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寅
對抗“壞了就扔”的消費陋習 修理咖啡館:修補舊物 修復人心
◎王曉寅

修理咖啡館誕生地荷蘭目前已有超過400家店。圖為阿姆斯特丹的修理咖啡館。
什么樣的地方如此有魔力,能讓不是親屬關系的幾代人坐下來輕松相處?一般人想不到,居然是一家新型的咖啡館。那些有一技之長的志愿者在“修理咖啡館”里提供免費服務,社區的共享、互助理念在這里得到生動體現,在修補舊物的叮叮當當聲中,人心也得到了慰藉。

美國洛杉磯附近圣塔莫妮卡市的修理咖啡館宣傳單,生動描述了修理咖啡館的與眾不同。

美國《紐約時報》曾報道阿姆斯特丹的修理咖啡館,將其描述為“試圖改變文化”。

歐洲一家修理咖啡館門口
手機壞掉了,心愛的包包破了個洞,該怎么辦?扔了再買個新的?現在你有了新選擇:帶它們去咖啡館。沒錯,去修理咖啡館(repair cafe)。
近年來,這種誕生于荷蘭的新型咖啡館逐漸風靡全球,在歐洲、北美、澳大利亞,甚至中國臺灣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每周在固定時間,咖啡館都會邀請修理師傅來“坐鎮”,當然,也會有很多身懷絕技的志愿者自動前來,免費為客人修修補補。在修理咖啡館,許多被當成垃圾的舊物得以重獲新生,人們也在叮叮當當的敲打聲中交到了朋友。
不管是大的、小的、精密的,還是稀奇古怪的東西,只要壞了,都可以帶到修理咖啡館來。
在英國赫里福郡的莫爾文山修理咖啡館里,頭發花白的老婦人基利安不小心把筆記本電腦里的文件誤刪了,前來咖啡館求助,名叫約翰的大叔伸出了援手;在約翰工作時,旁邊的退休電氣工程師羅曼正在修理一臺壞了的CD機,他很快就搞定了,按下播放鍵,優美的音樂又從喇叭里傳了出來;不遠處,幾位志愿者在修理雨傘、縫補衣服,還有兩位老大爺正將顧客拿來的散架洋娃娃重新拼好。
這樣熱鬧的場景可以說是莫爾文山修理咖啡館的日常。客人們會把大到液晶電視、自行車,小到手表、遙控玩具等各種各樣壞掉的東西帶到這里來,請各行各業心靈手巧的志愿者幫它們重獲新生。
“這些志愿者太棒了,不僅手藝一流,還會給我提出很多專業的建議。”一位前來修補大衣的年輕女子稱贊道。
為客人修好CD機的羅曼顯得很開心,他對英國廣播公司(BBC)說:“我們扔了太多東西了,它們修修其實還能用。”他希望能用自己的手藝減少一些垃圾,為環保做點貢獻。羅曼的話,正是2009年阿姆斯特丹記者普斯特瑪發起“維修咖啡館”活動的初衷。
當年,在參觀了一場循環利用物品展之后,關注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的普斯特瑪深受啟發,覺得不能光靠文字宣傳,還得做一些實事,比如開辦公益性的修理活動,讓左鄰右舍帶著壞掉的東西來,與有技術、有經驗的人搭上線。
于是,她在當地一家咖啡館舉辦了第一場維修活動,“沒花一分錢打廣告”,就有源源不斷的人從四面八方涌來打聽消息。普斯特瑪隨后在次年成立基金會,提供開放式的資訊和協助,令修理咖啡館迅速在歐洲流行起來。目前這類咖啡館僅在荷蘭就有超過400家。
“這點子非常不錯。”維修志愿者飛利浦·雷馬克對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網站說,他在互聯網設備供應商思科公司工作了21年,他認為修理咖啡館既有利于環保,也有深遠的社會意義。
和節儉的老一輩相比,現代人對物質生活的觀念有了極大變化,縫衣、修鞋等樸實的生活技能在日常中越來越難見到,節儉的人還可能招來別人揶揄的目光。
阿姆斯特丹大學教授伊萬·鄧肯認為,修理咖啡館的風行是社會進步的標志,實質上它是在對抗“壞了就扔”的消費陋習,鼓勵人們自己動手踐行節儉和環保,讓資源得到循環使用。
2014年10月,中國臺灣第一家修理咖啡館在臺北開業,不完美原創工作室負責人吳俊毅是它的幕后推手。在他看來,修理咖啡館不僅能修復舊物,倡導環保,還能修復人心。
吳俊毅告訴臺灣《聯合報》,他一直在思考,在現代都市,什么樣的契機可以凝聚老中青三代人,讓他們坐下來一起聊聊天?“后來我發現,修東西就有這種魔力。”
在世界各地的修理咖啡館,你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景:年輕女子拿著破了洞的包包,請媽媽輩的志愿者幫忙縫補;孫子輩的小朋友帶來壞掉的電動玩具,讓退了休的專業人士重新動了起來;白發蒼蒼的老人捧著幾十年前的舊時鐘,請手藝精湛的中年大叔給拾掇拾掇……
莫爾文山修理咖啡館的中年志愿者泰悉爾表示:“我在這里遇到了很多善良的人,也很享受修理的樂趣。”喜愛縫紉的希拉蕊臉上總是帶著慈祥的微笑,她手不停活兒地對BBC記者說:“人們拿著心愛的大衣或褲子來找我縫補,而我能讓他們穿得更久一點,沒什么比這更美妙的了。”另一位年輕的志愿者也表示,能和這么多人分享自己的DIY心得,實在太棒了。
在志愿者修理時,客人們往往會坐在他們身旁,一邊聚精會神地看著,一邊和對方聊著天,學學維修技巧,或是嘮嘮家常。由于修理全部是免費的,很多客人會請修理師傅喝杯咖啡作為感謝。
“我們經常感嘆人際關系越來越冷漠,鄰里之間越來越陌生,但維修咖啡館模式的成功,讓我們找到一種切實可行的辦法。”吳俊毅說。
來自德國的克萊沃則表示,修理咖啡館的本質是社區互助,它為人們創造了交流的機會,讓人們打破隔閡、彼此熟識。
有志愿者在修理咖啡館的官網“Repaircafe”寫下這樣一段話:“來到這里的人都很開心,修理不但能幫助修復東西,還能滿足人們想加入一個團體的渴求。最重要的是,每個人來這里,都是為了好玩。”
本欄目責編/廖素冰 houlai@vip.163.com

修補舊物,能讓幾代人聚精會神于同一件事。

澳大利亞布萊頓大學修理咖啡館里,人們正在進行服裝、包包和配飾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