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蕊+趙園+魏麗紅
【摘要】根據護理人員的心理特點,簡要闡述了將心理護理的理論運用到護理管理中的目的和方法,使護理人員能以愉悅的心情投入到護理工作中,提高了護理質量和護理工作的管理水平。
【關鍵詞】心理;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7--02
現代護理學在要求護士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和時間嫻熟的技術,同時,還要具備的心理素質,特別是門診護士,門診護理工作幾乎涉及接診、分診級診斷,治療的全過程。
門診是護士唱主角的工作場所,門診護理工作涉及面廣,對護士的綜合素質要求高,不僅要求掌握良好的護理技術,還要成為適應門診各個崗位的多面手,同時還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道德素質、多方位的技術素質和應變能力[1]。隨著現代社會門診護理工作的發展,門診護士不僅要成為合格的技術工作者,還應該是多元化角色,必須要苦練基本功,刻苦鉆研業務,努力完善護理技能,掌握運用各科新業務、新技術的精湛技能。醫院應積極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心理學、管理學、倫理學、社會學等邊緣學科的知識,將心理護理、護理管理中的理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工作的管理水平,從而能有效地促進醫院的發展和建設。醫院要完善護理部門的各項規章制度,才能使護理工作管理有的放矢。另外醫院護理部可結合醫院的具體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護理質量標準,并不斷修訂、補充,量化后逐月進行百分制考核;運用護理心理學,能夠維護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促進護士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增強醫療服務各項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護理隊伍的凝聚力和工作力。搞好護理工作對于提高醫療質量、實施分級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
門診護士在熟練掌握常規技術的基礎上,還要掌握相關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由于護理工作范圍拓展,門診護士將廣泛地參與到社會衛生保健服務工作中,獨立地做出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護理、康復等計劃,及時準確地處理健康和疾病中有關問題。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2]要善于保持穩定的情緒和豐富的情感,善于通過自己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的內心情感鼓舞病人以增進護患之間的情感交流,取得病人主動積極的配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始終保持情緒穩定,不急不躁,正規操作。
根據現代管理的基本原理,護理管理者在管理中須根據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不同層次的需要,充分利用物質、精神、信息等動力,不斷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樹立自尊及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激勵對于人的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一切內心要爭取實現較好條件,包括希望、愿望等所產生的一種動力。人際交往、溝通能力[3]。門診的護理模式將更趨完善,它要求護士以“患者為中心,以質量核心”對患者的身心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護理。
結論:這就要護士必須有溝通意識,掌握溝通技巧,與患者建立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相互 信任的關系。同時,護士在工作中與其他醫務人員的合作,需要交流與溝通。所以,每一個 護士必須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彼此相互溝通才能通力合作。
參考文獻:
[1]郭云英,鄧艷,孫祿廣.對新形勢下護理管理工作的思考.中國醫院管理,2002;5:39.
[2]12朱秀蘭,劉文華.21世紀護理人員人文素質的培養和提高.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3;1:77-78.
[3]13黃惠根,黃紅友.21世紀國內外護理管理新進展.護理研究,2005;2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