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利君+鄧蓉梅+羅玉煒

【摘要】婦科行腹腔鏡治療后患者出現并發癥較為常見,預防和并發癥的護理是減輕患者痛苦以及加快恢復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納入2016年9月-2017年4月來我院婦科住院行腹腔鏡治療的患者60例,在分研究其并發癥危險性誘因的基礎上,中西醫結合綜合護理試驗組組30例行,一般護理對照組30例,并對兩組內的并發癥狀況進行數據比較分析。結果:實驗組中30例并未出現并發癥,而對照組中有8例出現并發癥。結論:對于接受腹腔鏡腹部手術的婦科患者,有多種因素可能誘發并發癥,因此在護理中,要深入研究并發癥誘因,再施以綜合護理,實現對并發癥的綜合防護。
【關鍵詞】腹腔鏡;并發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7--01
目前腹腔鏡手術在婦科臨床中應用廣泛,常見于卵巢腫瘤、異位妊娠、子宮肌瘤、不孕癥等疾病的治療。腹腔鏡手術較開腹手術具有手術創傷小、出血少、疼痛輕、恢復快,但術后并發癥已是屢見不鮮,下肢深靜脈血栓、惡心嘔吐、創口出血以及神經受損等均屬于腹腔鏡手術后較為常見的幾種并發癥,導致婦科患者手術質量受影響,而為了防止并發癥出現,術后并發癥的護理仍然不容忽視,術后腹脹就是婦科護理工作中常見的一個問題,我科通過中西醫結合護理技術可有效預防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以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進入我院行腹腔鏡方案的婦科患者60例為對象,實驗組中30例,25-59歲,平均年齡(39.23±5.58)歲;對照組中30例,23-60歲,平均年齡(38.77±4.25)歲,兩組均行腹部手術,兩組一般人口資料對比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兩組中實驗組行中西醫結合綜合護理,對照組行一般護理。中西醫結合綜合護理組行手穴位注射、腹部按摩以及心理治療。手法治療取雙側足三里、上巨虛,用新斯的明0.5mg穴位注射,1次d/,連續治療7d為一個療程。腹部按摩囑患者取仰臥位,屈膝,暴露腹部,放松腹肌,覆蓋按摩巾,在腹部按結腸走形方向推揉,1次d/,每次20min。同時可配合按揉氣海、關元、足三里、大腸喻,以促進腸道蠕動;胃痛者可配合按揉內關穴;每穴按揉3-5min,1次/d,10d為一個療程。心理治療中醫認為,女子以肝為先天,肝具有調暢情志的作用,女性患病后易產生焦慮、悲傷、恐懼,甚至絕望的心理,加之術后不同程度的疼痛,使患者精神處于低沉狀態,不利于術后機體的恢復,《素問·陰陽別論》曰:“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就是對女子憂郁致病的描述。因此,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要充分認識到心理治療的重要性,將整體護理的理念牢記心中,在手法治療的同時,鼓勵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抑郁、焦慮的消極心理,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使臟腑氣機條達,從而促進身心健康。
1.3 數據分析。數據處理使用SPSS 22.0版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均數±標準差(±s)代表計量資料,率(%)代表計數資料,P<0.05具有統計學的意義。
1.4 觀察指標。觀察所選患者是否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惡心嘔吐、創口出血以及神經受損等并發癥出現。
2.結果
行兩種護理方案后,研究組中30例并未出現任何并發癥,而對照組中30例有8例如表1所示。
對照組中出現并發癥出現下肢靜脈血栓、惡心嘔吐、創口出血、神經損傷具體情況如表2。2例(6.67%)下肢深 靜 脈 血 栓,2例(6.67%)惡心 嘔 吐,2 例(6.67%)創口出血,2例(6.67%)神經受損,P<0.05。
3.討論
目前,我國醫療水平、科技水平不斷提少,腹腔鏡術也不斷完善與成熟,已經逐步替代了傳統開腹術。腹腔鏡方案具有手術創傷較小,手術視野清晰等方面的優點,便于更好地觀察機體盆腹腔內部情況,同時又可以降低對患者健康臟器組織造成的刺激,且術后不會患者的腸道帶來較大刺激,可以使得患者消化道功能早日恢復[1]。但是,腹腔鏡方案卻可能會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惡心嘔吐、創口出血以及神經受損等并發癥出現的風險,婦科患者行腹腔鏡方案后,在血管壁受 損、腹壓值異常升高、血液流動緩慢以及高凝狀態等因素的影響下,下肢深靜脈血栓時有發生,加之術后需要長時間臥床,同樣會加大血栓形成概率[2]。受麻醉因素、術中充氣因素以及應激因素的影響,婦科患者腸蠕動速度會明顯減緩,加之麻醉藥物會使機體嘔吐中樞神經處于興奮狀態,因此術后1d內常有惡心嘔吐癥狀出現[3]。對于接受腹腔鏡方案的婦科患者,當穿刺孔位置的穿刺鞘順利拔除后,其壓迫作用就會迅速消失,一旦輔料牽拉不牢,就可能會有出血問題出現。腹腔鏡方案操作程序中,如果患者體位并未處于舒適狀態,或者體位擺放不合理,就會使其肢體呈現出過度伸展狀,不僅會壓迫到神經組織,而且還可能神經組織受損。
女子一生經歷經、孕、產、乳,耗氣傷血,又因女子素性抑郁,故對于婦科腔鏡術后患者腹脹的護理,手法治療及心理治療的配合更為重要。腹部按摩則通過局部的刺激直接加強胃腸蠕動,促進腑氣通暢,同時,輕柔按摩有調節神經的功能,可起到鎮靜、催眠、止痛的作用,促進康復。在護理全程中,護理人員更應時刻關注患者的精神狀態,及時開導、鼓勵患者積極配合各種治療,以健康的心態面對疾病,從而更快、更好地達到減輕并發癥、治愈疾病的目的。
綜上所述,對于接受腹腔鏡腹部手術的婦科患者,多種因素都可能誘發并發癥,因此在護理中,要深入研究并發癥誘因,采用中西醫結合護理,從而減輕患者痛苦,加快健康恢復。
參考文獻:
[1]段小平,盧紅,胡艷榮,等.中西醫結合護理聯合低分子肝素鈣預防婦科腹腔鏡惡性腫瘤根治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80例[J].中國藥業,2015,24(24):232-233
[2]劉利,張紅菊,李雪.預防性護理在減少婦科腹腔鏡手術并發癥中作用的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06):1370-1372
[3]袁修瓊,崔明華,蘇華榮.疼痛護理干預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肩痛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10):2641-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