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玲

【摘要】目的:研究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痙攣型小兒腦癱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間于我院接受治療的痙攣型小兒腦癱患兒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0例。給予對照組患兒康復訓練治療,給予試驗組患兒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試驗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明顯更高,兩組數據相比P<0.05。結論: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痙攣型小兒腦癱的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針灸;康復訓練;痙攣型小兒腦癱;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7--02
痙攣型小兒腦癱是臨床上常見的腦癱類型,其主要是指因未成熟大腦在各種原因作用下發育不全而導致的非進行性損傷所引起的運動和姿勢紊亂。根據臨床上對痙攣型小兒腦癱的研究,其發病原因較多,其中懷孕期間病毒感染、產時嬰兒腦損傷和產后感染性疾病等均可導致患兒發病。本研究對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痙攣型小兒腦癱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現作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間于我院接受治療的痙攣型小兒腦癱患兒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0例。對照組患兒中男23例,女17例,患兒年齡在1~6歲,平均年齡(2.47 0.45)歲。試驗組患兒中男24例。女16例,患兒的年齡在1~5歲,平均年齡(2.52 0.47)歲。兩組患兒的性別和年齡等基本資料相比P>0.05,與對比研究的要求相符。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兒康復訓練治療,其中主要是在患兒入院后根據其實際情況指導其開展運動訓練。其中首先是開展被動關節牽拉訓練,其主要是針對患兒無法主動活動肢體的情況,牽拉主要是借助外力完成,訓練過程中由患兒家屬及護理人員協助其完成,患兒不需要進行肌肉的收縮。其次是進行主動助力活動,主要是針對能夠自主活動肢體的患兒,主要目的是提升患兒的協調能力,訓練過程中可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讓其自己完成或協助其完成。另外,還需要給予患兒牽張活動訓練,其主要用于攣縮的關節,主要是通過對攣縮關節進行持續牽引以增加關節的活動。在對患兒進行康復訓練的過程中還要給予其語言康復訓練,其中主要是多于患兒進行溝通交流,促使其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其中護理人員與患兒家屬應密切關注患兒的情況,其在發聲時及時給予其相應的回應,促使其發聲積極性的提升。
給予試驗組患兒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其中康復訓練的方法與對照組相同,在此基礎上給予患兒針灸治療,主要分為頭針刺和體針刺。頭針刺主要是選取頂中線、智三針、顳三針、四神聰、頂旁1線和2線、頂顳前斜線,針刺前對患兒進行全身消毒,之后將1寸毫針以30°夾角斜刺入頭皮,在感覺到阻力減小時,將針與頭皮平行采用捻轉手法進行針刺,30min后起針,初針后對針孔進行按壓止血處理。體針刺主要是選取人中、百會、環跳、足三里、印堂、懸鐘、腎俞、筋縮、四神聰、內關、流涎、三陰交和委中,針刺時同樣先進行消毒處理,之后使用1寸毫針進行針刺,采用平補平瀉手法完成針刺,針刺10s后出針并按壓針孔。
1.3 療效判定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其中療效判定標準為:患兒治療后臨床癥狀明顯改善,運動、語言、視力和智力等均得到明顯提升,則視為顯效;患兒治療后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各項功能有一定好轉,則視為有效;患兒治療后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并且各項功能均無好轉,則視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數據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完成,其中分別采用百分率和(±s)表示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采用檢驗和t檢驗,P<0.05時表示兩組數據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治療后試驗組患兒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相比P<0.05,如表1所示。
3.討論
痙攣型小兒腦癱是小兒腦癱中發病率最高的類型,其在醫療條件和技術設備不斷更新的過程中發病率有所降低,但仍然屬于影響兒童身體健康的重要疾病。根據臨床上痙攣型腦癱患兒的觀察,其在發病后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語言障礙、視覺障礙和智力障礙[1]。其中患兒在發病后肌張力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因此其幾乎沒有自我調節的能力,肌肉萎縮和短縮,關節攣縮和畸形等是患兒最常見的臨床癥狀,并且患兒很容易導致患兒出現殘疾,對患兒的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2]。
目前臨床上對痙攣型小兒腦癱的治療主要以針灸為主,其中主要是將針刺入后采用捻轉和提插的方式對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從而促使患兒病情的改善。在對患兒進行針刺的過程中,艾灸的方式應用較廣,這主要是艾柱燃燒能有效強化針刺的效果。在對患兒進行治療的過程中結合康復訓練的方式,讓患兒的臨床癥狀得到有效緩解[3]。其中康復訓練主要是根據患兒的肢體活動能力情況,給予其相應的運動指導和協助。其中對于肢體完全不能自主活動的患兒,應有護理人員聯合其家屬對其進行被動訓練[4]。對于具備一定自主活動能力的時候,應給予患兒指導和協助,盡量讓患兒進行自主訓練,從而讓其治療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本研究對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痙攣型小兒腦癱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其中試驗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相比P<0.05。說明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痙攣型小兒腦癱的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亞爾艾力·艾山,汪軍. 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小兒腦癱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23):196-197.
[2]趙瑋. 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小兒腦癱的臨床效果分析[J]. 光明中醫,2016,(12):1775-1776.
[3]申艷娥. 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痙攣型小兒腦癱的臨床研究[J]. 針灸臨床雜志,2016,(04):19-21.
[4]吳莉菁,馬艷艷. 針刺聯合康復訓練治療小兒腦癱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中醫藥導報,2015,(1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