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芊翰
“××運動會正式開幕!”伴隨著一串演講詞,校運動會拉開了序幕,運動健兒都各顯身手,各班同學都勇摘金牌。當然,我們班也少不了“長腿歐巴”小趙同學。
“不拿獎牌我就不姓趙!”他拍了拍胸膛,自信滿滿地說,“到時候,你可得給我鼓掌哦。”“我把掌聲送給你,前提是你要拿第一。”他點了點頭,答應了。
運動員檢錄開始,小趙大步走向檢錄處,當教練員逐個點名后,他又大步走了出來,眉毛上下舞動著,朝我做了個“彎弓射大雕”的手勢,仿佛已是博爾特“附體”。“運動員進入賽道!”小趙回頭看了下我,我對他豎起了大拇指,他神色從容,朝我點了點頭,就回頭進入了比賽場地。
“預備!”所有運動員一齊趴下,伴隨著“砰”一聲槍響,小趙如一頭“瘋牛”,直沖出去。“溜”一滑,不好!被有水的塑膠地滑到了。他表情異常痛苦,慌忙中低頭看了一下傷口。“小趙!加油,繼續!挺住啊!”我用了最大的嗓門向他喊,直到喊破音。“啊!”他大叫一聲,站起身來,繼續跑向終點。此刻,他如一個軍人,望著他一瘸一拐的背影,“堅強”二字忽然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此刻,他值得我用“堅強”去形容他,此刻,我把掌聲送給他。
小趙邁著沉重的步子,堅持跑完了全程。“大長腿失策嘍!大長腿真慢喲!”我扶著小趙走出跑道,面對種種言論,他只是低頭,像個“囚犯”。我無數次勸他不要聽,他只是默默不語。
頒獎儀式上,小趙失望地看著傷口,眼睛低垂著,眼睫毛似乎黏在了一起。當臺上主持人說道“把掌聲送給他們”時,我側過頭去,對著小趙說:“我把掌聲送給你!你的精神值得我為你鼓掌!”他抬起頭,淚水順著眼睫毛滑了下來,但這淚水不再是委屈的、失落的淚水,而是感激的、開心的淚水。
小趙,他的堅強感化了我,我把掌聲送給他!
(浙江樂清市樂成公立寄宿學校)
◆開頭直接入題敘事,顯得干脆利落。“運動健兒都各顯身手,各班同學都勇摘金牌”,一句話概括了運動場上各位選手的表現,同時為下文很具實力也很想為班級爭光的小趙同學意外受挫帶來的創傷進行了暗示。
◆再深入寫小趙上賽場前的精神狀態,“大步走向檢錄處”“大步走了出來”“眉毛上下舞動著”,還自信地做了個“‘彎弓射大雕的手勢”,充分勾勒出小趙的自信和實力,與下文小趙意外摔倒以及沒領到獎牌時的痛苦、失落形成情感落差。
“運動員進入賽道”后面的敘述與上文內容重復,建議刪去。
◆其他同學的嘲笑將小趙的失落情感推到了更深處,“默默不語”與開頭那個自信滿滿的小趙判若兩人,可見賽場上的意外對小趙的打擊之大。在這里,小趙壓抑的情感積蓄到位,等待爆發。
◆再次點題,作文不是寫跑步也不是寫摔倒,而是寫小趙同學的堅強。
為與標題相呼應,建議將“我把掌聲送給他”改為“我要對他說:‘我把掌聲送給你!”
◆上場前一對好朋友的對話簡潔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狀態,符合少年運動員的精神氣質。在對話中引出本文的題眼——“我把掌聲送給你”。當然,這里的“掌聲”還是普通意義上的送給成功者的掌聲。
◆小趙的跑步情態和摔倒后的情景寫得很有畫面感。不過用“瘋牛”來比喻小趙不恰當,“瘋牛”跑起來是橫沖直撞的,而小趙在賽場上怎么可能這樣跑呢?比如可以改為“小趙像打了雞血一樣”。“被有水的塑膠地滑到了”這句表達不通順,結合上文多短句的特點,建議改為:“塑膠地有水,小趙滑倒了!”
這一段內容描寫小趙在跑步過程中發生了意外,應該是全文的一個高潮部分,但現場緊張的氣氛表現得不到位。建議增加對小趙及“我”的心理描寫。比如先前還自信滿滿的小趙,經過了怎樣的內心掙扎才大喊出“啊”的?“我”的焦急、擔心、敬佩等復雜心理也應該多層次地展現出來。
◆“眼睫毛黏在了一起”,表明在表彰運動健兒們優秀表現的熱鬧氛圍中,小趙觸景生情,悄悄地流淚了。而作為好友的“我”,很顯然是了解小趙的個性的,一句“我把掌聲送給你”的肯定語,勝過了千百句安慰的話語。“我”把掌聲送給一個普通意義上的“失敗者”,恰恰是對小趙最大的情感支持。這個“掌聲”,成功引爆了小趙的情感,他壓抑的感情得到了釋放。
總評
這篇作文讀來干凈利落,語言緊湊,幾乎沒有多余的字句,這不失為一種好的寫作特點。小作者的寫作角度也比較獨特。一般同學寫運動會,關注的點往往是開幕、閉幕的場面,各項比賽的場面等,而小作者卻注意到了運動會上一個特別的細節,那就是自己安慰“失敗”了的好友小趙,并從中提煉出“把掌聲送給努力為班級爭榮譽的‘失敗者”的主題。
當然,本文有兩個地方可以再下功夫:一個是小趙的情感波動,當賽場上發生意外,小趙明知獎牌已離自己遠去,卻依然堅持完成比賽,忍受著外傷與內傷的折磨,這個掙扎的過程還可以再細描,再放大,這樣,才能充分刻畫出小趙內心的班級榮譽感,從而讓“我”對小趙肅然起敬,即使他失敗了,“我”也依然要把掌聲送給他;另一個是“我”的情感波動,作為小趙的朋友,“我”看到他摔倒時的心理,聽到其他同學嘲諷他時的心理等表現,都能有力地促使“我”最后把掌聲送給“失敗”了的小趙。這樣,作文讀來就更加充實具體,說服力更強。
(盧小宇、鄭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