營的安全性能,其次通過混凝土的應用保護了鋼筋等下部結構。各項材料在按照一定的配合比例拌合完成之后形成了混凝土,利用混凝土的流動性能夠實現樁基的澆筑。在水下混凝土施工時,由于受到外界條件的限制不能進行振搗和攤鋪作業,一般情況下需要依靠混凝土的流動性和自身的重量來達到這一目的,這對配合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混凝土的流動性無法滿足施工的要求,在灌注的過程中會出現混凝堵塞導管的現象,影響正常的施工進度。
3 路橋樁基混凝土施工工藝分析
3.1 設計配合比例
在配合比設計時,應充分了解路橋工程實際的地質條件以及工程自身的特點,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各項原材料。一般情況下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粗細集料拌制而成,其中混凝土的流動性受到集料的粒徑和壓碎值影響,應對此加以嚴格的控制,其具體的指標如表1所示。
在充分了解各項原材料性能的而基礎之上進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在必要的情況下還可以通過外加劑利用減少水泥的用量,這樣能夠保證混泥土的流動性,但必須要按照標準添加,一般情況下水泥的用量必須高于300kg/m3。
3.2 混凝土泵送
一般采用泵送的方式將混凝土運送至施工現場,它能夠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也使得混凝土處于良好的狀態,減少離析現象出現的可能性。在具體的泵送過程中,應合理設置出管口的位置, 使其與澆筑點保持一定的高度,若二者之間的而距離過小,不利于對澆筑面進行有效到的控制。其次是對混凝土泵送速度的控制,保證泵送的混凝土能夠滿足施工進度的需求。一般情況下混凝土泵送的水平方向有效距離為900m左右,混凝土排量保持在30m3/h—40m3/h。在垂直方向泵送的有效距離在300左右。如果路橋工程的樁基高度較大,可以采用分階段運輸的方式,在此過程中需要用到接力泵。此外,合理的設計泵送管道的走向,提高泵送的效率。在正式混泥土泵送之前,還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潤滑管道內壁,降低泵送過程中的阻力。
3.3 樁基混凝土施工
待鉆孔的深度達到設計要求之后,按照規定的標準進行清孔作業,保證孔洞的沉渣厚度與施工方案設計的要求保持一致。在清孔作業的過程中應將孔洞內部的碎石、松散土壤等完全清理干凈,保證孔洞內部不存在雜物。如果在此過程中沒有將孔底清理干凈,首先會導致樁基的摩擦應力下降,影響樁基結構的安全性能。其次會在標高方面存在誤差,使得在后期荷載作用下在樁基處出現不均勻的沉降現象。導管是混凝土豎向澆筑的主要工具,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應根據路橋工程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規格的導管,在導管內壁處應保證光滑,將其直徑控制在20—30cm之間,在正式的澆筑之前,還需要按照規范操作進行導管的檢驗工作,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出現導管堵塞的現象,保證混凝土澆筑施工能夠正常的進行,提高路橋樁基施工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4 路橋樁基混凝土施工中常見的問題及處理措施
4.1 浮籠
在混凝土灌注的過程中由于用量不足或者混凝土的配合比例達不到路橋工程的施工要求會導致浮籠問題的出現。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為了防止此類問題的產生,在整體灌注的時必須引用吊斗,避免混凝土灌注直接進行灌注,這樣能夠保證在首灌時能夠完全覆蓋鋼筋籠。對于浮籠問題也可以適當的調整水泥漿的比重。配備專門的人員對灌注情況進行觀測,一旦鋼筋籠出現松動或者異常的狀況,應立刻停止澆筑工作,并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適當放慢混凝土灌注的速度,尤其是在混凝土澆筑的初期,待混凝土覆蓋鋼筋籠之后方可適當提速。
4.2 樁心混凝土的質量不達標
如果在導管內存在多余的水分或者是在首灌時混凝土的用量有誤,導管口和孔底之間存在較大的距離會導致樁基的質量存在問題。針對質量達不到施工要求的問題,首先可以需要在施工開始之前檢測導管的裝填,如果內部存在多余的水分,需要將其清理干凈。如果成樁質量較差,在嚴重的情況下還需要重新進行鉆孔灌注。如果由于導管連接不緊密造成的質量問題,應及時更換導管或者對導管進行重新的連接,導管應插入混凝土層一定的深度,一般保持在20cm以上,保證樁基灌注混凝土的質量。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對路橋工程樁基施工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必須按照規定的標準,在充分了解原材料的基礎上設定科學的配合比例。
4.3 斷樁
一旦在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出現孔洞坍塌或者管道堵塞嚴重的現象,就可能會導致樁體斷裂問題的出現,對于路橋工程樁基的質量有著嚴重的影響。在發生孔洞坍塌的現象,應先由技術人員對坍塌現象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采用吸泥機將孔洞內的泥土清理干凈,若孔洞坍塌的深度較大,就需要將鋼筋籠取出,根據工程實際的地質條件選取相應規格的材料進行回填,待外界條件滿足要求之后再重新的鉆孔注樁。另外還要對整個施工流程進行有效的控制,嚴格按照相關的工藝流程和技術標準操作施工,合理的確定各項施工參數,在各個流程施工完成之后組織技術人員對其質量進行檢測,及時發現在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盡量減少人為操作的失誤造成質量問題。
5 結語
綜上所述,路橋工程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加強了區域間的經濟聯系,隨著工程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對于施工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樁基是路橋工程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了大部分的負荷壓力,它的施工質量對于路橋工程的穩定性能有著重要的影響。混凝土在強度和耐磨性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在樁基工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因此需要充分了解混凝土在樁基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對此類問題加以重視,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尤其是配合比例的設計是影響混凝土質量的關鍵因素,技術人員必須要在充分了解各項原材料性能指標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路橋工程的特點,保證配合比例的科學性,進而使樁基的承載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范生波.淺談混凝土施工技術在市政路橋施工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