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相宜
摘 要:在應聘求職面試中,面試官和求職者具有不同的交際目的,因此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威脅對方面子的會話行為。根據Brown和Levinson 面子理論,分析面試過程中面試官和求職者之間的面子威脅行為和他們采用的禮貌策略。研究表明,面試中最常用的策略是積極禮貌策略和消極禮貌策略;面試官進行的面子威脅行為要遠遠多于處于權勢劣勢一方的求職者,而且往往會直白地進行面子威脅行為,以確立自己的主導地位,考驗求職者心理素質和專業能力水平,拉開與求職者距離,維持自己權威。
關鍵詞:面子威脅行為 積極禮貌策略 消極禮貌策略
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和各公司單位的招聘需求,英語應聘求職面試(以下簡稱面試)已經成為用人單位篩選和考察人員心理素質和專業能力常用的手段。面試,是面試官和求職者面對面的會話交流和博弈。在這個過程中,一般彼此為陌生人的雙方,為達到彼此的交際目的而不可避免地要進行一些威脅對方面子的行為。
一、面子威脅行為和禮貌策略
禮貌被視為人際交往的一個重要社交準則。它不斷提醒交際雙方考慮彼此的感受,以此調節他們的交際行為,從而建立相互之間舒適和諧的交際環境,以加速人際交流和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
早在1978年,英國學者Brown和Levinson第一次提出了“面子 理論”,他們把“面子”定義為“每個社會成員期望擁有的個人自我形象”(Brown,P. & S.C. Levinson, 1978 )。Brown 和Levinson 指出,“面子”實際上是一系列由他人滿足的想法和期盼。“面子” 可分為兩類:一類是 “消極面子”(negative face),是指不愿被對方反駁的希望;一類是“積極面子”(positive face),是指希望得到別人的同意、認可或贊許。一般來說,人們在交際中互相配合,通過禮貌語言的使用維持雙方的“面子”,以順利實現交際目的。但并非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如此。
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并非是故意,而是基于一定的目的,不得不違背這一交際原則。Brown和Levinson稱之為“威脅面子行為”(Face Threatening Acts,簡稱FTA)。FTA的對象可以是說話人,也可以是聽話人(陳融,1986)。Brown和Levinson認為,言語行為本質上是威脅面子的,所以每一個典型人都會追尋一種避免面子威脅的行為,或采取一些策略去減輕言語行為的面子威脅程度。言語交際中的禮貌策略只是一種手段,采用禮貌策略這一手段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到達會話目的,滿足人們的面子需求。因此要考慮三種需求:(1)要向聽話人傳遞信息的交際需求。(2)要有效滿足交際的需求。(3)要在某種程度上滿足聽話人的面子需求。如果第二種需求不明顯,那么說話人就會盡力減輕面子威脅行為的威脅程度。也就是說,禮貌是維護說話人和聽話人所做的最大限度的努力,他們稱禮貌為“補救策略”,這些補救策略說明,說話人沒有威脅聽話人面子的意圖。他們提出五種補救策略:(1)不使用補救策略,赤裸裸地進行面子威脅行為;(2)積極禮貌策略;(3)消極禮貌策略;(4)非公開地實施面子威脅行為;(5)不施行面子威脅行為。下面從面子威脅的幾種行為分析禮貌策略的方式和交際功能意義。
二、面試中的面子威脅行為
1.在面試過程中,面試官一般進行很多FTA行為,包括命令、請求、不贊同、批評以及挑戰等等。提問是面試官的主要互動交流方式。當問題被提出來時,若被提問者是基于合作的態度,他有意愿主動提供答案。因此,提問行為本身通常會同時威脅被提問者的消極面子和積極面子。并且,面試官所問的問題中相當多的部分會涉及求職者的個人信息,這本屬于后者的隱私。通常,典型人會希望自己的隱私不被他人侵犯。因此,類似問題構成了對求職者消極面子的潛在威脅。此外,在面試中,面試官還可能將求職者提出的問題推給另一方來回答,或者拒絕回答,也會威脅到求職者的消極面子。在面試過程中,一般來說,很多面試官的FTA都是屬于這種類型,威脅了求職者的消極面子。
2. 但在某些情況下,面試官也會威脅到求職者的積極面子,即威脅求職者被贊同、喜歡或者尊重的期望。例如,面試官要求求職者現場證實自己具有某方面的能力,本質上是在損害求職者的消極面子,因為面試官質疑求職者對自己能力的闡述。求職者沒能得到他希望的信任和欣賞,因此他的積極面子被損傷。另一種損傷求職者積極面子的行為是打斷。面試者打斷求職者,這個行為損傷了求職者的積極面子,即被尊重的期望。
三、面試中的禮貌策略
如上文分析,面試官可以不施行FTA、非公開地施行FTA、赤裸裸地公開施行FTA,因此禮貌策略可以分為消極禮貌策略FTA和積極禮貌策略FTA。消極禮貌策略FTA和積極禮貌策略FTA是此次研究的重點。
(一)赤裸裸地公開施行FTA
在面試中,面試官會采用赤裸裸地公開施行FTA。在面試開始,面試官會使用命令要求這種形式。通過簡短的命令要求,面試官可以在面試伊始,立刻樹立起自己權威的地位,保持與求職者的距離感。
(二)消極禮貌策略FTA
消極禮貌策略FTA是指說話人通過非強硬命令的話語表達,采用謙恭、知錯、緩言、遲疑等方法間接表達FTA,以回避為策略,不干預聽話人的說話行動自由,承認并尊敬對方的消極面子的需要。
如:面試官:你可以談一談關于......?
又如:求職者:我想要了解一下關于......
除了用間接提問之外,也可以通過先道歉的方式,減弱對對方面子的威脅,建立和諧的氛圍。如:面試官:請你不要介意我說說我的想法......
此外,在雙方意見不一致時,說話人可以避免使用“完全地”、“毫無疑問地”、“極其地”、“精妙絕倫的”等帶有極端色彩的詞,而是選用如“恐怕是”、“......之類的”、“類似......”
或“在某種程度上”等帶有模糊含義的詞來減弱對面試官積極面子的威脅。如:就這個點,我有其他不同于你的看法。
(三)積極禮貌策略FTA
積極禮貌策略是以接近為策略的,說話人表明自己與聽話人之間有某些共同相似觀點看法之處,以滿足聽話人的積極面子需求期望。如使用“我們”、“我們的”、“讓我們”這樣的詞來拉近彼此距離。
1.通過尋求一致觀點來維護對方的積極面子。在表達與對方不同的觀點時,盡力縮小彼此的分歧,達到禮貌的效果。
另外,還可以通過關注對方想法和期望的方式,來拉近彼此距離,如:
求職者:我知道貴公司需要......,我會盡力去做,為貴公司創造最大的業績,我相信我可以做得很好。
2.許諾也是積極禮貌策略當中常見的一種,如:
求職者:如果我有幸能夠進入貴公司,我將會竭盡我所能為貴公司創造效益......
四、 結語
面試語境中,禮貌策略通常會被用來減弱面子威脅行為。禮貌作為一種特殊的策略,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運用禮貌實現成功的交際是需要考慮面子威脅的大小因素,這樣更有利于雙方的默契并成功地進行會話交際行為,到達雙方的交際目的。面試者的FTA要遠遠多于求職者,而且會有相當比例采取赤裸裸地公開施行FTA,這樣做的目的在于確立自己的主導地位,拉開與求職者的距離;而處于權勢劣勢的求職者,在不得不進行FTA時,基本不會采用赤裸裸地公開施行FTA,而是會選擇積極禮貌策略和消極禮貌策略,拉近與面試官的距離,從而達到求職者自己的交際目的和求職目的。
參考文獻
[1]陳融.面子·留面子·丟面子—介紹Brown和Levinson的禮貌原則[J].外國語,1986(4):49- 51.
[2]何自然,冉永平,《語用學概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