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傳凱

摘 要:對EPC管理模式與工程造價管理進行了闡述與分析,并結合我國EPC模式下的工程造價集成管理現狀,圍繞工程造價集成管理的實施對策進行探討與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EPC模式 工程造價 集成管理
引言
在建筑行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近年來我國建筑工程管理開始采用一種名為EPC的模式,然而受限于總承包商的思維與意識,EPC模式的管理效果依然不甚理想,整個管理水平并不高,工程造價集成管理亟待強化,并且存在相應問題,例如過程、信息集成度普遍不高等等。這就要求我國圍繞EPC模式下工程造價集成管理展開研究與分析。
一、EPC管理模式概述
隨著工程總承包市場逐漸趨于國家化,現代工程管理工作涵蓋的內容變得越來越廣泛,除了涉及到傳統工程施工與安裝,還想其他領域進行了擴展,例如策劃、設計、融資、采購等等,在EPC模式下,工程造價管理也強調全過程、全方位管理,并逐漸向集產品、采購、服務等多方貿易為一體的綜合體發展。在工程總承包的理念及其集成功能與價值創造能力的支持下,現代工程項目管理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與發展。
EPC工程總承包,是總承包商以合同要求為依據,圍繞設計、采購、施工以及試運行等各環節展開工作,保障工程項目各方面需求得到滿足,以此滿足業主要求。相較于傳統的DBB模式,EPC模式涵蓋了設計、采購以及施工各方面工作內容,具體如圖1所示。
在EPC模式下,傳統DBB管理模式相關環節的分段管理趨于集成化,站在宏觀的角度,這種集設計、采購以及施工為一體的管理方法顯然具有更加理想的效果,對于總承包商對EPC項目工程造價集成管理的實施而言無疑有著積極的影響。
二、工程造價管理的內涵
根據對工程造價的理解,可以將其概念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就業主而言,將工程造價定義為建設工程的全部投資費用,換言之,就是包含了整個工程項目固定資產的投資費用;第二種則是以承包商出發點,將工程建設所有交易活動中形成的的建設工程價格定義為工程造價,換言之,就是工程承包價格。
工程造價管理就是基于相關管理方法與的手段的運用,控制造價的資源與因素,使造價得以明確與有效控制,統一技術與經濟,為經營與管理效果的改善提供有力支持。關于工程造價管理的具體內容,首先需要明確工程造價的合理性;其次還要提高工程造價控制水平,站在承包商的角度,就是要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根據視角的不同,工程造價管理也包含了兩層含義,第一種是以投資管理為出發點,側重于管理投資費用,工程建設相關技術并不屬于重點;第二種則是以價格管理為出發點,就是指工程價格管理,換言之就是工程承發包價格管理。
三、基于EPC模式的工程造價集成管理分析
1 設計階段工程造價集成管理分析
在EPC模式之下,設計階段需要在工程預結算中參考設計圖紙與文件,對整個工程造價控制進行統籌規劃。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就需要強化設計管理,站在總承包商的角度,應積極轉變傳統理念,采用先進的設計方法,圍繞與EPC項目特點相適應的設計管理機制進行建設與完善,實現設計環節向EPC項目管理的滲透得以實現;其次,EPC模式還需要業主提出項目概念設計,并由總承包商對初步設計與施工圖設計展開工作。在設計中,總承包商應對初步設計與施工圖設計有一個正確的理解與認識,基于設計管理的深化,使設計工作得到完善。
其次,在EPC模式下的工程造價集成管理,還需要對合同管理予以強化,并將其滲透到整個項目實施的全過程之中。一方面,在設計準備階段,設計部門應對相關合同進行深入研究,對內容有所明確,然后以此為基礎開展工作。另一方面,總承包商在設計起始就需要對合同管理進行強化,對合同條件加以充分利用,實現對風險的有效抵御與防范,為工程造價集成管理的有效實施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此外,在EPC模式下還需要不斷優化設計內容,為EPC建設項目工程造價控制可操作性的提升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關于設計優化,本文主要以限額設計與價值工程兩種方法為主,換言之,就是基于二者的集成來優化設計。其中限額設計是以經濟視角來控制工程造價,而價值工程則側重于經濟與技術等內容,對方案的選擇與優化進行考慮,為提高工程造價控制的合理性、科學性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設計優化并非完全是成本控制,而是需要協調技術與經濟之間的關系,上述兩種手段對于工程造價集成控制的科學性有著積極意義,同時也是統一經濟與技術的重要手段。
2.采購階段工程造價集成管理分析
關于EPC采購階段造價集成管理的實施對策,重點在于供應商的選擇與管理。在供應商的選擇方面,由于EPC模式對物資采購有著巨大需求,需要付出極高的采購成本,通常情況下,需要總承包商對招標法加以利用,對供應商選擇流程進行規范與約束。這種方法目前在工程造價管理中有著廣泛應用,并且我國相關法律約束機制也相對成熟,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并且基于招標法的應用,整個采購過程的透明度也得到提升,對于提高采購流程的合理性、規范性而言有著積極影響,這種方法是基于市場競爭,對共贏商行進行合理選擇,以此實現采購風險的控制,進而從根源上保障工程質量。
其次,關于供應商的管理,在傳統模式下,采購工作主要以供應商選擇為側重點,很多時候更多的是關注價格,整個工作也是圍繞前期管理開展的,這顯然不利于后續穩定合作聯系的形成。而在EPC模式下,物資采購涉及到的因素更多,采購風險相應的也更大,對于工程進度有著重要影響。站在總承包商的角度,必須做好工程造價事前控制,從源頭上控制材料、設備的價格與質量,換言之,就是需要將供應商視作戰略合作伙伴,將集成化管理思想體現出來,換言之,就是要圍繞供應商的信息交流進行強化,使采購的動態化需求得到滿足。
3.施工階段工程造價集成管理分析
在EPC模式之下,工程項目施工階段對造價管理的影響十分重大,涉及到的因素也非常廣泛,這就要總承包商加強控制,提高管理水平,以集成化視角,使整個管理的有效性得到全面提升。做到全要素集成管理與全方位集成管理。為工程造價集成管理的有效實施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楊瑞.EPC模式下工程造價集成管理研究[J].福建質量管理,2016,(11):2-3.
[2]郭琦.EPC模式下工程造價管理的理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DOI:10.7666/d.y2039074.
[3]蔡佳汝.EPC模式下工程造價集成管理研究[D].西華大學,2014.
[4]張德新.EPC總承包項目工程造價控制要點分析[J].礦業工程,2016,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