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聚
【摘要】目的:探討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對比。 方法: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間在醫院進行糖尿病疾病治療的患者患例共100例,按照隨機性原則將100例糖尿病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即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50例。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傳統的分次健康教育和跟蹤隨訪,對實驗組患者則進行每周五天的全日制形式的糖尿病疾病健康知識教育,應用微信、短信和電話等形式進行為期六個月的隨訪調查。對兩組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實施前后的FPG空腹血糖值、2hPG餐后2h血糖值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進行比較分析。 結果:健康教育實施后,兩組患者FPG空腹血糖值、2hPG餐后2h血糖值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有明顯下降,且實驗組高頻、集中健康教育模式下,比對照組FPG空腹血糖值、2hPG餐后2h血糖值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下降明顯,組內、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短期性的健康教育強化能夠促使患者更加有效的了解和掌握糖尿病知識,集中教育配合微信、短信和電話隨訪能夠促使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能力提高,起到病情控制作用。
【關鍵詞】健康教育模式;糖尿病;自我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7--01
糖尿病患者在健康知識教育中能夠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到主動服藥、按時服藥、定期檢查和定期測血糖等,從而實現減少并發癥和病情控制的目的,全面改善和提高生活質量以及身心健康水平。我院對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采取不同健康教育模式進行干預,現整理報道如下[1]。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間在醫院進行糖尿病疾病治療的患者患例共100例,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齡32~78歲,平均年齡54.5±7.5歲,患者病程1~12年,平均病程4.8±3.5年,將其作為本次實驗研究的對象,并按照隨機性原則將100例糖尿病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即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50例。[2] 排除嚴重并發癥、功能性障礙疾病和精神病史等,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因、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明顯,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傳統的分次健康教育和跟蹤隨訪,頻率為每周一次,對患者進行基本的疾病知識和服藥知識講解,在分次教育中使患者了解按時服藥、血糖監測的重要性。對實驗組患者則進行每周五天的全日制形式的糖尿病疾病健康知識教育,使患者詳細掌握飲食、運動控制方式,堅持按時按量服藥,加強血糖監測和定期復查。[3]應用微信、短信和電話等形式進行為期六個月的隨訪調查。
1.3 判定標準
對兩組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實施前后的FPG空腹血糖值、2hPG餐后2h血糖值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進行比較分析 [4]。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6.0進行文本數據分析與處理,計數資料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 ±s)表示,行t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患者健康教育實施前,FPG空腹血糖值為(10.1±2.0)mmol/L,2hPG餐后2h血糖值為(13.2±2.5)mmol/L,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為(8.3±2.4)%;實驗組患者健康教育實施前,FPG空腹血糖值為(10.2±2.2)mmol/L,2hPG餐后2h血糖值為(12.9±3.2)mmol/L,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為(8.1±2.5)%。對照組50例糖尿病患者與實驗組50例糖尿病患者在健康教育實施前FPG空腹血糖值、2hPG餐后2h血糖值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比較差異不明顯,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健康教育實施后,FPG空腹血糖值為(9.1±1.9)mmol/L,2hPG餐后2h血糖值為(11.2±2.3)mmol/L,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為(6.4±2.3)%;實驗組患者健康教育實施后,FPG空腹血糖值為(8.7±1.7)mmol/L,2hPG餐后2h血糖值為(10.0±2.0)mmol/L,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為(5.2±2.2)%。健康教育實施后,兩組患者FPG空腹血糖值、2hPG餐后2h血糖值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有明顯下降,且實驗組比對照組FPG空腹血糖值、2hPG餐后2h血糖值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下降明顯,組內、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5]
3.討論
糖尿病疾病屬于一種常見的臨床終身性疾病,是慢性疾病的一種,糖尿病疾病的并發癥較多,患者需要終身用藥,因而患者總體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受影響較大。糖尿病疾病現代療法主要為服用降糖藥物、控制飲食、加強運動鍛煉、加強健康教育和自我監測等。其中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是為了使患者更好的配合醫護工作,使患者在了解更多疾病防知識基礎上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增強疾病治療和用藥服藥的依從性。在健康教育中需要對患者進行足部護理、運動鍛煉、飲食控制、按時服藥和血糖監測等知識進行講解,臨床研究發現,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短期性的健康教育強化能夠促使患者更加有效的了解和掌握糖尿病知識,集中教育配合微信、短信和電話隨訪能夠促使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能力提高,病情控制作用明顯。
總之,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短期性的健康教育強化能夠促使患者更加有效的了解和掌握糖尿病知識,集中教育配合微信、短信和電話隨訪能夠促使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能力提高,起到病情控制作用。
參考文獻:
[1]趙鳳華.試論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6,(16):157-158.
[2]謝明瑤.糖尿病患者應用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對提高自我管理水平的臨床價值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6,(16):43-44.
[3]馬小芳.探討不同糖尿病教育模式用于提升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6,(17):90-92.
[4]萬怡.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J].中國處方藥,2016,(03):100-101.
[5]孫春霞,林征.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8):86-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