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巍
【摘要】目的:探討窩溝封閉術的護理配合方法及對策。方法:回顧性分析70例患兒施以窩溝封閉術的護理情況,術前對患兒心理護理、術中四手操作配合護理、術后予以健康指導。結果:70例患兒共356顆牙齒施以窩溝封閉術,順利完成手術治療事項,術后封閉劑保留完好,完全保留率100%。結論:加強四手操作護理配合,能夠有效促進患兒的治療配合,優化治療效果,避免術后發生封閉劑脫落等不良現象,具有很好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兒童;窩溝封閉術;護理配合;四手操作
【中圖分類號】R47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7--02
齲病多發生在兒童群體,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嚴重影響患兒的口腔健康和生長發育。窩溝封閉即不損壞牙體組織,在牙冠咬合面、頰舌面的裂溝點隙中涂布一層黏結性高分子復合樹脂,以隔絕裂溝與口腔環境,抑制齲菌、食物殘渣及其它代謝產物對牙釉質的侵蝕,達到增強牙齒抗齲能力的一種有效防齲方法[1]。窩溝封閉已成為一項成熟的防齲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醫療實踐。2016年3月至5月間,我科護理人員對70例適齡兒童窩溝封閉術施以積極的護理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2016年3月~2016年5月間,我院對112例兒童進行口腔健康檢查,其中男性62例,女性50例,6~9歲齡54例,10~12歲齡58例,發現:42例牙齒健良,70例出現不同程度上的齲齒癥狀。隨后,在四手操作護理配合下,對70例齲齒患兒共356顆牙齒施以窩溝封閉術,具體操作過程規范、良好,順利完成手術治療事項;術后,分別于3、6、12個月予以復查,封閉劑保留完好,完全保留率100%,治療效果顯著。
2.護理方法
2.1 術前心理護理 由于患兒年齡小,對牙齒手術存在恐懼心理,護士引導患兒平躺于牙椅上,予以調整至舒適體位,采用親切溫和的語言與之交流,幫助他們了解窩溝封閉術的具體流程及注意事項。同時,鼓勵患兒放松心態,主動配合,確保了手術順利完成。
2.2 術中護理配合 按照口腔科四手操作原理,把醫生、護士和患兒的位置關系假設成一個鐘面,以患兒的臉為中心劃分為四個時鐘區,護士在手術實施中遵流程與醫生默契協作,主要操作步驟為:
2.2.1 清潔牙面操作前,護士在低速手機裝上小毛刷或橡皮杯并交予醫生,由醫生蘸上適量清潔劑在患兒咬合面窩溝點隙部位反復刷洗約1min,隨之用水槍沖洗,再用尖銳探針清除窩溝中殘留清潔劑。對裂溝齲者,宜采取金砂鉆磨去齲壞牙釉質,爾后再沖洗。
2.2.2 酸蝕清潔牙面后,護士幫患兒用棉紗球隔濕,醫生吹干牙面后通過細毛刷或小棉球蘸取酸蝕劑(含磷酸的凝膠或磷酸液)涂布于待封閉牙面,小約為2/3牙尖斜面,恒牙酸蝕約20~30s,乳牙酸蝕約1min。護士適時增加酸蝕劑,確保牙體與酸蝕劑充分反應,但不擦拭酸蝕牙面防止損壞牙釉面,以免減弱粘結力。具體操作中,應確保放置酸蝕劑用量適當,盡力避免產生氣泡,以防唾液污染,否則須重新沖洗酸蝕。
2.2.3 沖洗和干燥酸蝕后,醫生通過水槍或注射器用蒸餾水加壓沖洗牙面10~15s,邊沖洗邊排唾器吸干,清除牙釉質表面酸蝕劑及反應物。沖洗后,護士立即更換干棉卷隔濕,并采取壓縮空氣吹干牙面約15s,亦可用無水乙醇或乙醚輔助干燥。牙面酸蝕沖洗吹干后,呈白色霧狀,反之,說明酸蝕度不夠,需重新酸蝕。
2.2.4 涂布封閉劑牙面干燥后,醫生用封閉劑滴注針頭沿窩溝滴注,在酸蝕牙面上由遠中向近中依次涂布,封閉劑須滲入窩溝并擠出窩溝內氣體,涂布面需覆蓋掉酸蝕表面,避免封閉劑內部留有空隙。在確保咬合的前提下,盡可能保持封閉劑足夠厚度,提高抗壓強度,避免被輕易咬碎。
2.2.5 固化、檢查自凝封閉劑涂布后1~2min即可固化,光固化封閉劑涂布后,醫生立即用光固化燈照射20~40s,范圍略超出封閉劑涂布面。封閉劑固化后,用探針予以全面檢查,觀察固化程度,與牙面粘接狀況,有無氣泡存在,尋找遺漏或未封閉的窩溝,如有則重新封閉,咬合過高,應調整咬合[2-3]。
2.3 健康指導 行窩溝封閉術后,護理人員需要提醒患兒養成每天早晚按時刷牙的良好習慣,時刻保持口腔清潔衛生,與此同時,還要告知患兒家屬留意孩子牙面封閉劑保留及齲齒情況,發現有脫落跡象立即帶孩子來院做進一步治療,并于術后3、6、12個月期間帶孩子來院各復查一次,提防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3.結果
我院口腔科醫護人員對70例齲齒患兒共356顆牙齒施以窩溝封閉術,在四手操作護理配合下順利完成手術治療事項;術后,分別于3、6、12個月予以復查,封閉劑保留完好,完全保留率100%。可見,加強窩溝封閉術的護理配合可有效提高患兒的治療配合、縮短治療時間,達到窩溝封閉的高保留率,保證窩溝封閉的治療效果。
4.討論
在牙發育時期,由于牙尖融合障礙,窩溝形成于牙釉質面的交界處。因窩溝易致齲細菌及其代謝產物滯留,而細菌利用營養物質代謝并產酸,從而導致牙面脫礦,于是齲開始發生。故,窩溝齲病多發生在兒童生命早期,約1/3兒童3歲即罹患齲,此年齡段窩溝齲約占67%。相關研究表明,3歲下頜第一和第二乳磨牙患齲率為17.1%~25.7%,而6歲患齲率第一乳磨牙為50.9%,第二乳磨牙為65.7%,而切牙及尖牙患齲率僅為17.7%~21.3%。這反映了窩溝齲在不同類型乳牙中的差別,12歲兒童第一恒磨牙牙冠咬合面患齲率則為65%[13]。
當牙面窩溝被封閉后,原存窩溝中的細菌的營養源被斷絕,可預防齲病發生,阻止之前齲損發展,故可在早期齲損尚未成洞前治療。窩溝封閉術適用范圍為臨床診斷為無齲且深的窩溝,尤其是可插入或卡住探針的可疑齲及初期齲;對側同名牙已患齲或有患齲傾向的其他牙齒,萌出后4年達到牙冠咬合面的牙齒。兒童行窩溝封閉術最佳時間,即乳磨牙3~4歲,第一恒磨牙6~7歲,第二恒磨牙11~13歲,此期間能夠有效、高質量的預防齲病發生[3]。
值得注意的是窩溝封閉術應由專業人員操作,需要專業儀器設備及有效操作配合,故,醫療實踐中醫護人員齊心協力密切配合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封閉劑完好保留是手術成功的標志。對此,封閉術后,需要定期對患兒復查,材料脫落應考慮予以重新封閉。本研究中,醫護人員在四手操作配合下對70例患兒共356顆牙齒成功治療,術后1年復查閉劑保留完好,完全保留率100%,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在行窩溝封閉術中加強四手操作護理配合,能夠有效促進患兒的治療配合,縮短手術時間,優化治療效果,避免術后發生封閉劑脫落等不良現象,具有很好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初曉.窩溝封閉防齲研究進展[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6,(7):14-15.
[2]靳振龍.窩溝封閉操作中常見的問題及對策[J].大家健康,2016,(5):49-50.
[3]劉芳.2種窩溝封閉術預防兒童齲病的效果評價[J].口腔疾病防治,2016,(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