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宏艷
【摘要】目的:觀察酮替芬治療URI后咳嗽的效果與咳嗽患者的護理措施。方法:選擇2015.8~2017.6呼吸內科治療的143例URI后咳嗽患者觀察療效,治療時采用了酮替芬,同時給予護理干預。結果:顯效97例,好轉39例,無效7例,有效率95.10%。結論:護理干預可改善酮替芬治療URI后咳嗽的療效。
【關鍵詞】咳嗽;呼吸道;酮替芬;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7--01
引言:上呼吸道感染(URI)可破壞黏膜上皮,暴露神經末梢,引發黏膜潰瘍及刺激血管釋放炎癥遞質,升高速激肽水平及氣道阻力,沉積變應原與刺激物,引起氣道炎癥、高反應性、變態反應,還會造成神經與受體之間失去平衡機制,引起神經源性慢性炎癥、氣管痙攣。因此,URI患者的咳嗽反射較為敏感。URI后咳嗽可遷延數周甚至數月,癥狀頑固,夜間可加重,持續時間長、頻繁、劇烈的咳嗽可導致體力消耗增加,影響休息及睡眠,加重基礎疾病、降低免疫功能。本文觀察了酮替芬治療URI后咳嗽的療效與護理干預方法,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呼吸內科2015.8~2017.6收治143例URI后咳嗽患者,癥狀包括喉癢、咽澀、咯痰、干咳、憋喘等;白細胞數、肺通氣與換氣功能、C反應蛋白、胸部X線攝片正常,明確近期有URI病史,URI病程<1個月,呈自限性,URI急性癥狀均已消失或基本緩解,病原體抗體呈陰性,咳嗽癥狀日趨嚴重。排除重癥肺炎、鼻竇炎、胸膜炎、肺膿腫、肺纖維化、肺心病、肺結核、肺栓塞、哮喘、支氣管炎、扁桃體炎、COPD,血象升高、發熱、痰液顏色改變、食管返流、血液病、咯血、氣胸,對酮替芬過敏或不耐受,入組前2周內曾應用其他鎮咳祛痰類藥物或ACEI的患者。男92例,女51例;年齡23歲~52歲,平均(36.9±4.8)歲;咳嗽25d~58d,平均(35.5±4.2)d;咳嗽有痰50例,干咳93例;2016年8月~11月發病45例,2016年12月~2017年2月發病38例,2017年3月~6月發病60例
1.2 方法
口服1mg酮替芬,1次/d,睡前服用,連續服用7d~10d。護理干預:采用濕式清掃法清潔病室,3次/d;開窗通風,禁煙,用紫外線殺滅病菌,預防交叉感染。將綠色植物放置在病室內,保持病室空氣清新、陽光充足,減少特殊氣味、煙塵。告知患者服用酮替芬后可能會出現嗜睡、乏力等癥狀,應暫停機械操縱、駕駛等工作。咳痰困難、痰量較多、呼吸不暢時在餐后或餐前2h給予霧化吸入,霧化前鼓勵咳嗽、拍背排痰,調節好噴霧面罩的松緊度,預防面部壓瘡或面部水腫,吸入時保持坐位、半臥位。提供低脂肪、易消化、高維生素、高含磷量、高蛋白、營養均衡、清淡可口的食物,如肉湯、牛奶、蛋糕等,避免攝入辛辣、魚腥、生冷、煎炸、肥甘油膩、甜黏食物及咖啡、濃茶,飲水量應>1500ml/d,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如橘子、雪梨、蘿卜、豆制品、豆漿等,禁煙忌酒[1]。做到多樣化飲食,避免挑食、偏食,飲食不宜過飽。安排好休息時間,勞逸結合,保證睡眠時間充足,鼓勵患者進行戶外運動及自主鍛煉身體,如打太極、練八段錦、快走、慢跑等,忌猛烈運動。在冬季鍛煉身體時應注意保暖,以避免受涼。盡量避免到空氣污染、人流量大的地方,空氣質量變差時盡量減少外出,外出時戴好口罩,氣溫較低時戴帽子、系圍巾,預防雙腳著涼,避免接觸油煙、皮毛、花粉、殺蟲劑等。治療期間需主動關愛患者,使護患充分溝通,疏導郁悶、焦躁及焦慮心理,安撫緊張情緒,鼓勵患者通過聽歌、看電影、看書等緩解心理壓力。
1.3 觀察指標
觀察143例URI后咳嗽患者的療效,對比護理前后氣道的高反應性程度,按WHO分類標準劃分高反應性,分為正常、極輕度、輕度、中度、重度。
1.4 療效判定
治療4d~5d后日間及夜間均無咳嗽,濕羅音、哮鳴音、咽喉瘙癢、憋喘及呼吸急促等消失,顯效。治療6d~8d后,日間偶有咳嗽,夜間有短暫咳嗽,痰量<15ml/d,憋喘、呼吸急促等明顯緩解,好轉。治療9d~10d后咳嗽頻繁,痰量>15ml/d,影響睡眠,啰音、憋喘等無變化,無效[2]。
1.5 統計學
用SPSS20.0分析護理前后高反應性的差異性,用c2檢驗,P<0.05差異明顯。
2.結果
143例中顯效97例,好轉39例,無效7例,有效率95.10%。護理前高反應性:正常21例(14.69%),極輕度33例(23.08%),輕度49例(34.27%),中度30例(20.98%),重度10例(6.99%);護理后正常79例(55.24%),極輕度24例(16.78%),輕度20例(13.99%),中度16例(11.19%),重度4例(2.80%)。護理后反應性正常的患者比例顯著高于護理前(P<0.05)。
3.討論
URI后咳嗽與氣道黏膜水腫充血、神經功能阻滯、咽喉部受到刺激等因素有關,如咳嗽頻繁劇烈、反復發作、病程不斷延長、控制不當,不但會干擾休息、睡眠、工作、社會活動,還可能引起氣道出血、慢性鼻炎、氣管炎、氣胸、肺氣腫、哮喘、慢阻肺等,導致預后不良。治療URI后咳嗽的常用方法為給予抗組胺、中樞鎮咳、平喘類藥物,或吸入、口服抗炎激素。本研究采用了酮替芬治療143例URI后咳嗽患者,證實有效率達到了95.10%。酮替芬具有抗組胺作用,可有效拮抗H1受體與阻滯過敏介質,抑制前列腺素、組胺及白三烯等炎性介質,抗炎作用顯著[3]。還能解除氣道出現的高反應性癥狀,緩解氣管痙攣,調節氣道免疫機制,因此能有效治療URI后咳嗽。另外,本研究在應用酮替芬治療URI后咳嗽患者時還提供了護理干預,證實干預后氣道發生高反應性的患者明顯減少,提示護理干預具有輔助藥物治療、改善咳嗽治療效果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袁建紅.早期護理干預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誘發心肌炎的效果觀察[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7,38(5):593-594.
[2]王東,許嵐,談鷹,等.2012-2015年醫院急診內科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藥物應用情況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6):1225-1227.
[3]羅光燕,楊小瓊,張蕓,等.25羥維生素D3與抗菌肽在反復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研究及相關性分析[J].重慶醫學,2016,45(29):4053-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