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諶貴璇 見習記者 / 李小應
春風化雨 立德樹人
——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觀察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諶貴璇 見習記者 / 李小應
初夏時節,走進位于清鎮市郊的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青青校園,朝氣蓬勃。
作為貴州省最早一所培養學前教育師資的學校,2012年升格為高職院校以來,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秉承“立德、勵學、求真、拓新”的校訓,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不斷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探索出一條特點鮮明的思想政治工作路徑。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承載著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務。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黨委和行政部門密切配合、厘清思路、結合實際,提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新模式。
“近年來,我們逐步建立了‘貫穿一條主線、打造兩個平臺、依托三支隊伍、突出四個重點、采取五項措施’的‘12345’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卓有成效地謀劃了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局。”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張曦說。
長期以來,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以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水平”這條主線,抓機制體制建設、抓高端引領、抓主渠道提升,確保思政工作規范化、常態化、制度化。
為進一步夯實思想政治工作基礎,學校打造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兩個平臺。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陣地,校黨委以提素質、講質量、求效果為宗旨,通過召開教師座談會、選派教師到其他高校進修、開展課堂評優賽、建立教授工作室等多種形式,實現了思政課規律與教學改革的統一、國家期待與學生接受的統一、教師主導與學生參與的統一、教學即時性與教育日常化的統一,進一步增強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真正實現入耳入腦入心。” 張曦介紹道。
根據上述分析,現階段分布式儲能項目的經濟性主要影響因素包括:項目投資成本、當地峰谷電價差、峰谷平時段、電池壽命、儲能充放電方式、企業用電量、生產運行狀況和電池梯級利用及回收成本等。據統計數據顯示,廣東省、江蘇省、上海市等峰谷電價差較大的地區(一般電價差大于0.75元/kWh),儲能項目已具有經濟性,部分地區已建設較大規模的儲能示范項目[6]。
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該校構建起以班級為主體、宿舍為基礎、活動為載體、網絡為平臺,以“獎、助、懲”為抓手的日常教育體系,將三觀教育、行為教育、安全教育、誠信教育和感恩教育融入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同時根據各年齡段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學生的心理需要和關注的問題,構建了各年級分層次、分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并形成主題班會校本教材。
經過幾年的摸索,學校搭建起黨政群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班主任三支隊伍,通過抓制度建設、素質培訓、經驗交流、考評激勵等措施,逐步推進隊伍職業化、專業建設,促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學、協調、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們通過‘四個結合’,全面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引導和激勵廣大學生刻苦學習,奮發進取。”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賀永琴說。
賀永琴所說的“四個結合”,是學校根據實際提出的“結合禮儀教育,推進文明修身;結合“三自”教育,增強學生自我管理意識;結合“三困”幫扶,激發自強精神;結合實踐育人,提高創新能力。
此外,學校還采取“教風學風一體化、學生管理規范化、典型引領常態化、素質教育特色化、溝通平臺多元化”五項措施,確保思想政治工作有方法、有平臺、有成效。
得益于這些扎實有效的工作,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被授予“2014年全國環境教育示范學校”“春暉行動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涌現出愛的使者李福蓮、自立自強的黎玉镕、樂于助人的郭制利等優秀學子。
每晚十點,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輔導員劉華都會準時出現在宿舍樓查寢,時間長了,學生們都親切地稱她為“大華姐”,經常在查寢時向她吐露心聲。
“能得到同學們的信任,是對我工作最大的褒獎。”劉華對記者說。
作為高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非常重視輔導員隊伍建設,專門制定了輔導員、班主任培訓計劃,實行先培訓后上崗,由組織人事處、學生處牽頭,建立校內培訓與校外培訓相結合,專家引領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的多層次培訓體系。同時堅持適時安排輔導員進行脫產、半脫產培訓進修,堅持定期開展輔導員、班主任班會說課比賽,不斷提高輔導員、班主任的思想政治業務素質。
學校還以培養“卓越學生”為目標,設立了“助理班主任(輔導員)”崗位,選拔優秀學生代表,通過培訓、指導和實踐鍛煉,使他們成為學校思政工作的有力幫手。
“僅2015年,就有126名學生申請加入助理班主任(輔導員)隊伍,經過考核和選拔,最后有30名學生加入其中。”學校學生處處長張世琴向記者介紹。
為適應自媒體時代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變化,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還通過微博、微信、思政專題網站,書記、校長交流平臺等多種溝通渠道,主動發聲的同時傾聽學生聲音,使廣大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積極參與學校的管理建設。
“我們現在看到的學生處微信平臺就是學校的大學生記者團做的,他們已逐漸成為學校輿論正能量的倡導者。”張世琴自豪地說。
“要更加注重以文化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讓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師生心潮澎湃。
長期以來,該校正是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抓好“崇德、尚能、博雅”的校園文化建設,不斷豐富思想政治工作載體,構建了富有自身特點和時代精神的支撐體系。

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非常注重學生輔導員技能提升,每年開展輔導員技能大賽。圖為第一屆輔導員技能大賽決賽現場。(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供圖)
2010年起,技能節、文化藝術體育節和感動節貫穿全年,成為全校師生的“大事”,被大家稱為“三節競妍”。三個節日全年共有約30項賽事,實現了班班參加、人人參與。
“通過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不僅讓我們豐富了知識、提高了技能,更增加了我們的凝聚力。”采訪中,不少師生向記者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2013年開始,學校先后開設了“道德講堂”“勵學講壇”“紅楓講壇”,邀請數十位知名專家走進學校進行講座。貴州省文聯主席顧久解析“傳統文化與教育”的關系;中國圍棋協會主席王汝南給學生現場展示圍棋的魅力;臺灣兒童文學作家方素珍講讀“繪本閱讀”……豐富的文化活動讓學生們在與名家的交流中陶冶了情操,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實踐者。
2015年6月,學校組織900多名學生參加貴州省第九屆體育運動會開幕式大型文體演出,參加演出的同學自愿放棄假期,用33天的辛勤排練,展示了學校師生的風采。
此外,該校還將社團活動與學習緊密結合,開展形式多樣的文藝文化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能力與發揮創造力的舞臺。今年以來,學校各類社團開展活動300余次,其中春暉社開展以愛心支教為主、文藝類為輔的活動80余次;讀書協會依托校團委、圖書館開展“真人圖書館”“讀書漂流”以及各種講座30次……一系列文藝文化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身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同時也為校園文化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責任編輯 / 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