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德瑰
摘要:近來中國海軍編隊不斷進出第一島鏈各國際水道和海峽的行動與日美不斷舉行的奪島演習,反映了中美日圍繞東海和第一島鏈控制權的海權博弈現狀,這種博弈實質上也是中國與美日圍繞西太平洋軍事主導權進行的戰略競爭。文章從日本離島防御戰略角度分析了這種博弈的具體表現,特別是分析了該戰略圍堵中國的戰略意義。離島防御戰略反映了日本防御重點由本土防御向離島防御的轉變,更反映了日本為了配合美國的亞太戰略與美國一起遏制中國崛起,阻止中國突破第一島鏈的戰略企圖,還反映了日本把防御重點放在西南諸島的軍事部署。離島防御戰略的實質是中美日爭奪西太平洋海權的博弈。
關鍵詞:離島防御戰略;奪島 西南諸島;拒止作戰
中圖分類號:D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2458(2017)03-0001-09
DOI:10.14156/j.cnki.rbwtyj.2017.03.001
近年來,在日本的安全保障戰略中,離島的安全保障問題顯得格外突出,奪島演習和軍事部署都在加緊進行,圍繞離島安全的日美軍事合作也日益深化,原因在于日本從緊張的東海局勢中感到了將來離島可能不保。日本是個島國,全國由6 852個島嶼構成,除了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和沖繩本島5個大島之外,其它都被稱為離島,共計6 847個,其實,相對于本土的四大島,沖繩也是日本的離島。離島中有人島418個,其余都是無人島。實際上,日本早就制定了關于離島的戰略,該戰略包括經濟開發和安全保障兩個方面。經濟方面的離島開發問題提出得比較早,早在1953年就制定了《離島振興法》,自此離島開發問題就成了一個延續多年的問題。《離島振興法》出臺之后被日本官方列為開發對象的離島共305個,涉及人口38萬。然而,近年來,人們在離島戰略上更關注其安全保障層面,從美國西太平洋戰略角度看,離島是第一島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日本的安保政策及其對華政策角度看,離島防御戰略也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側面。離島戰略問題不但是經濟開發問題,也是日本的防御問題,還是日美安保合作的問題,也是東海乃至西太平洋海權博弈的表現。主要聚焦于日本離島戰略的安全保障層面,旨在通過分析該戰略透視日本在東海的真實戰略意圖,特別是揭示該戰略所折射的中美日在西太平洋展開的海權博弈態勢。
一、離島防御戰略的概況
安全保障意義上的日本離島戰略,主要是離島防御戰略,它包括防御重點由本土向離島的轉移、奪島戰略的制定以及自衛隊職能和構成的變化等內容。離島防御戰略是日本防御戰略重點轉移的重中之重,也是日美軍事合作的具體表現。該戰略反映了日美在西太平洋的軍事戰略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變成其防御戰略的主要假想敵,是美日在西太平洋海權博弈的主要對手。
背景是美軍整編。日本的離島防御戰略是在美國調整亞太戰略的背景之下形成的,而美軍整編的背景是中國崛起,所以,美軍整編是美國欲在西太平洋與中國博弈的開始,其過程和結果也必將影響日本安保戰略的調整。美國認為,中國的崛起將使亞太地區已有的均勢遭到破壞,于是,決定在全球重新進行軍事配置的整編。最早的日美軍事整編文件是2005年10月29日由兩國外長和防長達成的協議。2011年11月,美國發表了新的國防戰略,決定了大幅削減陸上軍力,改在亞太地區增加軍事投入,特別是對軍隊部署進行整編。美軍整編的特點是兵力分散配置,重點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強化對中國的戰略牽制。
美軍整編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決定增加關島軍事力量以應對中國的威脅,這一決定的結果是美軍從沖繩向關島收縮。美國意識到中國海軍的遠洋航海能力在不斷加強,對艦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已經具有覆蓋東海與南海的能力,他們擔心距離中國導彈基地較近的沖繩集中了大量美國軍隊,一旦發生戰爭,必將遭受中國導彈的打擊。在美國軍事專家看來,就軍事打擊能力來說,地理上的距離已經不是關鍵問題,所以沖繩作為前沿陣地也不如從前那么重要,如果說沖繩是第一島鏈上的樞紐的話,那么關島就是第二島鏈上的樞紐,美國現在開始著手構建亞太地區的網狀防御據點,這種據點以距離中國較遠的關島為中心基地,而不是以日本的沖繩為中心,所以,部署在沖繩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將搬遷到關島。2012年2月7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紐蘭說關島是美國亞太戰略上的要沖[1], 戰略樞紐沖繩的美軍海軍陸戰隊將轉移到關島,原定遷移8 000人,后來改為先行遷移4 700人,目的在于加強關島的軍事力量。美國還打算把沖繩的海軍陸戰隊分別轉移至夏威夷、菲律賓和澳大利亞,美國在南海攪動局勢,就是為重返菲律賓做準備,美國也與澳大利亞達成了在達爾文港輪換駐軍的協議。美國的目的在于不讓自己的海軍陸戰隊固定在某一基地,而是讓其經常秘密移動,以提高機動打擊能力。
美軍整編影響了日本的安保戰略,美國戰略調整的結果,為日本承擔更大的防衛責任提供了機會。因為美軍打算從日本收縮,將導致日本周邊的相關海域,特別是沖繩防御出現空虛,尤其是美軍駐沖繩的海軍陸戰隊遷往關島,會降低美國在日本周邊的遏制力,因為夏威夷和澳大利亞畢竟距離日本比較遠,一旦有事,美軍恐怕來不及趕到。美軍打算減少在沖繩的力量,撤出普天間基地,符合日本民意,更符合沖繩縣民愿望,但是,同時日本也擔心沖繩防務空虛,會影響日本的安全。也就是說,美軍的整編為日本自己充實沖繩的防御提供了契機,日本決定更多地承擔周邊海域的防御責任,所以,奧巴馬說:“在歷史性戰略轉換中,同盟國日本將在安全保障領域發揮重要作用”[2]。
從對華戰略上看,沖繩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東海進出太平洋的通道,對此,美國也對日本有較強的期待,美國認為日本有必要在東海建立基地,配備P3C偵察機。日本防衛省官員認為:既然美軍的整編是為了維持亞太地區安全,日本當然會從中受益,應該協助美國。認為日本應該加強在東海島鏈的防御,因為這些島嶼正好處于中美軍事對立的線上,日本能夠保衛這些島嶼,將是最好的對美合作[3]。
重點是離島。在美軍整編背景下,日本防衛政策調整的主要特點是把重點由北向南和由本土向周邊海洋轉移,2010年版的防衛計劃大綱把日本的防御重點由原來的本土和北海道轉移到西南方向海域是這一調整的開端,隨后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措施都是在此基礎上出臺的。
防御重點的轉移要求日本自衛隊的職能和構成必須有相應的調整。戰后組建的自衛隊一直是在和平憲法框架之下,執行專守防衛政策,重點在于本土防御,海上自衛隊雖然也組建得比較早,但是當初僅為日本本土的近岸防御而設,并未設想大規模的近海作戰,所以日本海上自衛隊中沒有類似海軍陸戰隊的部隊。然而,伴隨美國在沖繩的戰略收縮,防御重點轉移之后,日本認為目前自身對西南周邊海域的防御力量是薄弱的,為了適應這一轉移,日本陸上自衛隊的戰車配置從本州重點改為九州和沖繩海域,而且出于海戰的可能性將逐漸大于陸戰可能性的判斷,自衛隊的戰車數量也逐漸削減,目的在于適應將來在西南方向離島的海上作戰。就目前自衛隊的海空軍實力來看,即使有能力獲得制海權和制空權,但由于西南方向離島太多,對每個離島都部署防衛部隊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在這個方向,大多島嶼都是不設防的,因此必須在重點島嶼配屬監視力量,做好一旦哪個島嶼被占領之后再把它奪回來的準備。
核心是奪島。防御重點轉移之后,離島防御戰略便突出起來,離島防御戰略的最初階段應該是在敵國艦隊集結時,迅速掌握制海權和制空權,然后,等接到防衛出動命令后,采取爭奪戰。這個戰略也就是日本防衛省所說的“萬一哪個島嶼被占領,就使用飛機和艦艇對地射擊,以壓制敵人,然后由陸上自衛隊登陸奪回島嶼”的作戰[4]。 日本這種不想先動手阻止外國占領部隊的做法,并不是因為日本不可以行使自衛權或者憲法上不允許日本發動先手攻擊,而是由于目前日本自衛隊的投送能力比較低(所以他們現在想改變這種狀況,引進美國的魚鷹運輸機),另外,日本也沒有對地遠程導彈。一般來說離島上很少有遮蔽物,也沒有修筑戰壕的土壤,特別是沒有適合機動作戰的空間,防守很難,但是進攻卻很容易,呈現了易攻不易守的特點。英國與阿根廷爭奪馬爾維納斯島時就是這樣,阿根廷軍隊登陸后,部隊其實無法在有限的島上進行有效部署,所以,英國在制海權和制空權的優勢下,當然也在美國的配合下,又奪回了這個島。日本首先設想奪島,而不是在島上設防,其道理也在這里。
奪島作戰需要的是與登陸有關的軍事裝備,比如,奪島必須具有空中優勢,目前日本可以使用的戰斗機是F-2和F-15,它可以對海上的登陸部隊實行空中打擊,同時要動用護衛艦隊、潛艇和空軍對海上敵方的登陸部隊進行全面攻擊。還要由日本的第一空挺團向島上投送少量陸戰部隊,對島上進行偵查,最后,在確保橋頭堡的條件下,派部隊登陸,與海空軍聯合消滅占領離島的敵國軍隊。現在日本陸上自衛隊的裝備由本土作戰轉而重視靈活機動能力,就是配合這種作戰的需要,確保可以從日本其他任何地方把部隊迅速運送到離島[5],這就要求日本調整自衛隊職能。在充實自衛隊的構成方面,最明顯措施是日本組建了離島防衛專業部隊——“陸上自衛隊西部方面普通科連隊”,簡稱“西普連”。
“西普連”組建于2012年,是專門應對離島緊急情況,也就是為奪島而建立的,它也是日美合作的產物。目前“西普連”有隊員700人,平均年齡30歲,是一支精銳部隊。2015年7月,“西普連”在長崎佐世保的相浦駐地的登陸訓練首次被曝光,這次訓練是假想離島被占領之后的奪島作戰。不過目前 “西普連”還沒有從海上向島嶼登陸的水陸兩棲作戰訓練經驗,連裝備都是進口的,比如,登陸用橡皮艇與美國海軍陸戰隊一樣采用的是法國制造,可容納8人,即使被子彈打穿也不會漏氣。但隊員沒有實戰經驗,必須自己摸索作戰套路,并向美國海軍陸戰隊學習。“西普連”組建以來已經與美國海軍陸戰隊進行了多次共同訓練,還進口美國的裝備,日本計劃為這支部隊配備垂直起降的魚鷹運輸機就是一項重要舉措。日本已經決定于2018年組建“水陸機動團”,“西普連”的成員將是核心隊員,“水陸機動團”將由3 000人構成,實際上就是日本的海軍陸戰隊,“西普連”的組建是日本防御重點轉移之后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離島防御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奪島為目的或者借口,日美構建了許多軍事合作機制。根據2015年4月制定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雙方強調了“無縫”合作,建立情報共享機制,建立政府部門協調機制和共同策劃機制,并規定兩國進行定期的共同訓練和共同演習。雙方還強調強化日本安全保障委員會,充實其具體實施機構。自奪島作戰方面,指針還對日本自衛隊和美軍的作戰任務進行了分工,一旦離島受到進攻,日本自衛隊負責阻止登陸或者奪回島嶼的作戰,而美軍則負責自衛隊作戰的支援和補充作戰[6]。
二、離島防御戰略與第一島鏈
離島防御戰略是在中國與美日之間海權之爭的背景下展開的更大戰略部署的一環,具體說,其背后反映了中美日在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戰略博弈。美日要防止中國突破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就必須具體部署和分工合作,日本將逐步承擔在第一島鏈上的奪島任務,奪島的背后實際上是水陸兩棲作戰,是針對中國實行的拒止戰略。
奪島的深層戰略目標是封堵中國。按照日本自衛隊目前的裝備水平,其實力是遠遠超過奪島作戰需要的。日本最新列裝的“出云”號,可以起落最先進的隱形戰斗機F-35B,實際上是一艘輕型航母,它與2艘“日向”型護衛艦加起來,日本就有四艘這種輕型航母。另外,“秋月”型范用護衛艦被稱為小型宙斯盾艦,加上“愛宕”型宙斯盾艦兩艘,日本就共有8艘這種軍艦。另外,日本到2019年將有4艘輕型航母,2艘大型補給艦,3艘強行登陸艦,8艘宙斯盾巡洋艦、4艘宙斯盾驅逐艦,16艘高性能導彈護衛艦。日本2010年版防衛計劃大綱決定要把潛艇從現在的16艘增加到22艘,這可以強化從水下的攻擊力量,冷戰時期日本的潛艇曾經在日本列島的重要戰略通道(choke point)有效地把蘇聯海軍封鎖在日本海之內,對美國的遠東海洋戰略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國的反潛能力還暫時稍遜于日本,盡管中國的潛艇戰力優越于日本,但日本對潛艇的打擊力仍是世界前列,不可小覷。很顯然現在日本的軍力對于離島防御戰略來說是“過剩”的,那么,日本自衛隊到底是為什么存在,所謂離島防御戰略的真實意圖到底還有什么,也就是說,奪島的更深層意圖具體是什么呢?
圍堵中國是離島防御戰略的基本目的。釣魚島固然是中日之間的爭端焦點,但是據日本軍事評論者的觀點,釣魚島除了作為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分基點這一經濟意義之外,軍事意義不大。日本軍事專家對于中國為什么要獲得該島的軍事意義一直迷惑不解,他們不明白中國為什么要占領狹小的不適合人居住,更不適合做軍事基地的釣魚島[7]。所以日本有人分析說:中國意圖有可能使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存在縮小,這個問題與上述美軍的整編不是一回事,美軍整編是一種合理調整,并非單純的收縮,最終目的在于加強在西太平洋的整體有效遏制力,而中國的意圖被日本解讀為是讓美軍減少或最終撤出西太平洋。為此,認為中國要實現這個目的,必須提高現階段弱于美國的戰略核威懾力,以有利于與美國進行戰略談判。他們說目前中國的車載式固體燃料洲際導彈尚不足以覆蓋美國全土,因此有必要使其搭載戰略核武器的潛艇長驅直入到東太平洋自由活動,這樣才能形成對美國的戰略威懾。所以日本的自衛隊對中國潛艇的偵查能力也是對中國的遏制,這是美國對日本的基本要求。日本預測中國為了實現上述戰略目的,必須要擴大自己控制的海空領域,把對東海的控制從中間線擴展到沖繩海溝[8]。所以,美日必須圍堵中國,必要時阻止其進出太平洋。
在圍堵中國的意義上,日本占據了地理優勢,第一島鏈隔斷了黃海、東海與太平洋的通道,日本人認識到中國如果要對美國形成戰略威脅,首先必須突破這條島鏈的封鎖,所以,對日本來說,只要中國被封堵在這條島鏈之內,一旦戰事發生,就會給美國前來增援爭取時間。當然,戰時為了達到封堵中國的目的,日本還可以發揮其水雷威力阻止中國進出第一島鏈,日本如果在主要海峽和水道布雷,將給中國造成很大麻煩,中國必須提高對水雷作戰能力。一旦發生戰爭,中國必須將其排雷部隊和護衛艦隊派往數百公里外的范圍執行排雷任務,而完成這個任務,如果不在東海全域掌握制空權和制海權,也是不能完成的[9]。
可見,日本實際上就是阻止中國進出太平洋的“看門狗”,日本離島防御戰略發揮如此作用也是日美同盟的重要意義所在。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的修改、集體自衛權的解禁、安保法案的通過,所針對的就是所謂與日本戰略利益有關的“重要影響事態”和“存立危機事態”,日本炮制這些所謂“事態”的實質并不完全是他們的官方所標榜的是為了日本國民的生命安全,而是為了美國的戰略利益,同時也為日本自己扼住中國“咽喉”,阻止中國崛起的步伐服務。目前中日雙方爭奪東海制海權和制空權的博弈日趨激烈,中國的國防戰略已經由過去的近岸防御向近海防御與遠海護衛型轉變,實行的是積極防御戰略。日本對此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具體措施進行遏制,在與那國島等相關區域積極布控,還對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反映強烈,試圖與美國合作迫使中國撤銷。2016年12月10日,日本戰機緊急升空伴飛通過宮古島海域上空的中國軍機,并發射干擾彈進行威脅,反映了日本欲封堵中國在東海之內的戰略意圖。
“水陸兩棲作戰”與第一島鏈安全。扼住中國的咽喉,主要是死保第一島鏈上各個咽喉要道的安全。日本前防衛大臣森本敏說:一旦西南方向的“島嶼群”被占領,必然要求確立使用水陸兩用部隊奪回領土的手段和態勢[10]。2015年版《防衛白皮書》規定日本將提高阻止島嶼被進攻的綜合能力,一旦發生侵略行動,就有能力迅速登陸、奪島和確保水陸兩棲作戰能力[11]。這里,出現了“水陸兩棲作戰”這個軍事術語,所謂“水陸兩棲作戰”,與“強行登陸作戰”并不完全相同,其實是奪島的實質所在。“水陸兩棲作戰”包括強行登陸戰、襲擊戰、撤退戰、撤收戰、示威戰和支援戰等不同的種類,二戰中的硫磺島作戰和諾曼底登陸都是敵方已經在海岸等待的強行登陸戰,既然是登陸作戰,顯然不是奪島那么單純的事情。日本參加“護身軍刀2015”演習并不單純是為了所謂奪島演習,而是強化其“水陸兩棲作戰”能力,這就比奪島更加復雜。其實日本防衛當局一直在努力補充日本自衛隊的水陸兩棲作戰能力,比如,日本政府已經對大隅級運輸艦進行了改版,使其能夠適應水陸兩棲作戰,上述“西普連”的組建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由于武器的進步,雖然登陸前線基地海面上的登陸艦和從登陸艦到達海岸線的登陸艇及水陸兩用坦克、直升飛機、魚鷹戰機等武器裝備都已經非常發達,但是同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應對這些武器的各種導彈也獲得了飛躍的發展,強行登陸只有在島上或者陸地部隊戰斗力非常弱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實施。日本媒體所想象的以“占領釣魚島的人民解放軍”為對手,對之實施強行登陸是不現實的,日本軍事專家其實并不認為中國會去占領釣魚島(這與日本政府和媒體的炒作并不一致),然后再花大精力去守住它。釣魚島防衛問題是如何在掌握制海權和制空權的前提下進行有效控制,未必是派部隊登島,參加美澳聯合演習的日本自衛隊進行的是橡皮艇登陸作戰和支援作戰訓練,嚴格地講,這是“水陸兩棲作戰”,這種訓練的意義根本不僅僅在于奪取某個島嶼,或者換言之,奪島必須具備有效的“水陸兩棲作戰”能力。
當然,日本防衛當局也常故意把“水陸兩棲作戰”和強行登陸作戰混為一談,把前者說成“奪島”。然而,防衛省的軍事專家之所以這樣說,目的在于給人一個印象,日本在貫徹專守防衛原則,是想讓人知道日本自衛隊擁有“水陸兩棲作戰”能力只是為了奪回被人民解放軍占領的釣魚島或者其他離島,是執行專守防衛任務。但是,根本的問題卻是,日本真正擔心的并不僅是無人的釣魚島,而是所謂整個第一島鏈在戰略上的安全,特別是東海部分的八重山諸島、宮古島、石垣島等有占領價值的離島的安全,因為它們處于咽喉位置。如果這種島嶼被占領,要想奪回來,別說日本自衛隊,就是日美聯合部隊也是很難的,因為這不是簡單的奪島問題,而是“水陸兩棲作戰”能力問題,是海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日本在談論離島防御戰略問題時,把重點聚焦如何在戰時阻止解放軍接近第一島鏈的問題上,這是涉及誰最終能夠掌握東海乃至西太平洋制海權和制空權的問題,它是中美日在西太平洋圍繞海權進行戰略博弈的關鍵所在。
鑒于這樣的分析,也就不難理解日本軍方為什么也在認真考慮從海岸盡可能遠的地方阻止敵方接近的“拒止作戰”問題。所謂“拒止作戰(Anti-Access)”,包括接近阻止和領域拒絕,本來是中國的防御戰略,從中國的角度看,接近阻止是禁止敵方突破中國的防衛線接近其大陸海岸,領域拒絕是拒絕敵方在中國防衛線的中國一側哪怕是暫時的自由行動。日本防衛省認為,中國的戰略目標是為了防衛領土和領海,盡可能將作戰海域推移到遠處進行阻止作戰,伴隨近年科學技術的發展,來自遠距離有效的攻擊可能性越來越大。中國軍隊為了提高這種拒止作戰能力,加強了海軍和空軍的戰斗力,配備了大量遠程導彈,包括對艦彈道導彈、對艦巡航導彈。日本軍事專家認為日本如果真的要防守離島以扼住中國的咽喉,把中國堵在東海和黃海之內,不讓中國突破第一島鏈的話,也要仿照解放軍加強日本的接近阻止能力,防止中國進出由重要離島之間構成的關鍵水道和海峽。他們認為,日本在這一島鏈部署A2AD(antiaccess and areadenial),即反介入與拒止部隊,就是對中國進出太平洋的遏制[12]。比如,首先要在從九州島和與那國島之間的第一島鏈部分之盡量中國一側設立防衛線,拒絕中國進入這條線的日本一側。萬一解放軍進入這條防衛線,也要讓進攻部隊在日本近海沒有行動自由,這就是維持領域拒絕。實施拒止權,必須有強大的海軍和空軍,還要在九州和與那國島之間的若干島嶼配備地對艦和地對空導彈。另外,為了保證島嶼防衛線上設置的多數自衛隊據點互相之間能夠迅速移動和補給,必須擁有“水陸兩棲作戰”能力。可見,所謂奪島作戰、奪島演習和奪島訓練的背后隱藏的實際上是“水陸兩棲作戰”能力問題,是海洋戰略問題,其目的是拒絕中國對具有戰略意義的第一島鏈進行攻擊和占領的問題。
三、離島防御戰略與“西南諸島”
“西南諸島”是第一島鏈的主要部分,包括屬于鹿兒島縣的薩南諸島和屬于沖繩縣的琉球諸島,其中琉球諸島包括兩部分:沖繩諸島和先島諸島,而先島諸島包括宮古島列島、八重山列島和所謂“尖閣列島”(即中國釣魚島列島)。“西南諸島”中面積超過0.01平方公里的島嶼有198個,作為第一島鏈的重要部分,“西南諸島”是日本阻遏中國海上力量進出太平洋的門戶,因此戰略意義非常重要,自然成了日本離島防御戰略的核心。
“西南諸島”是圍堵中國的天然屏障。第一島鏈在東海的主要離島是 “西南諸島”。從地緣戰略角度看,關于“西南諸島”對中國安全的意義,早在清朝末年中國人就有明確認識。1880年3月26月,日本派大藏省書記官竹添進一郎向清朝政府提出過“分島改約”案,主要內容是:將南島,即宮古、八重山二島(亦即現在的“先島諸島”)給中國,以誘使中國對日本吞并琉球本島的承認,并換取日本人在中國內地自由通商“一如西人”的利益。當時李鴻章認為“南島之枯瘠”,所以借口“中國以存琉球宗社為重,本非利其土地”加以拒絕。其實李鴻章是擔心如果不能在南島成功冊封琉球(當時琉球人也不想在南島偏安一隅),則中國必派員管理,造成“義始利終”之嫌,且以有用之兵餉守甌脫不毛之地勞費自是無窮。但是,如果憚其勞費,棄之不守,則唯恐西人居之經營,扼我太平洋之咽喉,亦非中國之利。他認為最好是在中島(即琉球本島)和南島恢復琉球王國最為有利。[13]可見,李鴻章當時就意識到了“西南諸島”(當時指南島,是沖繩的一部分,位于最西南)可以“扼我太平洋之咽喉”,這一點十分可貴,遺憾的是他當時拒絕接受南島,幻想繼續在中島維持琉球王國的存在。然而,中日琉球交涉后來不了了之,琉球被日本吞并,在海防安全戰略上造成了對中國的不利局面,一直延續至今。
“西南諸島”中最大的島嶼是沖繩本島,大約1 200平方公里,距離釣魚島最近的石垣島大約222平方公里,距離臺灣最近的與那國島大約29平方公里。“西南諸島”這一說法最早出現在海上保安廳的前身日本海軍水路部在1887年的文件中,1888年該部出版的海圖“石垣泊地日本南西諸島石垣島”中首次使用[14]。但是這一用法除了“水路部”之外,沒有其他部門使用過,就連美國占領沖繩之后,也沒使用過,只是后來在《舊金山和約》中使用過。《舊金山和約》第三條有關沖繩處理的內容使用了“西南諸島”的說法,即;“日本同意美國對北緯29度以南之西南群島(原文是“Nansei Shoto”,作者注)(含琉球群島與大東群島) 、孀婦巖南方之南方各島(含小笠原群島、西之與火山群島) ,和沖之鳥島以及南鳥島等地(原文是:“Parece Vela and Marcus Island”,作者注)送交聯合國之信托統治制度提議。在此提案獲得通過之前,美國對上述地區、所屬居民與所屬海域得擁有實施行政、立法、司法之權利。”日本近年突然統一使用“西南諸島”這一說法有一種暗示作用,即沖繩曾經是根據《舊金山和約》交由美國管轄,之后又由美國返還給日本的,是符合國際法的。
關于“西南諸島”的防御,日本軍方認為雖然現在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反潛偵察機、潛艇、航空自衛隊的熟練飛行員都是亞洲一流的,但是,不斷改變的中日和中美軍力對比還是令他們日益不安,他們擔心一旦有朝一日失去東海的制海權和制空權,到時候處于危險境地的恐怕就不只是一個釣魚島,而是整個“西南諸島”,至少八重山諸島部分若被中國控制,就等于“咽喉”被突破,中國進出太平洋的通道也就暢通無阻了,所以,日本必須要加強對“西南諸島”的防御,圍堵中國,這當然也是美國的利益所在,實質上也是日本替美國守住第一島鏈中最重要的這一段。
“西南諸島”是奪島和水陸兩棲作戰的重點。在日本看來,作為離島主要部分的“西南諸島”既然是遏制中國的咽喉,是圍堵中國的天然屏障,那么它就是日本安全保障的重中之重。日本已經感到了中日兩國之間實力對比的改變,比如,在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的背景下,中國攻擊型潛艇和新型驅逐艦數量大幅增加,特別是其中052D型/旅洋III型駆逐艦已經與日本實力相當,超過日本之后,距離還會快速拉大,尤其是中國的海軍頻繁進出“西南諸島”各海峽和水道的軍事行動令日本寢食難安。
2015年版的日本《防衛白皮書》列出了近年來中國海軍編隊突破“西南諸島”相關水道情況,說中國海軍艦艇部隊進出太平洋的次數在逐年增加,并已經呈現常態化趨勢。2008年中國艦艇編隊通過宮古島與沖繩本島之間的水道,突破第一島鏈進出太平洋。2012年4月,中國海軍艦艇通過大隅海峽,同年10月,通過與那國島與西表島附近的仲神島之間的海域。2013年7月,通過宗谷海峽,并繞日本一周從宮古列島的國際海峽回國。這一年中國還在東海劃設了防空識別區。2015年3月,中國海軍編隊通過奄美大島與橫當島之間的海域。2016年6月,中國軍艦通過吐嘎喇水道。最讓日本擔心的是日本列島全部處于中國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的射程之內,一旦進入戰時狀態,不僅“西南諸島”,就連日本本土的嘉手納、巖國、佐世保、橫須賀等重要軍事基地都將是中國導彈攻擊的首要目標,如果這些基地被摧毀,“西南諸島”也就不保,從而也就意味著美軍失去在西太平洋的一個軍事據點,也就失去攻擊中國大陸的一個重要前沿陣地,盡管美軍在調整和收縮,但是失去“西南諸島”,或失去“西南諸島”的制海權和制空權,就意味著第一島鏈被扯斷了。
沖繩本島是“西南諸島”中最大的島,所以,確保“西南諸島”的安全也意味著確保沖繩的安全,這是中國與日美之間的戰略博弈。既然在“西南諸島”防御戰略中,奪島是最重要的一環,在美軍由于整編向關島收縮的背景下,日美不斷進行這種作戰演習也就是必然的了。2014年年底,日美兩國舉行了一次規模比較大的奪島演習,日本有3萬自衛隊員參加,出動30艘艦船和260架飛機,美國則有1萬人參加。演習本來要在釣魚島附近舉行,后來改在鹿兒島縣奄美大島附近的無人島江仁屋離島舉行,防衛省官員說:演習地點變更是由于演習設定了新環境,為了讓自衛隊適應不同的環境[15]。其實,不管適應什么環境,目的都在于防衛“西南諸島”,針對的對象都是中國。這次演習之外,美國還向日本提供了攔截導彈用雷達,這種雷達可以發現4 000公里之外的彈道導彈,并且可以判斷彈頭的真偽,這種雷達對朝鮮、中國和俄羅斯都可以使用。 “西南諸島”中奪島的首要目標當然被炒作為是釣魚島,盡管日本軍事專家認為這個著名的離島沒有軍事價值,但是他們還是擔心中國出兵占領該島,亦或是故意炒作該島面臨危險。關于這個問題,日本特別擔心的是中國派民兵或者武裝漁民占領這個島,所以他們在最近的防衛戰略相關文件中把這種情況設定為“灰色地帶”,并視“灰色地帶”為軍事行動,必要時可以實行他們的“防衛出動”,以自衛隊進行奪島。2015年5月14日,日本內閣做出了一個“關于離島不法登陸事案的政府應對決定”的文件,規定一旦發生有外國武裝集團不法登陸,由內閣調查室迅速向國安會和國家安全保障局報告,并由首相牽頭設立對策本部,下達海上警備出動或者治安出動命令[16]。當年8月23日,日本陸上自衛隊在靜岡縣東富士演習場進行了大規模的實彈射擊訓練“總火力演習”。這次訓練是以釣魚島等離島被占領為假想的,訓練的內容包括了部隊投送等科目,駐日美軍的魚鷹運輸機也從上空飛來參與了訓練。
2016年2月,在安保法案實施之前,以奪島為目標的日美共同訓練再次實行,這次日本陸上自衛隊還參加了有魚鷹運輸機參加的登陸作戰訓練。陸上自衛隊西部方面總監部青木伸一陸將說:“安保法案就要付諸實施,所以有必要加強與美軍之間平時的緊密合作”[17]。2016年3月27日,防衛大臣中谷元視察了“西南諸島”最南端的與那國島沿岸監視隊,對這支部隊的160名隊員訓話,指示他們“要以島嶼防衛為榮,完成任務”,他還說:“在嚴峻的安全保障環境中,在與那國島部署陸上自衛隊,填補了防衛上的空白區域,具有重要意義”[18]。部署在與那國島的這支監視部隊是專門監視中國在東海的艦船和飛機的軍事動向,對于離島防御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另外,日本還計劃在2018年之前在鹿兒島的奄美大島部署550人的警備部隊和導彈部隊,在沖繩的宮古島部署700~800人的守衛部隊。日本還計劃在2019年之前在石垣島部署500~600人規模的警備部隊和導彈部隊,嚴密的監視,就是要密切掌握中國海空軍的一切動向,遏制中國進出西太平洋。
歸根結底,從戰略上阻止中國突破第一島鏈,使中國海軍憋在東海和黃海,讓它永遠只是一支“海岸警備隊”,不構成對美日西太平洋戰略的威脅,這是日本離島防御戰略的核心意義。可以說離島防御戰略既是遏制中國崛起的大戰略,同時也是具體戰術部署,該戰略的特點是以戰術上的防御假象掩蓋戰略上的先手出擊,通過奪島、水陸兩棲作戰來防御以離島亦即“西南諸島”為主要防衛范圍的第一島鏈安全,這便是日本離島防御戰略的實質所在,它反映了中美日在西太平洋的海權博弈。
[參 考 文 獻]
[1]米、中國軍拡に備え[N].産經新聞,2012-02-09.
[2]同盟國日本の役割割増[N].読売新聞,2011-11-18.
[3]米軍 中國にらみ再編[N].日本經濟新聞,2012-02-09.
[4]日本防衛省.平成27年版防衛白書[EB/OL].[2016-05-06].http://www.mod.go.jp/j/publication/wp/wp2015/html/nd300000.html.
[5]森本敏.尖閣を戦略拠點として狙う中國 南西方面の島嶼防衛強化を急げ[EB/OL].[2016-07-28].http://ironna.jp/article/1763.
[6]日米防衛協力のための指針[EB/OL].[2016-04-27] .http://www.mod.go.jp/j/approach/anpo/shishin/shishin_20150427j.html.
[7]中國はアメリカの軍事的プレゼンスを西太平洋において低減させることを最大の目的とし、中國は明確にこの海域の制空権·制海権を取りに來た[EB/OL].[2016-07-07].http://blog.goo.ne.jp/2005tora/e/a121425c8b1e1c85231dd0e1662981b0.
[8]中國はアメリカの軍事的プレゼンスを西太平洋において低減させることを最大の目的とし、中國は明確にこの海域の制空権·制海権を取りに來た[EB/OL].[2016-07-07].http://blog.goo.ne.jp/2005tora/e/a121425c8b1e1c85231dd0e1662981b0.
[9]中國はアメリカの軍事的プレゼンスを西太平洋において低減させることを最大の目的とし、中國は明確にこの海域の制空権·制海権を取りに來た[EB/OL].[2016-07-07].http://blog.goo.ne.jp/2005tora/e/a121425c8b1e1c85231dd0e1662981b0.
[10]森本敏.尖閣を戦略拠點として狙う中國 南西方面の島嶼防衛強化を急げ[EB/OL].[2016-08-10].http://ironna.jp/article/1763.
[11]日本防衛省.平成27年版防衛白書[M].[2016-08-03].http://www.mod.go.jp/j/publication/wp/wp2015/html/nd300000.html.
[12]北村淳.島嶼防衛の戦略は人民解放軍に學べ「島嶼奪還」ではなく「接近阻止」が大原則[EB/OL].[2016-08-03].http://jbpress.ismedia.jp/articles/-/44290 utm_source=newspicks&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link&utm_content=title.
[13]二十五史·清史稿·屬國列傳一 [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1666.
[14]海軍省水陸部地圖:石垣泊地 日本·南西諸島·石垣島[M].東京:海軍省水陸部,1888.
[15]日米が中國にらみ、4萬人規模の離島奪還訓練を実施へ[EB/OL].[2016-06-10].http://news.tv-asahi.co.jp/news_international/articles/000069220.html.
[16]離島等に対する武裝集団による不法上陸等事案に対する政府の対処について[EB/OL].[2016-05-07].http://www.cas.go.jp/jp/gaiyou/jimu/pdf/huhoujourikutaisho.pdf#search=%27%E9%9B%A2%E5%B3%B6%E5%AE%89%E5%85%A8%27.
[17]「離島奪還せよ」日米が合同訓練 安保法制施行控え[EB/OL].[2016-06-28].http://news.tv-asahi.co.jp/news_international/articles/000069220.html.
[18]「南西諸島ってどこまでかな?」與那國視察で中谷防衛相[EB/OL].[2016-08-02].http://www.okinawatimes.co.jp/article.php?id=160681.
[責任編輯 李 穎]
Abstract: The continuous actions by Chinese navy fleet across the international watercourses and straits of first island chain and the continuous military exercises of recapturing islands held by Japan and US, refle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ea power game among China, Japan and US around the East China Sea and the control of the first island chain. This game is essentially a strategic competition around of the western Pacific military dominance among China, Japan and U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pecific manifestation of the ga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Japanese isolated islands defense strategy, points out especially its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blocking China. The defense strategy of isolated islands reflects not only the shift from the local defense to the isolated island defense, but also the strategic attempts of Japan's preventing China from rising up and breaking the first island chain by coordinating with US for AsiaPacific strategy, and Japan's focusing on the defense of military deployment of the Nansei islands. The essence of the defense strategy of isolated islands is a game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ea power among China, Japan and US.
Key words: defense strategy of isolated islands; recapture islands; Nansei islands; refuse to stop figh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