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玲雅
【摘要】目的:分析影響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的主要因素,并對這些因素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的效果;方法:將2015年1月~2015年12月2640名新生兒作為對照組,將2016年1月~2016年12月2732名新生兒作為觀察組,觀察組在聽力篩查時根據影響因素實施護理對策;結果:觀察組通過率85.9%高于對照組56.25%,且差異顯著(P<0.05);結論:影響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因素較多,但是只要根據影響因素采取護理對策便能夠提高通過率。
【關鍵詞】新生兒;聽力篩查;影響因素;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7--02
所謂新生兒聽力篩查,即運用各類客觀的生理學方法以及主觀測試方法,對所有的新生兒開展聽力篩查。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有助于有及早發現并檢測出存在聽力障礙的患兒。但是在聽力篩查過程中,可能存在很多因素對篩查結果產生影響,而出現假陽性結果,以至于需要增加反復測試的次數[1]。近年來,我院針對影響影響新生兒篩查結果的主要因素,采取針對性護理對策,提高了篩查的通過率,現將具體情況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婦產科分娩出的2640名新生兒,將其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共 1687名,女性953名。體重分布為2.24~4.68kg,平均體重為(3.41±1.02)kg。再選擇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婦產科分娩出的2732名新生兒,將其作為觀察組,其中男性共 1742名,女性990名。體重分布為2.21~4.54kg,平均體重為(3.52±1.03)kg。
1.2 方法
1.2.1 聽力篩查方法
我院篩查使用的儀器為由德國生產的型號為MADSEN AccuScreen耳聲發射儀,選擇新生兒安靜睡眠狀態進行測試,在測試前需要將新生兒的外耳道常規清潔,然后將探頭裝上適當的耳塞后再置于新生兒外耳道約1/3的位置。在篩查時需要取新生兒的仰臥位,將其頭偏向一側,置入大小適當的探頭。若新生兒兩耳均通過篩查則記作通過,假若新生兒有一只耳朵或者兩耳均未通過需要記作未通過。如果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需要在出生后42d通過耳聲發聲聯合自動聽覺腦干誘發電位(AABR)復篩,如果復篩的結果依然未通過,則需要在3月齡內將其轉診至專業的聽力診斷中心接受聽力學診斷,以確定是否存在聽力障礙。對照組新生兒聽力篩查時采用傳統護理方法,觀察組新生兒則是根據影響聽力篩查結果的因素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
1.2.2 影響新生兒聽力篩查主要因素
(1)新生兒狀態。在篩查過程中,新生兒肢體扭動、哭鬧、喘氣、吸吮等產生的自體噪聲均會影響測試結果,導致假陽性增高,復篩率增加。
(2)新生兒中耳積液。新生兒在3個月內耳內常常有積液,而中耳積液是影響聽力篩查結果的重要因素,若中耳積液會導致測試結果異常。
(3)疾病因素。美國嬰兒聽力聯合會在1994年提出了跟聽力障礙相關的圍生期高危因素,共13項,具體為:早產或低體質量兒質量小于1.5kg、具有家族先天耳聾史、近親結婚、產程過程宮內窘迫出生后無呼吸、血清膽紅素濃度>換血指征的高膽紅素血癥、顱腦畸形、圍生期感染(如:皰疹、巨細胞病毒、梅毒、皰疹等)、細菌性腦膜炎、孕前父母曾接觸過放射線物質、孕期有先兆性流產史、妊娠期或者新生兒期應用過耳毒性藥物(如:速尿、氨基糖甙類抗生素等)、妊娠期曾營養不良或CO中毒或甲狀腺腫大、妊娠期曾接受過X線照射以及同位素治療。另外,臨床研究發現,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中大部分新生兒存在聽力損失的高危因素,新生兒出生時Apgar評分過低是導致聽力障礙的重要因素之一。
(4)環境因素。雖然對新生兒開展聽力篩查未嚴格要求在隔音室開展,但是要保證篩查環境相對安靜,篩查室的隔音效果良好,再關上房門后室內噪音不超過40dB。
(5)操作和篩查儀器因素。若篩查人員操作不規范或者運行狀態不佳等均會影響篩查結果。
1.2.3 護理對策
(1)新生兒狀態護理措施:針對淺睡眠新生兒,在篩查時需先輕撫其頭部以保持安靜,然后用大拇指輕撫新生兒耳垂,確定其完全安靜后再篩查,在測試過程中需要一手將探頭固定,另外一只手持續撫摸其頭部,最好在下午3:30~5:00之間進行測試,主要這段時間患兒安靜或者睡眠狀態。
(2)耳道準備。在開展篩查前,首先需要檢查新生兒耳朵是否堵塞,用蘸有75%的酒精棉簽清潔耳道,必要時還可借助耳鏡了解耳道情況,若發現有中耳病變患兒,可先不開展聽力篩查。
(3)疾病患兒護理對策。針對重癥監護室的新生兒,可能因為多種病例因素對聽力產生影響,若過早進行聽力篩查可能會導致假陽性率較高,最好采取兩步篩查:選擇患兒病情穩定時初檢,然后在42d內復查[2]。
(4)環境準備。在聽力篩查時,確保門窗全部關閉,保持篩查室環境相對安靜,并且將四周的聲源(如:空調、監護儀報警音等)關閉,提醒新生兒家屬不可隨意走動和說話。若新生兒對環境噪聲敏感,需要在隔音室開展篩查。針對有鼻塞或者先天性喉軟骨發育不良的新生兒,在為其測試時可以在肩下墊一個小枕頭,以保證其頭稍微后仰,將新生兒下頜抬起,促進氣道打開,以減輕呼吸聲,降低對篩查結果的影響。
(5)做好儀器準備,規范技術操作。在每次對新生兒聽力篩查之前,必須校對探頭,注意檢查儀器是否正常,電量是否充足,及時更換耗損的濾聲片,從而保證篩查結果的準確性。另外,在測試之前,還應該注意檢查探頭是否有堵塞情況,并為新生兒選擇合適的耳塞,在篩查之后要集中將其清洗并消毒。所有參與聽力篩查的人員必須接受過專業的培訓,嚴格按照篩查的操作流程開展,在檢測時主要保證動作的嫻熟和輕柔,以免對新生兒造成傷害。
2.結果
在我院接受聽力篩查的2640名對照組新生兒中,初篩通過1485例,通過率為56.25%。觀察組2732名新生兒在實施聽力篩查時根據影響篩查結果因素實施護理措施,篩查通過2348例,通過率為85.9%。由此可見,觀察組的通過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新生兒聽力障礙作為常見的出生缺陷,伴有聽力障礙的患兒無法建立正常的語言系統,以至于學習困難、語言障礙、社會適應力低下、注意力缺陷等問題,嚴重時還可能導致聾啞,給社會及患兒家屬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而新生兒聽力篩查主要是通過耳聲發射或者聲阻抗等生理學檢測,屬于一種無創檢測方式。大量臨床研究顯示:正常新生兒和存在高危因素新生兒的聽力損失發病率之間差異較大,對正常新生兒而言,其聽力損失發病率約1%,而高危因素新生兒聽力損失的發病率約5%。但是在對新生兒聽力篩查過程中,影響結果的因素較多,常常出現一些假陽性結果,給患兒及其家屬帶來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因此在對新生兒開展聽力篩查時,首先必須弄清楚影響聽力篩查結果的因素,并針對這些因素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假陽性率[3]。
參考文獻
[1]張慶云.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影響因素與護理探討[J].吉林醫學,2015,36(8):1676-1677.
[2]程文海,趙璟晶.新生兒聽力篩查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6):1532-1534.
[3]羅明香.護理干預對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影響與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