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長久+黃海龍+房勇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人類死亡除腫瘤外所面臨的最大威脅,胸痛是一種常見而又能危及生命的病癥,造成胸痛的原因復雜多樣,包括急性冠脈綜合征(ACS)、主動脈夾層、肺栓塞(PE)、氣胸、心包炎、心包填塞和食管破裂等,其中ACS在這些嚴重危及生命的疾病中所占比例最高,心肌梗死(AMI)的誤診率在3%~5%,胸痛按患者預后分為低危胸痛與高危胸痛,高風險胸痛常見為心肌梗死(AMI);肺栓塞;主動脈夾層;張力性氣胸[1]。我院發現1例頗似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患者,實為食道破裂、縱膈氣腫、縱膈感染,轉診到上級醫院給予手術治療,本文旨在分享與探討該患者在基層醫院的診治流程。
【關鍵詞】胸痛;基層醫療機構;診治過程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7--01
1.臨床資料
患者 男 59歲 因“胸痛1天,加重伴氣緊2+小時”入院,患者1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胸骨后疼痛,為脹痛、非壓榨樣疼痛,伴惡心,無嘔吐,無咳嗽咳痰,無胸悶氣緊,無頭暈不適,能夠耐受,2+小時前患者疼痛加劇,伴胸悶氣緊不適,不能平臥位休息,速到我院就診,急診完善胸片提示:雙肺炎癥、左側胸膜增厚、左側胸腔積液,以“肺部感染”收入我科,患者患病以來,神清、精神差,二便正常。既往有高血壓及糖尿病史,平素口干及口渴癥狀明顯,未正規服藥治療,訴多次收縮壓為190mmhg,否認肝炎、結核或其他傳染病史,否認過敏史,否認外傷手術史。有40余年吸煙飲酒史,每天吸煙10-20支,飲酒200g。
查體:T:36.4℃,P:135次/分,R:24次/分,BP:162/88mmHg。體重85kg,神志清楚,急性病容,皮膚鞏膜無黃染,全身淺表淋巴結未捫及腫大。頸靜脈正常。心界不大,心律齊,各瓣膜區未聞及雜音。胸廓未見異常,雙肺叩診呈清音,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腹部外形正常,全腹柔軟,無壓痛及反跳痛,腹部未觸及包塊。肝臟肋下未觸及。脾臟肋下未觸及。腎臟未觸及。雙下肢無水腫。右上;146/83mmhg 右下:167/83mmhg左上:163/97mmhg左下:187/87mmhg
輔助檢查:血糖:24mmol/l 胸片:雙肺炎癥 左側胸腔積液 心電圖可見v1-v2導聯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2mmv,血常規提示電解質未見明顯異常,血氣分析未見異常,D-二聚體未見異常,心肌壞死標志物未見異常,鈉尿肽未見異常。
初步診斷:1、胸腹部疼痛待診:急性冠脈綜合癥?主動脈夾層?心包炎?胸膜炎?2、2型糖尿病3、高血壓3級(很高危)
2.討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現在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患者越來越多,它們是現代社會所派生出來的“富貴病”,可能單獨存在,也可能相互關聯。如:糖尿病人很容易同時患上高脂血癥,而高血脂又是動脈硬化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因素,動脈硬化患者血管彈性差加劇血壓升高。所以,出現這三種疾患中的任何一種,后期都易形成了“三高癥”。“三高癥”對人體的損害主要通過對血管損害導致機體組織血液灌注受損,心肌梗死為心臟冠脈血管急劇缺血導致所供應心肌缺血缺氧,最終導致心肌壞死產生胸悶、胸痛臨床癥狀。該患者入院時考慮急性心肌梗死理由如下:a、癥狀為典型胸骨后疼痛,疼痛劇烈b、伴隨癥狀有胸悶、氣緊(急診胸片排除氣胸)c、有糖尿病、高血壓高危因素,且患者為一人生活,生活極不規律,未正規服用高血壓及糖尿病藥物d、有吸煙飲酒史e、肥胖體質f、心電圖見v1-v2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2mv,該患者是急性心肌梗死嗎?
胸痛的診治流程如下:優先排查致命性胸痛,快速、準確鑒別診斷;以最短時間組織實施治療,第一步:快速評估,快速地查看患者生命體征,簡要收集臨床病史,判別是否存在危險性或者具有潛在的危險性,以決策是否需要立即對患者實施搶救。對于生命體征異常的胸痛患者,為高危患者,需馬上緊急處理;在搶救同時,積極明確病因。對生命體征穩定的胸痛患者,詳細的病史詢問是病因診斷的基石。第二步:經上述檢查,明確ACS,進入ACS救治流程;未發現明確病因者,進入非ACS流程。第三步:排除后,逐步鑒別診斷急性主動脈夾層、急性肺動脈栓塞、氣胸,積極采取救治措施。第四步:在排除致死性胸痛后,逐步排查非致死性胸痛疾病,對因對癥治療[2]。
該患者因入院時疼痛劇烈,部位為胸骨后,有伴隨癥狀,有高血壓、糖尿病高危因素、有肥胖體質、有吸煙飲酒史,急診完善胸片排除張力性氣胸,完善四肢血壓檢查符合生理性分布,首先進入ACS的診治流程,立即完善心肌壞死標志物檢查未見明顯異常,18導聯心電圖提示:竇性心律,心率138次/分,V1-V2導聯可見ST段上臺0.1-0.2mv,心肌壞死標志物未見明顯異常,疼痛時間已達到酶學升高時間,該患者到達醫院除胸痛外最主要癥狀除胸痛就是氣緊,心率較快,不能平臥休息。胸痛與心電圖及心肌壞死標志物及心電圖不吻合,氣緊與肺部查體及心衰指數不吻合,因此退出ACS的診治流程,考慮縱膈或心包壓迫,再次追問病史,近半月來患者進食有明顯梗阻感,本次胸痛加劇時正在進食,立即完善心臟彩超及胸部CT檢查提示:縱隔氣腫、食道改變,告知患者家屬目前為食道破裂、縱隔氣腫壓迫縱隔內大血管所致,遂轉至上級醫院診斷為:食道破裂、食道惡性腫瘤、縱隔氣腫、縱隔感染,給予手術治療好轉出院。
急性胸痛是急診內科最常見的病人群,有資料提示以急性胸痛為主訴的病人占急診內科病人的5%-20%,在三級醫院更是占了20%-30%,急診胸痛的臨床表現千差萬別,危險性也存在較大差異。對于危及生命的兇險疾病,如急性冠脈綜合癥、主動脈夾層、肺栓塞、張力性氣胸等,需要在短時間內做出恰當的診斷和處理,倘若誤診或漏診就會導致嚴重的甚至致命的后果。反過來,如果把一些預后良好非心源性胸痛誤診為嚴重的心源性胸痛,又會增加病人的顧慮和心理負擔,甚至影響其生活質量,并且會帶來不必要的醫療費用,低危性胸痛與高危性胸痛并無嚴格界限,許多低危性胸痛診斷處理不及時可轉為高危性痛,尤其在基層醫療機構,無胸痛中心的建立,輔助檢查有限,在面臨胸痛患者時一定按照胸痛的診治流程,排除高危性胸痛,聯想人體解剖位置、疼痛特點、疼痛性質、誘發因素結合有限的輔助檢查盡早確診,達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參考文獻:
[1]魏廣和 李清賢 張金國 胸痛鑒別診斷學[M]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9(10) ISBN:780245358 189,205
[2]桂鳴 胸痛的診療路徑[M]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8(01)ISBN:7534557275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