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的魚
影片《血戰鋼鋸嶺》(Hacksaw Ridge)的導演Mel Gibson是一名天主教徒,在其過往執導的電影中,無論是《勇敢的心》(Braveheart)、《耶穌受難記》(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還是《啟示》(Apocalypto),都展現了該導演的價值觀與宗教思想。在這些作品里,主人公或為信念而戰斗,或為真理而犧牲,或為自由而抗爭,通過展現個體生命的受難,完成精神層面的超越與救贖。電影《血戰鋼鋸嶺》依然可以歸為這類影片,故事取材于二戰時期美國軍醫Desmond Doss的真實經歷,講述了這位虔誠的基督徒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卻最終拯救了75位戰友生命的傳奇故事。
在成長中建立的信仰
影片中,Desmond是生活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的一名普通青年,他的父親是一名退伍的一戰士兵,母親是虔誠的基督徒。他有一個年齡相仿的哥哥Hal,兄弟倆感情很好。在美麗的家鄉,年少的Desmond和Hal總喜歡在無人的曠野上玩耍,一起穿越叢林和草地,爬上高高的山頂,對著連綿不絕的崇山峻嶺歡呼,這是他們樂此不疲的游戲。盡管有Hal相伴,但Desmond的童年并非總是快樂。戰爭給父親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痛,他的性情因此變得陰郁和暴躁,時常酗酒,還總是毆打母親和兄弟倆,家中的氣氛很壓抑。
有一次,Desmond和Hal在院子里玩耍,男孩之間的游戲不小心演變成了打斗,氣急敗壞的Desmond用石頭打暈了Hal。看著躺在床上失去知覺的哥哥,Desmond驚恐萬分。他悄悄來到客廳,站在那幅描繪“十誡1)”的畫像前懺悔。看著畫中該隱2)謀殺亞伯的場景,Desmond忽然意識到自己的罪惡——他差點殺了哥哥。那一刻,他意識到殺戮的可怕,記住了“十誡”中“不可殺人”的告誡。
長大成人之后,Desmond成為一名虔誠的基督徒。有一天,他遇到一起車禍,看到有人受傷并血流不止。Desmond急中生智,解下腰上的皮帶綁住受傷人的大腿止血。后來,醫生告訴他,若不是他搶救得當,病人可能已經送命。這次經歷令Desmond感覺很奇妙,發覺拯救生命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在醫院,Desmond遇到了美麗的女護士Dorothy,對她一見傾心,隨之展開了猛烈的追求。Dorothy也漸漸喜歡上單純善良的Desmond,欣然接受了他的愛意。
此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國國內的參戰情緒愈來愈高,很多年輕人自愿參軍,奔赴前線,哥哥Hal便是其中之一。而此時的Desmond正醉心于與Dorothy的美好愛情中。他和Dorothy的愛情如夢如幻。他帶領她來到自己童年時經常玩耍的曠野,一起攀爬小時候喜歡爬的山坡,在藍天、白云與連綿的青山之間,兩人留下了美好的誓言。在這段Desmond最幸福的時光中,他一直在偷偷自學醫學知識,他的內心萌生了一個念頭,最后鼓起勇氣向Dorothy坦白:他想去參軍,以一名軍醫的身份上戰場。盡管不舍,Dorothy還是選擇支持愛人的決定,并答應了他的求婚。
兩個兒子都奔赴戰場,Desmond的父親非常傷心,但他的話語依舊冷酷無情,對Desmond的理想更是冷嘲熱諷。他帶Desmond來到自己戰友的墓碑處,想設法說服兒子放棄參軍的念頭。
Father: These three were my best friends. I grew up with em, got into trouble with em, chased girls with em, and I em, and I enlisted with em. Now my friends are there, covered in dirt and grass and eaten by worms. I dont want to have to visit my sons here.
Desmond: Daddy, I signed up already. I couldnt do otherwise, Pop (爸爸). Everybody else is doing ...
Father: You aint everybody else! Everybody else jumps in and does things quick, without thinking! Like the damn idiot fools we were. You know that soldiers who live, they live because they can do that! You cant! Look, you gotta sit and think and pray about everything. I mean, look at you, youre doing it right now. You wont be able to live with yourself if you go.
Desmond: No, I wont be able to live with myself if I dont. Im going to be a medic. Thats going to be my way to serve.
Father: See, there you go, thinking it all out. What, you figure this war is just going to fit in with you, your ideas?
Desmond: Well, I dont doubt its going to be hard.
Father: It wont be hard. Itll be impossible. You know, whatever beliefs you have in your crazy head now, they wont ever play out. It dont work that way. And if by some, I dont know, miracle chance you survive, you wont be giving no thanks to God.
父親用親身經歷告訴兒子戰場有多可怕,盡管他自己幸存了下來,卻終身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之中,失去了守護家人和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他告訴Desmond,奇跡永遠不會發生,他的理想主義只會被殘酷的現實打碎。面對父親的告誡,Desmond沒有退縮,他相信只要堅守信仰,便能在戰場上拯救他人,并平安歸來。
逆境中的執著與堅守
Desmond如愿地穿上了軍裝,離開家來到部隊。在這里,他結識了一群性情各異卻滿腔熱情的伙伴。軍隊里紀律嚴明,教官Howell中士非常嚴厲,要求士兵們百分百服從命令。Desmond和伙伴們每天都要進行魔鬼式訓練,以應對日后戰場的殘酷。在各項體能訓練中,看起來并不強壯的Desmond成績出眾,令大家刮目相看。然而,到射擊訓練時,Desmond卻怎么也不肯拿槍,他告訴教官自己只想做一名軍醫。
在軍隊中,抗命是很嚴重的行為,可能會被送上軍事法庭。然而,無論教官如何訓斥,Desmond都不肯拿槍。對他而言,“十誡”中不可殺人的告誡不能違背,哪怕將要面對的是敵人。無奈之下,Howell只好帶他去見高一級的軍官Glover上尉。Glover從未見過不愿拿槍的士兵,還得知Desmond要求每周六休息,因為他要禱告,于是Glover心中非常惱怒。他給了Desmond兩個選擇:一是服從命令,完成武器訓練;一是自愿脫下軍裝,就此離開軍隊。沒想到Desmond既不肯拿槍,也不愿離開軍隊。僵持之下,Glover讓Howell對Desmond施壓,想讓他知難而退。
接下來,Desmond的日子苦不堪言:他被Howell當眾訓斥和羞辱,被派去做打掃廁所之類的苦力,還不時被拉去操練,完成非常規的體能訓練。但無論如何艱苦,Desmond都堅持了下來。
Desmond的行為亦讓伙伴們不解和憤慨。在大家的眼里,他對信仰的執著實際上是懦弱的表現,更是一種虛假的慈悲,不僅背叛了軍人的榮譽,更破壞了團隊的精神。他成為軍中之恥。在宿舍,他遭到同伴們的嘲笑和排擠。同伴Smitty搶了Desmond的《圣經》和《圣經》里放的一張Dorothy的照片,當眾毆打和羞辱他,想逼他還擊,以此令他違背誓言。然而,Desmond情愿低聲懇求也不愿還手,讓Smitty無可奈何。而大伙兒因他而接受了非常規的訓練,都對他懷恨在心。一天夜里,Desmond被同伴從睡夢中拉起來,遭到大家的圍毆,被打得遍體鱗傷。Howell借機勸他退出軍隊,他依舊不為所動。
Desmond向上級請假,準備回家舉行婚禮,結果遭到了拒絕。長官要求他現場執槍完成訓練,否則將起訴他“不執行命令”而送他上軍事法庭。Desmond抗命,因此被關了禁閉,從而錯過了婚禮。上尉Glover勸他保護自己的名譽,還找來Dorothy相勸。Dorothy提議讓Desmond拿起槍完成訓練,但并不在戰場上使用。這確實是一個保全信仰又避免沖突的最好辦法。然而,固執的Desmond卻不愿接受,對他而言,拿起武器便意味著殺戮的第一步。盡管Dorothy知道,未婚夫有可能為此前途盡毀,終身被人嘲笑和奚落,但她最終選擇支持自己的愛人。
在聽證會上,Desmond請求無罪答辯,這意味著一旦他不能說服審判官,便會被送進監獄。
Prosecutor: There is only one question that any military court need ask of the accused: Do you deny disobeying Colonel Sangstons direct orders?
The Judge: Well, do you, Private (列兵)?
Desmond: No, sir. I dont.
The Judge: Why are you contesting it, then? Why is it so important to you, given your refusal to even touch a weapon to serve in a combat unit?
Desmond: Because when the Japanese attacked Pearl Harbor, I took it personal. Everyone I knew was on fire to join up, including me. There were two men in my home town ... declared 4-F (選拔征兵制不合格者) unfit. They killed themselves because they couldnt serve. I had a job in a defense plant and I couldve taken a deferment (延期入伍), but that aint right. It isnt right that other men should fight and die, that I would just be sitting at home safe. I need to serve. I got the energy and the passion to serve as a medic. Right in the middle with the other guys. No less danger, just ... while everybody else is taking life, Im going to be saving it. With the world so set on tearing itself apart, it doesnt seem like such a bad thing to me to want to put a little bit of it back together.
像所有充滿熱情的年輕人一樣,Desmond也想為國家效力。他尊重那些持槍上戰場的人,但他也堅守自己的信仰。盡管審判官認為Desmond的思想和情感令人贊賞,但他的行為終究違反了軍隊的法規,因此只能按相關規定處置他。
最后關頭,Desmond的父親不顧阻攔破門而入。他穿著一戰的軍服來到會場,胸口佩戴的勛章彰顯著過往的榮耀以及一個老兵對國家和人民有過的貢獻。他帶來了一封軍隊最高指揮官的信,交給聽證官員。原來,看似對兒子冷漠的父親實際上深愛著孩子,他親自去找曾經的戰友——軍方的高級官員,講述兒子的情況,尋求幫助。信里是軍方高層對于Desmond的處理意見,上面寫道:“The defendants rights as a conscientious objector are protected by an Act of Congress and he cannot be compelled to waive those rights. That includes, in this case, his disobeying orders to bear arms.”面對軍隊鐵一般的準則,Desmond獲得了特許。這是一次父愛的勝利,卻也是一次法律不外乎人情的特例。在鐵則與人權之間,軍方最終選擇了尊重他堅守信仰的權利。
慘不忍睹的焦土之地
1945年的3月,Desmond所在的營隊來到日本沖繩島。在遙遠的異國他鄉,年輕的男孩們第一次上戰場。他們在路上遇到了一支從前線歸來的部隊,看到汽車上滿載著血肉模糊的士兵尸體和殘骸,景狀慘不忍睹。車上幸存的戰士和傷兵們依偎在一起,被煙塵覆蓋的臉上沒有絲毫生氣,也看不到任何僥幸的神色,只剩下一臉的空洞和茫然。隨后,他們聽到從前線歸來的幸存士兵們的講述,得知他們曾發起數輪進攻,都被打了下來,死傷慘重。其中一名軍醫告訴Desmond,敵人最喜歡將槍口對準傷員和軍醫,要他當心。
戰場在一個叫鋼鋸嶺的地方,處于島嶼的中間位置,是突破敵軍本土防御的重要關口。這里地處高位,易守難攻,由于日軍在此修建了無數的地下暗堡,僅用炮火很難攻打,只能依靠地面部隊。當Desmond和所在的營隊攀上一百尺高的懸崖,來到鋼鋸嶺時,眼前的景象令他們震驚。他們看到一片殘破的焦土,上面硝煙彌漫,尸骸橫陳,慘烈異常。部隊在迷霧一般的煙塵中前行,忽然間遭到了攻擊。呼嘯的子彈和猛烈的炮火襲來,許多人還沒反應過來便倒地身亡。剎那間,猶如死神降臨,在令人恐怖和驚心的叫喊聲中,在塵灰與硝煙混合的血霧之中,戰士們紛紛倒下。Desmond赤手空拳地奔走在槍林彈雨之間,搶救受傷的隊友。由于傷員太多,他只能先幫他們簡單地包扎,打一針嗎啡鎮定情緒,便匆匆搶救下一個。Desmond來到受傷的一名戰友身邊,發現他的雙腿已經被炮彈炸沒了。一名軍醫提醒Desmond,此人活不過今天了,讓他趕緊去救下一個。傷員驚恐地抓住Desmond,就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求他不要拋下自己。對于戰場上的傷員來說,除了身體的痛楚,更難以忍受的是心中的恐慌以及徘徊在生死之間的孤獨與無望。Desmond背起傷員離開,讓醫務兵先送他下懸崖。只要一息尚存,他決不放棄任何一個人。
由于看不清敵人所在,戰士們大多躲在隱蔽處盲目地放槍。Desmond認為,既然他們看不清敵人,敵人必定也看不清他們,于是向前方沖去。幾個戰友覺得有道理,都勇敢地向前沖鋒。另一邊,Howell中士一隊發現了暗堡所在,想辦法伏擊并摧毀了敵人的據點。戰士們向前沖鋒,與敵人近距離作戰,雙方的士兵開始了慘烈的肉搏。戰場上彌漫著烈火和硝煙,夾雜著打斗的聲音和傷員的呼救聲,雙方的傷亡都異常慘重。
激戰告一段落。夜幕降臨,大家蜷縮在彈坑里休息,回想起激戰時的慘狀,細數著陣亡的戰友名字,陷入了無限的沉痛和悲傷之中。第二天的戰斗可能更加慘烈,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會幸免于難。有位士兵不禁發出了“和平年代子葬父,戰爭年代父葬子”的悲嘆。
Desmond清點完附近的傷兵,和戰友Smitty一起坐下來休息。曾經水火不容的兩個人經過慘烈的戰事之后,仿佛變成了親人。看到戰士們的英勇與無畏,看到他們用血肉之軀拯救世界,Desmond重新理解了殺戮的含義。Smitty也諒解了Desmond,盡管Desmond沒有持槍上戰場,但他和所有戰士一樣在槍林彈雨中沖鋒,用非凡的勇氣拯救了無數同伴的生命。當他問Desmond,在經過慘烈的戰斗之后,是否會拿起步槍去保護自己。Desmond搖頭,他說自己將永遠堅守信仰。他向Smitty講起了一段往事,有一次,父親醉酒之后毆打母親,甚至拿出了槍。爭執中,他奪下父親手中的槍,對準父親的額頭。他最終放下了槍,但在那一刻,他忽然間意識到自己的殺戮之心,這令他深感恐懼,于是向上帝發誓再也不碰槍。那個夜晚,兩個男人理解了對方的價值觀,并選擇尊重對方的意愿。
信仰是通向奇跡的路
白天來臨,日軍又發起了新一輪的進攻。敵人像洪水一般從四面八方涌來,場面異常恐怖。由于對方人數眾多,Desmond所在的營隊一邊抵擋一邊撤退,并請求炮兵隊支援。然而,在日軍恐怖的自殺式襲擊下,許多美軍戰士都倒在了血泊之中,或被困在壕溝里無法脫身。這時,猛烈的炮火襲向鋼鋸嶺,營隊乘機撤退。Desmond也撤到了懸崖邊,他回望身后,那是焦土、烈火、煙塵和尸骸組成的人間地獄。忽然之間,他感到一陣迷茫,不知該如何應對眼前的一切。就在這時,他聽到不遠處的煙火中傳來了微弱的呼救聲。那一刻,他仿佛聽到了上帝的召喚。身后便是懸崖,順著繩索下去就能安全。然而,Desmond最終選擇奔向戰火彌漫的煙塵之中,奔向他的信仰以及投身戰爭的初衷——拯救生命。
Desmond小心翼翼地從廢墟中尋找生還者,將他們背向懸崖邊,再用繩索緩慢放下。另一邊,上尉Glover回到營地清點士兵,發現至少超過100名同伴還留在鋼鋸嶺。他立即要求停止炮擊,并申請帶隊支援。由于不知上面的同伴是死是活,貿然前去可能會令更多人送命,他的支援請求遭到了拒絕。然而,炮擊停止之后,幸存的戰士和傷員反而失去了掩護,暴露在敵人面前,許多傷員被敵軍殺死。Desmond在被追殺的途中落入了敵軍的地下營地,在這里,他看到另一番慘烈的景象:地下暗道陰暗潮濕,彌漫著污濁的氣息;許多士兵的尸體浸泡在污水里,被蟲鼠啃食;一些士兵無法面對恐懼,選擇上吊自殺。在戰爭面前,所有人都是受害者。Desmond還發現一名身受重傷的日本士兵。他為日本士兵做了包扎,并給了他一劑嗎啡。在Desmond心里,所有人的生命都一樣寶貴。
夜晚,Desmond趁著夜色尋找傷員,用繩索將幸存的人放下懸崖。在身體透支的狀態下,Desmond咬緊牙關,不斷祈禱:“Please, Lord, help me get one more。”他用非凡的信念支撐著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返回戰場,救回隊友,甚至還背回幾名敵方的傷兵。又到了白天,Desmond強撐著體力繼續尋找傷員。他遇到了受傷被困的Howell中士,成功解救了他,兩人在敵人的攻擊中,驚險萬分地死里逃生。
一夜之間,Desmond的事跡傳遍了整個營地,所有人都為此感到驚訝和震動。這名赤手空拳上戰場的瘦弱青年,憑借著頑強的意志,拯救了75名同伴的生命。他成為戰士們敬仰的英雄,也成為大家的朋友。Glover上尉找到他,向他致歉,也向他致敬。他說:“All I saw was a skinny kid. I didnt know who you were. Youve done more than any other man could have done in the service of his country. And I have never been more wrong about someone in my life. I hope one day you can forgive me. We have to go back up tomorrow. I realize that tomorrow is your Sabbath (安息日). Most of these men dont believe the same way you do. But they believe so much in how much you believe. And what you did on that ridge, its nothing short of a miracle, and they want a piece of it. And theyre not going to go up there without you.”
第二天,Desmond的營隊再次登上鋼鋸嶺。這一次,大家都沒有急著上去,而是等待Desmond在一旁禱告,因為這是他的“安息日”。只有Desmond和他們一起沖鋒陷陣,戰士們才會覺得安心,因為他決不會丟下任何一名傷兵。在慘烈的對抗之后,敵軍終于投降,而Desmond也在拯救同伴的時候身受重傷,被送回營地。
鋼鋸嶺的血戰結束了,美軍大獲全勝。然而,戰爭從來就沒有真正的輸贏,這是人類共同的慘敗。Desmond赤手空拳地上戰場,拯救了同伴的生命,也最終拯救了自己。當他的父親在戰爭的創痛中選擇自暴自棄,繼而傷害自己和家人,他卻通過信仰獲得了救人和自救的能力,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并讓世人看到:這個世界不止有奇跡,還有創造奇跡的人。
影片《血戰鋼鋸嶺》展現了一幅關于戰爭的殘酷畫卷,也謳歌了一個堅守信仰的美麗心靈。影片在對立的畫面和矛盾中尋找生命的價值,在血腥的殺戮中展現拼死的拯救和守護。導演Mel Gibson用一個真實的故事向人們證明了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