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君
摘 要:經濟的發展依靠科技推動,而科技產業的發展需要金融的強力助推。隨著創新驅動戰略的深入實施,徐州科技金融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但仍存在一系列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健全平臺載體,完善發展激勵機制等,推動徐州科技金融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科技金融;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3-0201-01
1 徐州科技金融發展現狀
近年來,徐州科技金融發展較快,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了《市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意見》、《關于加快推進徐州科技金融合作創新示范區建設的指導意見》、《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貸款企業推薦管理辦法》等政策措施,先后設立了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補償專項資金(2000萬元)、專利專項資助資金(600萬元)等,重點用于鼓勵企業發明創造、支持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發展。設立了1億元的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對符合條件的天使投資機構投資規定范圍內的種子期或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給予受益人風險分擔和損失補償;設立了2000萬元的眾創空間獎補資金,用于支持科技企業孵化。積極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與機制,探索啟動政企、政醫協同創新機制,啟動市級科技項目常年申報改革。
積極發展多層次投融資體系。政府部門推動建設江蘇省科技金融信息服務平臺徐州分中心、徐州新城區淮海基金園等金融載體,選定建設銀行為徐州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合作銀行,與人民銀行徐州分行、各商業銀行等建立了聯合工作機制[1]。銀行機構圍繞科技型企業“技術密集、資金密集、高成長性”的經營特點,和面臨的資金缺乏、融資困難問題,以創新科技金融業務產品為突破,主動與科技主管部門對接,推動政府資源與金融資本的融合。
2 存在問題
一是科技投入形式單一且有限。徐州市科技創新的投資主體是政府,資金來源的單一化和有限性會導致研發投入的資源不足。2016年全市財政科技撥款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為2.6%,列全省第11位;全社會R&D投入占GDP比重僅為1.95%,與全省2.6%的平均水平仍有較大差距。
二是政府職能定位不清晰、不合理。政府主導的投融資體制下,其激勵機制也存在諸多問題,如以直接稅收優惠為主的激勵機制過于僵化單調。企業和科研機構缺乏激勵機制,股權激勵等有效的激勵機制還沒有得到充分建立和采用。
三是科技金融支撐體系尚不完善。與發達地區和城市相比,徐州在科技金融支撐體系的建設方面處于落后狀態,缺少完善的第三方服務平臺、完備的信用評價和管理體系,擔保機制也不健全,嚴重影響了徐州科技金融的快速發展。
3 促進徐州科技金融發展對策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深化科技金融融合發展。政府部門要深入推進科技和金融結合的體制機制創新,探索和完善政府、銀行、投資、擔保、租賃“五位一體”的科技金融長效機制,通過充分發揮風險分擔和補償作用、完善科技金融配套基礎設施、加快發展科創企業產業鏈等方式,創造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態。建立完善科技貸款企業項目庫及信用評價體系,全流程跟蹤科技型企業的發展進程,不斷提升科技貸款服務科技型企業的“廣度”與“深度”,為金融機構定制化服務提供依據。
二是豐富科技金融品種,拓展科技融資渠道。推動各金融機構不斷豐富科技金融產品,探索“股權+債權”、“投資+貸款+保險”的融資模式,多舉措并滿足中小微科技型企業“短、小、頻、急”的融資需求。加強金融機構科技貸款管理服務,簡化工作流程,優化服務模式,積極構建科技引導、金融支持、各方風險共擔的有效運行機制。充分利用科技金融政策,妥善處理貸款抵押擔保,利用好徐州知識產權投貸聯動基金、徐州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補償資金等政策性金融工具,發揮科技貸款免資產抵押擔保、貸款利率較低(基準利率)的優惠特點,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三是健全科技金融服務平臺,開展投融資對接活動。加強政府引導,成立市科技創新擔保有限公司、科技創業風險投資有限公司,有效整合天使、風投、創投、銀行、券商等各類資源,為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不同階段的科技創新企業提供一站式、系統化金融服務。加快推進泉山區徐州科技金融大廈、徐州高新區省級科技金融合作創新示范區建設,鼓勵省級以上開發區或高新區積極創建省科技金融合作創新示范區。加強科技企業與金融機構對接融資服務,開展科技企業投融資項目路演,定期舉行大型科技金融項目對接活動。
四是推進科技企業發展壯大,積極爭取金融支持。科技企業的無形資產在所有資產中所占比重較高,與傳統行業相比,科技企業很少有可作抵押的不動產,而研發設備與人才的高昂成本,決定了科技企業對資金的較大需求,因此融資難是很多科技企業普遍遇到的難題,特別是科技型小微企業、民營科技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更加突出。緩解科技企業融資難的困境,除了需要政府給予一定的鼓勵、引導以及金融機構的大力扶持,科技企業也要注重提高自身資信度,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嚴格財務會計制度,建立和完善內部融資管理機制,正確處理借貸關系,克服管理不規范、經營決策隨意性大的現象。
參考文獻
[1]趙軼.北京市科技金融的現狀及其發展[J].中國國情國力,2016,(06):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