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解讀


近幾年,兒童食品安全正在越來越被廣大父母所關注,“幫助孩子把好飲食衛生的第一步”,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想法,但在行動上,相信很多媽媽并不特別了解。那么,兒童食品安全應該關注哪些方面,具體又該如何操作呢?
根據《我國兒童食品的相關標準制定與監督》中介紹:兒童食品標準,我國和國際標準的體系是基本一致的。在整個標準體系和框架里面,有兒童食品的橫向標準:比如對農藥殘留、食品添加劑的橫向標準。有一整套的縱向標準,即針對不同產品具體的標準:對乳品、嬰幼兒配方奶粉、輔食都有相應的標準。第三個是對生產企業的衛生規范。在三聚氰胺事件發生以后,對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要通過GSSP的認證,對乳品的生產企業,要求必須符合良好生產規范。第四套體系,是檢驗方法的體系。規定了食品中的農藥殘留不能超過多少,兒童的營養素含量必須要達到多少等等。


生活中沒有零風險的事件,在食品的領域里面也是一樣。所有有毒有害物質都有一個劑量、效應關系。要確定達到多少量才可能對人體健康有害。在制定標準的時候要考慮兩個原則,一是預防的原則,二是合理保護健康水平的原則。制定標準考慮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保護消費者的健康,但不是無限度地保護消費者的健康。
國家標準是一個最低的要求,各國都遵循的國家強制性的標準是對生產經營企業和上市的產品一個最低的要求。雖然國家鼓勵企業采用更嚴格的標準保證其生產出更嚴于國家標準的產品。但作為消費者的父母們,應該以防治為原則,用科學的知識來保障孩子的身體健康。


兒童食品的安全之所以這么重要,這和兒童的生理特點、兒童的生長發育是密不可分的。一個孩子從剛出生到長大成人,一直處于不停地生長和發育狀態。有一些生長發育是我們能夠看見的,比如說體重的增長、身高的增長,有一些器官系統的發育我們看不見,比如神經系統的發育、內臟各個器官的發育。人體正常的情況下,從血液中把一些有害的物質解毒、排泄出去,是要靠人體的肝臟、泌尿系統和腎臟進行的。對于孩子來說,肝臟的解毒功能、腎臟的排毒功能也是從不完善到完善的過程。由于兒童發育還不完善,對有害物質的耐受性就特別低。
在兒童生長發育的過程中,由于食品的不安全因素,對兒童的生長發育造成的打擊或多或少都會發生。這些打擊有可能是一過性的,也有可能是長遠的,有一些是可逆的,還有一些是不可逆的。比如說一過性的打擊,有一些食品不安全,細菌超標,對孩子打擊一過性的表現在腹瀉、體重不增長。很多食品安全的問題,我們不僅僅要考慮到孩子目前的健康受到損害,還要考慮到這些損害會不會給孩子將來的健康造成危害。
有關專家表示,無毒無害的食品是兒童食品的基本保證;自然食品、均衡膳食是兒童營養的一個法則。
食補,身體同樣棒棒
調查發現,含有激素或類似物質的食品、補品是引起兒童性早熟的“元兇”。拒絕“性早熟”首先就要杜絕這些所謂的補品,那么如何提高身體免疫呢,不如來吃些健康又營養的食物吧。
多給孩子吃以下九種綠色食物,對身體發育,特別是大腦的發育尤其重要。
魚:是促進智力發育的首選食物之一。在魚頭中含有十分豐富的卵磷脂,是人腦中神經遞質的重要來源,可增強人的記憶、思維和分析能力,并能控制腦細胞的退化,延緩衰老。
核桃:核桃因其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被公認為是中國傳統的健腦益智食品,每日2~3個核桃為宜,持之以恒,可起到營養大腦、增強記憶、消除腦疲勞等作用。
牛奶:是優質蛋白質、核黃素、鉀、鈣、磷、維生素B12、維生素D的極佳來源,這些營養素可為大腦提供所需的多種營養,牛奶的派生品-酸奶可增強免疫體系功能,阻止腫瘤細胞增長,防止動肪硬化、激活胃蛋白酶,增強消化機能,提高人體對礦物質元素鈣、磷、鐵的吸收率。
雞蛋:雞蛋含豐富的優質蛋白,每百克雞蛋含12.7克蛋白質,雞蛋中蛋氨酸含量特別豐富,而谷類



和豆類都缺乏這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
南瓜:南瓜是β-胡蘿卜素的極佳來源,南瓜中的維生素A含量勝過綠色蔬菜,而且富含維生素C、鋅、鉀和纖維素。
香蕉:香蕉含有稱為“智慧之鹽”的磷,是色氨酸和維生素B6的超級來源,同時纖維也多,兒童大便不規律、便秘時,每天吃一根香蕉對上述癥狀有緩解作用。
海帶:海帶中含有褐藻氨酸,有預防白血病和胃癌的功能,可以降血壓、降血脂,對動脈出血亦有止血作用,是預防心腦血管病的有效食品。常吃海帶的人血中膽固醇含量明顯低于不吃海帶的人群。
芝麻:被人們譽為“抗衰果”。芝麻是一種高蛋白作物,其蛋白質含量高,價值可與雞蛋、肉相媲美,芝麻中含有人體必須的而自身又不能合成的8種氨基酸。芝麻與紅棗相伴具有止咳之神效。
人們常常會提到食品安全,其實,最重要的食品安全問題是食源性疾病。各類食品都要避免有害細菌、病毒、寄生蟲、毒物以及化學的和物理的污染,才能保證健康地攝取食物。
肉類食品的衛生
肉類食品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食用價值較高。但肉品可能傳播人畜共患傳染病及寄生蟲病,容易腐敗變質,引起食物中毒,危害人體健康,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現代家庭中一般采用冰箱來貯存肉類,但低溫下許多微生物仍然有存活的可能,因此保存時間也不宜過長,一般家畜肉在1℃~ -1℃可保存10~20天,-10℃~ -18℃可保存時間較長,一般1~2個月。購買后可將肉分裝成若干份保存在冷凍室內,每次取出一份食用,這樣可避免冰箱門反復開啟及肉的反復解凍和凍結。
由于未煮熟的肉中可能含有寄生蟲和細菌,因此肉應徹底煮熟煮透方可食用,特別是在吃火鍋時。肉制品類熟食最好當天購買當天吃完,一頓吃剩的肉類菜肴如紅燒肉、咖喱雞等必須放入冰箱,吃前重新加熱。
千萬要注意的是,肉類有輕度異味或發生變質后,不能加熱一下再吃,因為有些細菌是耐高溫的,且細菌產生的毒素也并不能被加熱所破壞。要注意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感染。
蔬菜水果的衛生
蔬菜水果是我們每天必不可少的健康食品,能提供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但蔬菜水果往往會被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細菌和寄生蟲污染,如挑選或處理不當,會危害人體健康。尤其是夏天新鮮瓜果蔬菜常被生吃,而且夏季蔬菜生長期短,農藥殘留問題更為突出,應引起我們重視。
對于新鮮水果蔬菜,食用前應仔細用水沖洗,為了減少它們外面的細小臟物、細菌和農藥,可以去除蔬菜或水果的外皮。
帶葉蔬菜最外層的葉片應摘除,水果和瓜果類蔬菜可用肥皂擦洗;根莖類和瓜果類蔬菜如胡蘿卜、土豆、番茄、萵筍、冬瓜、西葫蘆等,去皮后應再用清水沖洗,水果也應洗凈后削皮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