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洲

【摘要】目的:集中探討腹腔鏡較傳統開腹手術在治療膽囊結石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分析。方法:納入2016年6月-2017年5月因膽囊結石于我院肝膽外科進行治療的患者120例,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其中接受傳統開腹手術的80例患者為對照組,比較兩種不同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同時術后的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也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較大,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采用腹腔鏡治療膽囊結石對于患者的愈后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可有效的避免術后的并發癥,可在臨床治療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腹腔鏡;開腹手術;膽囊結石
【中圖分類號】R65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7--01
作為目前普外科較為常見的一類疾病,臨床上針對膽囊結石的患者一般采取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1]。傳統的開腹手術對于徹底的消除病灶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對于患者具有較大的創傷,同時術后伴有并發癥,給患者的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應用于膽囊結石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并不斷趨于成熟,較傳統的開腹手術具有微創的特點,同時可有效的避免并發癥的發生[2]。本次實驗中,筆者主要針對腹腔鏡較傳統開腹手術在治療膽囊結石患者中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詳情見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6年6月-2017年5月因膽囊結石于我院肝膽外科進行治療的患者120例,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其中接受傳統開腹手術的80例患者為對照組,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齡27-72歲,平均年齡(47.6±9.2)歲。其中單發結石的患者58例,另22例患者為多發結石,其中52例患者有黃疸表現。另40例接受腹腔鏡治療患者為觀察組,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26-72歲,平均年齡(47.4±9.4)歲。其中單發結石的患者28例,另12例患者為多發結石,其中27例患者有黃疸表現。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結石和黃疸等臨床表現的比較中,差異不大,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實驗經過我院的倫理協會審核同意,入院前的常規檢查顯示,上述患者均無其他臟器的器質性病變,同時各系統的功能也在正常范圍內,可納入研究觀察。本次實驗治療前均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同意。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治療方法。對照組的40例患者均采用傳統的開腹手術進行治療,術程中按照開腹、探查、游離周圍組織及病變膽囊,結扎膽囊動脈,之后對病變膽囊進行切除處理,最后對切口進行縫合,并放置引流管。
1.2.2 觀察組治療方法。觀察組的80例患者接受腹腔鏡下膽囊摘除術,術前囑患者呈仰臥位,并對患者進行全麻處理。術者在患者臍正中下緣作1cm長切口,之后用氣腹針進行穿刺并用CO2人工建立氣腹,維持腹內壓在12-14mmHg。置入腹腔鏡,在患者的劍突下和右鎖骨中線肋下緣分別作切口,并將相關器械放入其中,在腹腔鏡下對患者病變的膽囊與周圍的組織進行游離,并對腹腔的情況進行探查。游離膽囊管及膽囊動脈并進行結扎后,切除膽囊,從切口處將其取出。操作結束后再次通過腹腔鏡觀察術野,沖洗腹腔并將氣體排出,取出穿刺管。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確定是否放置引流管,之后縫合切口,手術結束。
1.3 觀察指標。將兩組患者術程中及術后的恢復情況進行比較,具體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其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本次實驗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其中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程及術后資料比較
將兩組患者的術程及術后資料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同時術后的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也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較大,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1),詳情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
本次實驗中,觀察組患者出現膽管損傷、膽漏及術后腹腔出血的患者各1例,并發癥的發生率為3.8%(3/80);另40例對照組患者中,膽漏及術后腹腔出血的患者各2例,腹腔、切口出現感染的患者各1例,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5.0(6/40),差異較大,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1).
3.結論
作為目前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傳統采用開腹手術可徹底的消除病灶,但是考慮到對患者的創傷較大,同時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給患者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影響[3]。而隨著臨床技能的不斷發展,腹腔鏡在治療膽囊結石中取得了不錯的臨床效果。
本次實驗中,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的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同時術后的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其出院時間也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較大,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之前的數據結果相一致,再次證明了采用腹腔鏡手術對于治療膽囊結石的患者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采用腹腔鏡治療膽囊結石對于患者的愈后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可有效的避免術后的并發癥,可在臨床治療中推廣使用,考慮到本次實驗選擇的樣本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對本次的研究結論進行借鑒的同時,可以取其精華,并提出寶貴的意見。
參考文獻
[1]林鎮海,張炳太.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炎性疾病的國內研究進展[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0,15(2):157-160.
[2]袁朝輝.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良性膽囊疾病臨床療效對比研究[J].當代醫學,2012,18(24):64-65.
[3]肖鴻霖.不同手術方式治療膽囊結石的效果比較[J].當代醫學,2012,18(3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