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平
摘 要:水利工程規劃設計是整個水利工程建設工作中的重點,是保證水利工程設計合理、施工有序、管理有效的基本保障。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中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能從決策源頭預防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水利工程 規劃設計 環境影響 評價
前言
在實際影響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時需要一定的思想指導。以人為本以及全面和諧可作為指導原則開展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保護與開發并存也是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因此在實際進行該項工作時需要對上述原則進行嚴格遵守,促使戰略環境影響評價發揮真正的作用與意義。水利工程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對水利工程的規劃工作的順利進行有直接影響,因此必須提高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重視程度,將該項工作落實到實處。
1、水利工程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水利工程建設相當于將新要素植入環境系統并達到新平衡的過程。該環境系統是否科學、合理,取決于水利工程和各環境要素之間的協調程度。若兩者之間協調一致,工程建設不僅不會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反而對當地可持續發展具有巨大推動作用。反之,若二者無法實現有效協調,將導致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不僅不利于提高人們生活環境質量,還將嚴重影響當地可持續發展。正確的認識到水利工程和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是確保水利工程規劃設計有效性的基礎和前提。水利工程是通過對水流控制以及使用為基本目標而實施建設的水工構筑物,以滿足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中對飲水、運輸以及防洪減災和能源的需求。水利工程建設是以生態環境為基礎,以當地原有環境狀態為前提,才能有效利用資源,發揮水利工程功能,而在這過程中,不可避免對原有生態環境產生影響。因此如何讓水利工程建設既能夠滿足當前人們生活的需要,又能夠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就成了重要的研究課題。在規劃設計中應充分考慮水利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并有針對性地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能有效降低不利因素的影響,同時適當的改善環境,避免在規劃設計之后的實施、運行過程中,可能導致嚴重的甚至不可逆的環境影響。
2、遵循的原則
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在水利規劃設計工作中占據重要地位,在實際進行該項工作時必須根據相關要求與標準進行,對該項工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進行有效保障。
2.1戰略性原則。持續時間長以及滾動發展是水利工程的顯著特征。因此環境評價工作必須對長遠問題進行充分考慮,結合戰略性與實際情況對水利工程設計規劃方案進行制定,對水利工程設計方案的優良性進行保障。水利工程后期價值是這個水利工程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戰略性原則可促使水利工程發揮真正的作用與意義,促使社會以及經濟得到快速發展。
2.2協調發展原則。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評價要求相符合就是指協調發展,水利工程戰略環境評價影響評價體系、評價指導思想以及評價目標之間都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協調性,這對當地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有保障作用。
2.3保護與開發并舉原則。水資源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之一。單純的經濟發展不僅造成水資源浪費現象出現,還造成大量水體污染,最終對人類生產生活產生影響。實際上地球擁有及其豐富的水資源,但長時間的錯誤開發導致大量水資源被浪費。因此在實際對水資源進行利用時必須將水資源保護作為基礎與前提。經濟發展與環境發展都會受到水資源的直接影響,因此在實際進行水資源開發工作時必須遵循保護與開發并舉的原則。
3、意義
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發展有目共睹,其發展越快,對水資源需求也就越大,為了緩解水資源的需求,必然會加大其開發力度。戰略環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更突出。水電開發規劃應服從流域開發規劃,而流域開發規劃的多個開發利用目標中應包括流域生態與環境目標,流域規劃的戰略環評是為流域多目標開發利用規劃決策服務的。水利規劃環境評價指對由興建水資源工程所引起的工程所在地區及其鄰近地區的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環境的指標變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對人類社會的效應指標進行綜合評價,為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地區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4、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中各個階段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重點
4.1 規劃階段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重點
水利工程在規劃階段中,應在對工程覆蓋區域周邊環境狀況進行充分掌握的基礎上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從整體層面出發,引導施工企業對現有環境狀態、環境問題進行充分的了解,并有針對性對工程開發進行制約,嚴禁過度開發、嚴重破壞當地環境因子,同時初步預測評價工程所在區域的環境因子以及現有環境問題的未來發展趨勢,從而將大量可靠的環境數據和信息提供給施工企業。例如,對環境敏感地域的充分調查就是這一階段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的重點,包括珍稀動植物以及飲用水源保護地等。
4.2 可行性研究階段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重點
通常,環境影響表的填報是中小型水利工程開展過程中的首要環節,而針對大型水利工程來講,則應對環境影響報告書進行編制,在進行大量的專項調查以后,并確定不存在相關環境因素將對水利工程建設產生制約的基礎上,以環境保護為大前提,對環境工程是否可行進行全面論證,論證需要在環境影響報告書中進行,此時,應緊緊圍繞環境將受到工程的負面影響這一問題而展開,從而對設計、環保措施進行明確,對可操作性、針對性和有效性較強的環保措施進行掌握。并且,要想徹底深入貫徹落實相關環境保護措施,需要對工程建設過程中應用于環境保護方面的投資進行明確,此時需要進行大量反復的估算,最終將其作為工程總概算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4.3 初步設計階段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重點
在以上2個階段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基礎上,還應當在初步設計階段加大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力度,這一過程中,應充分調查、掌握不同環保措施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將其同工程成本預算、工程量計算等進行緊密的結合,為提升設計合理性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實際展開工作的過程中,施工企業應對環境管理工作開展的責任人、執行人等進行明確,將明確的界限應用于環境行政管理與環境管理之間,并掌握工程管理與環境管理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為提升水利工程設計科學性、環保性奠定良好的基礎。
結語
水利工程建設之后會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一定的便利性,同時也很容易導致生態環境遭受破壞。因此,水利工程規劃設計要統籌兼顧生態保護與建設發展的關系,科學地分析和評價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促使社會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可以維持穩定。規劃設計中以“三條紅線”為原則,把流域作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將生態環境問題放在首位,合理設置生態流量和過漁設施等措施,建立新的生態環境友好的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體系,優先考慮生態環境問題,實現水利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
參考文獻
[1]于海龍.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中環境影響評價分析[J].黑龍江水利,2016,01:82-84.
[2]高延霞.論述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中環境影響評價[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16:107- 108.
[3]秦宏鑫.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中的環境影響評價[J].建筑知識,,:1.
[4]丁莉.水利規劃設計中的戰略環境影響評價[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0:179.
[5]包麗麗.水利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08: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