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輔導員與學生之間如何進行談心談話成為了高校教育者深入思考的問題。本文從平等尊重、情理兼備、差異性和審時度勢四個方面的原則對談心談話進行分析。
關鍵詞:輔導員 談心談話 原則
一、平等尊重的原則
平等尊重是師生之間進行談心談話的前提和基礎。輔導員與學生之間平等尊重能夠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感情,打破學生的心理防線,從而得到學生的信任,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目前,高校輔導員所進行教育、管理和服務的大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性格特點鮮明,個性較強,思維活躍且富有主見。他們更講求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信任的關系。首先,輔導員要在腦海中形成一個與學生平等尊重的概念。在與其進行談心談話時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因為自己是老師就高高在上,與學生談話頤指氣使,更不能以大壓小,不問明事情原委、對學生進行訓斥和獨斷專橫,導致學生與老師之間產生隔閡和排斥,學生對老師感到不滿、厭煩甚至是憎惡;其次,要保證談話過程中的話語權的平等尊重。談話的過程中輔導員老師要給學生說話的機會,鼓勵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并尊重學生的意見,避免輔導員自身夸夸其談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再次,力求談心談話方式的平等尊重。除了話語權的平等尊重外,輔導員老師還要在行為舉止、動作神態方面與學生之間建立平等尊重的關系。如在進行談話時要么都坐著,要么都站著;交談時要四目相對,觀察學生的動態,進而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舉止要得體大方,不要有皺眉、撇嘴等不良表情和動作。
二、情理兼備的原則
情理兼備指的是輔導員在與學生談心談話時要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既要以情入理,又要以理服人。情是與學生產生共情的基礎,理是打開思想之門的鑰匙。情理交融是高質量談心談話的保障。與情而言。輔導員需要以下幾種情感:親切感,輔導員在與學生接觸時要讓學生有想接近的感覺,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不能給學生一種拒之千里之外的感覺,讓學生打開心門,愿意與輔導員老師進行心靈的交流,愿意說出真話;關注感,要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情感有所關注,讓學生感到老師對他們的重視,對他們提出的建議和意見有所思考;責任感,輔導員老師是學生的第二父母,因此對學生的成長成才和具體事宜秉承著認真負責和嚴肅的態度,做到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同情感,輔導員老師要對學生存在的困難、合理的訴求和突發事件富有同情心,要關心關愛學生,同時給予他們必要的幫助和理解;輔導員光有豐富的情感只能與學生相處融洽,而不能有效地解決學生所面臨的困惑和問題是不行的,還需要通過道理讓學生醒悟,在思想上有更高的認識,這就需要輔導員老師通過講道理來化解學生的困惑。要充分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哲學思維從宏觀上和微觀上對學生進行道理的灌輸,并且緊密聯系實際,使學生口服心服。如果老師說出來的話不讓學生所信服,學生要么會據理力爭,要么會在心里反感老師。因此在與學生進行道理交流時,一方面要避免空談特談,上綱上線;另一方面要避免語言庸俗,用小道理來代替大道理,與學生之間感情用事或稱兄道弟。
三、差異性原則
差異性原則指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從學生的內在看,由于學歷、智力、生活閱歷、思想、興趣愛好等的不同,使學生個體之間是有差異的;從學生的外在看,學生的成績排名、平時表現、政治面貌、家庭背景、地域差異等也使學生之間存在差異。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特征上,面對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特點,輔導員在談心談話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不能“一刀切”,要堅持差異性原則,做到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特點采取不同的談心談話方式和內容,對不同時機不同、問題給予不同的解決方式。如好學生往往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很強,因此容易產生驕傲自滿的心理,對自身的缺點和錯誤認識不足,輔導員在與好學生談心談話時,要幫助學生找到其存在的缺點和錯誤給予提醒和引導,在對其進行肯定的前提下用含蓄的語言道出學生的不足之處,使其能夠及時地改正或自我反思;而那些平時表現不好、學習不努力的學生,往往性格比較極端,或孤僻、沉默寡言、情緒低迷,或隨性、無拘無束、簡單粗暴。往往這樣的學生存在自卑、防范和對抗的心理,輔導員在與其談話時,要善于發現這些學生的優點并加以鼓勵,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從而揚長避短,不斷提升自己。
參考文獻:
[1]齊磊,楊凱,徐勝君.淺析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的常見誤區[J].遼寧教育,2014(09).
[2]朱昱熹.新媒體視野下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路徑探究[J].高校輔導員,2016(02).
★基金項目:本文系齊齊哈爾大學2014年教育科學研究項目“高雅校園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的有效功能研究”(項目編號:2014059)。
(作者簡介:姜顯微,女,碩士,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大學,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