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麗

【摘要】目的:探討針對老年頸腰椎并發椎間盤病的康復治療觀察。方法:選取從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患有頸腰椎并發椎間盤病的老年患者60例,隨機分為常規組與觀察組,30例/組。常規組患者予以常規治療與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組治療與護理基礎上,再予以康復治療與訓練,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效果。結果:兩組患者予以不同治療與護理方法后,觀察組 患者的住院時間、VAS評分和ADL評分明顯優于常規組患者,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老年頸腰椎并發椎間盤病予以康復綜合治療,提高了患者治療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老年頸腰椎;椎間盤病;康復治療
【中圖分類號】R68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7--01
盡管頸腰椎疾病在年輕人群中爆發概率越來越高,但老年人依舊是各種頸腰椎病及各種并發疾病的主力軍。由于老年人年齡日益增大,身體各項機能逐步退化,導致老年頸腰椎退行性變化致使頸腰椎骨環出現裂縫,而椎內的盤組織突出致使患者的出現肩背酸痛,脖子疼,腰腿痛等癥狀。伴隨老年人頸腰椎退行性變比較嚴重,一旦發生扭傷就會并發椎間盤疾病,癥狀嚴重會影響患者日常起居。因此,治療后的康復就及其重要,本文針對老人頸腰椎并發椎間盤病的康復治療做出以下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從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患有老年頸腰椎并發椎間盤病的患者60例,隨機分為常規組與觀察組,30例/組。常規組男22例,女8例,年齡62~75歲,平均年齡(69.32±5.72)歲,病程1~4年,平均病程(3.56±0.33)年。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62~73歲,平均年齡(69.32±5.72)歲,病程1~4年,平均病程(3.56±0.33)年。所有患者均確診患有老年頸腰椎并發椎間盤病疾病,患者均排除同時患有其他重大疾病。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礎資料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予以常規的鎮痛藥物進行治療,并在治療后對患者的生活起居進行常規的護理,其中包括老人住院環境,飲食,用藥等,并密切觀察老人病情變化。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組患者基礎上再予以康復治療和訓練,具體康復過程如下:第一,針灸療法。選取頸椎部位的頸夾脊、天柱、大椎、風池、大杼、肩井、肩貞、列缺、合谷、外關、中渚為主穴位;再選取腰椎癥狀者的腎俞、大腸俞、承扶、環跳、委中、承山、陽陵泉、昆侖、足三里等諸穴位,進針,并實施電針灸治療,一日一次,7至10次為一療程,2至3療程最佳;第二,對患者實施康復訓練。首先,結合患者病情對患者進行長肌訓練,主要針對患者的小腿三頭肌、臀肌以及腰背肌等訓練,并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增減運動量;其次,鼓勵患者利用啞鈴等重物,練習患者上肢,并進行捏、握等訓練;然后,保證患者全身協調平衡,也要指導患者進行雙下肢的訓練,例如,高抬腿等;最后,患者在逐漸痊愈時,鼓勵患者進行腰背肌肌力訓練,在鍛煉過程中要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及病情酌情訓練。
1.3 療效判定
分為顯效和有效。顯效:患者通過治療并結合康復后,有顯著療效,可獨立進行基本日常起居;有效:患者在恢復過程中,部分患者不能久立,但在相關醫護人員配合下,逐漸恢復,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的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予以不同治療與護理方法后,觀察組 患者的住院時間、VAS評分和ADL評分明顯優于常規組患者,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討論
老年頸腰椎并發椎間盤病也被稱之為椎管狹窄,椎管狹窄可分為先天性椎管狹窄和后天性椎管狹窄以及混合性椎管狹窄[1]。先天性椎管狹窄是由于在脊柱的生長形成中,包括營養外傷等因素造成椎管發育的先天性狹窄致病。然而,大部分患者多數是因后天性狹窄致病,由于椎間盤突出、椎體增生、椎體滑落以及后縱韌帶等刺激脊髓神經及周圍血管,造成神經血管發生炎癥粘連、充血、水腫,從而形成后天性椎管狹窄。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新陳代謝較差,而又缺乏運動,骨骼往往都比較脆弱,如在日常生活中不小心,就會在外力的影響下出現各種頸腰椎并發椎間盤病[2]。
目前,針對老年頸腰椎并發椎間盤病的治療,因考慮患者年齡較大,多以鎮痛藥物為主,并不優先考慮手術治療。但藥物只能起到緩解的作用,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在治療老年頸腰椎并發椎間盤病時,可結合患者病情對患者予以藥物治療基礎上,配合針灸、康復訓練等,進行綜合性治療。(如效果不佳,還是要選擇手術治療)。針灸,可打通患者神經脈絡,舒經活血,同時,也可刺激神經,使其淤阻的經絡通暢而發揮其正常的生理作用。而適當的康復訓練幫助患者的各個肢體得到鍛煉,加快患者的肢體恢復正常機能。此外,在患者出院后也應在家屬陪同下,對老人的腰腿頸項進行鍛煉,促進血液循環。日常生活中要多吃一些富含鈣和磷以及鐵的天然食物,促進鈣質等微量元素的吸收,有助于早日康復。
對本文所選的60例老年頸腰椎并發椎間盤病患者對比可以看出,采用綜合性康復治療的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VAS評分和ADL評分明顯優于常規組患者,可見治療后實施康復治療有利于提高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老年頸腰椎并發椎間盤病實施綜合性康復治療效果更高,有利于促進患者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程清平.老年頸腰椎并發的椎間盤病[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0,21(05):431-432.
[2]車革方.老年頸腰椎并發椎間盤病的康復治療觀察[J]. 中國傷殘醫學,2014,16(06):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