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諸葛文 喻菲 全曉書 屈婷
透視宇宙奧秘的“慧眼”
□ 諸葛文 喻菲 全曉書 屈婷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圖
6月15日11點00分,我國成功把“慧眼”硬X射線空間天文衛星送入太空。它將揭示宇宙中驚心動魄的圖景:黑洞吞噬被撕裂的星系、脈沖星瘋狂旋轉、宇宙深處猛烈的爆炸……這架搭載長四乙火箭進入太空近圓軌道的X射線空間天文衛星,將巡視銀河系中的X射線源,詳細研究黑洞和脈沖星,并監測伽馬射線暴,探索利用脈沖星為航天器導航。此次發射還搭載了國內外3顆小衛星。
宇宙中的各種天體每時每刻都在不斷向空間輻射電磁波,而由于它們組成的物質和特性不同,所以它們所輻射的電磁波也不同??臻g望遠鏡就是通過探測各種天體所輻射的不同波譜、不同強度的電磁波,對宇宙進行詳盡探查。
另外,宇宙中的天體由于溫度不同而發出各種頻段的電磁波,因此僅靠1臺空間望遠鏡很難進行全部波段的觀測,必須研制各個波段的空間望遠鏡。一般來說,天體溫度越高,發出的電磁波波長越短。人類可以利用這一特性,通過觀測天體發出的電磁波,來分析它們的類型和特征。在電磁波譜中,伽馬射線的波長最短,輻射能量最大,X射線次之,后面依次是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和射電波。
X射線和可見光一樣,本質上都是電磁波,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只是波長與能量不同,所以在傳播的過程當中顯現出來的性質也有所不同。X射線因為波長極短,能量又很高,在傳播的時候更接近粒子。當我們把一臺普通的光學望遠鏡對準X射線天體的時候,X射線不會像可見光那樣在鏡面上發生反射或折射,而會像一粒粒“炮彈”直挺挺打進水塘里一樣,就被吸收了。因此,使用普通的光學望遠鏡,也就無法獲得天體的X射線圖像。同時,能量越高,“炮彈”的速度就越快,X射線也就越“硬”。按照科學家的傳統劃分,能量在20千電子伏特(kev)以上的X射線,就被稱為硬X射線;能量在10千電子伏特以下的,就被稱為軟X射線。
超新星爆發之后的殘骸可能是中子星,也可能是黑洞。銀河系里就有為數眾多的中子星和黑洞。它們有的根本不會發出可見光,有的被厚厚的塵埃所遮擋。普通的可見光望遠鏡都看不到它們的影子,需要在X射線波段觀察才能發現。目前,在太空運行的空間紅外望遠鏡中約有一半都是高能空間紅外望遠鏡。
“慧眼”空間天文衛星設計壽命4年,質量2496千克,運行在高550千米、傾角43°的近地圓軌道。衛星本體呈立方體構型,同時安裝了高、中、低能三組X射線望遠鏡,實際上是一座小型空間天文臺。
這顆衛星首次實現了1千電子伏特~250千電子伏特的能區全覆蓋,有利于從不同能段來觀測和研究X射線天體的輻射機制。
其中,高能工作能段為20千電子伏特~250千電子伏特、中能工作能段為5千電子伏特~30千電子伏特、低能工作能段為1千電子伏特~15千電子伏特3個X射線望遠鏡和空間環境監測器共4個探測有效載荷。其中高能X射線望遠鏡是世界上在20千電子伏特~250千電子伏特能區探測器面積最大的望遠鏡,探測面積超過了5000平方厘米,面積越大,探測到的信號就會越多,就越有可能發現其他望遠鏡看不到的現象,還可同時用于對特定X射線源進行高精度定點觀測,又可以進行掃描成像觀測?!盎垩邸钡囊晥鲆埠艽螅s兩天即可完成對銀道面的掃描,有利于監測暫現源。
上,因此它還具有觀測亮源的優勢。

▲ 長四乙火箭送“慧眼”升空
所謂準直型望遠鏡,即只有位于準直器視場內的天體發出的X射線才能入射到探測器上,而且與視線方向的夾角越大,有效探測面積越小。在掃描觀測模式下,由于天空中存在著亮度不同的X射線源,望遠鏡在掃過不同區域時探測器的計數率也在變化,通過分析計數率變化和望遠鏡姿態之間的關系,可以重建獲得天空X射線源的位置和流強。掃描觀測是“慧眼”發現監視已知源的流強變化以及發現新天體的主要手段。定點觀測則是指向某一天體進行長時間的觀測,可以研究天體的X射線光變和能譜性質。我國科學家又開發了一種新的觀測模式,即通過調整高能X射線空間天文衛星主探測器光電倍增管的高壓,可以使其中的CsI晶體成為一個大面積的大視場監視器,探測天空的硬X射線和軟伽馬射線暴發現象。
空間環境檢測器裝在衛星載荷艙的外面,是為了監測衛星所處的帶電粒子環境,對“慧眼”在軌可能出現的故障進行診斷,并為望遠鏡的本底估計提供輔助數據。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慧眼”首席科學家張雙南的建議下,在不增加和更改軟、硬件的前提下,只要對探測器工作高壓做適當調整,高能望遠鏡主探測器中原本用于屏蔽本底X射線光子的碘化銫晶體就可用來觀測伽馬射線暴了。這一創新設想將“慧眼”的觀測能區進一步推高到3兆電子伏特。
“慧眼”有四大科學目標:一是進行大天區的X射線巡天,發現新的天體或已知天體的新活動;二是對X射線雙星系統進行高精度的定點觀測,研究其快速光變;三是觀測孤立脈沖星、強磁場中子星和中子星X射線雙星中的X射線暴,研究致密物質的狀態方程;四是監測200千電子伏特~3兆電子伏特能區暴發現象,研究伽馬射線暴,尋找引力波暴的電磁對應體。
其主要工作模式包括巡天觀測、定點觀測和小天區掃描模式。在正常工作模式下,“慧眼”可以實現1千電子伏特~250千電子伏特能區的大天區巡天和定點觀測;在伽馬射線暴工作模式下,可以監測超過一半左右的天空在0.2兆電子伏特~3兆電子伏特軟伽馬射線能區的暴發現象。
與目前在軌運行的7個國外X射線空間天文衛星相比,“慧眼”有以下優勢:具有大天區、大有效面積的寬波段X射線掃描巡天能力;具有大面積、寬波段、高時間分辨率的定點觀測能力;是國際上最大面積的硬X射線/軟伽馬射線能段探測器。它既可以通過最高的靈敏度和分辨率實現大天區成像、寬波段X射線巡天,還將通過對黑洞和其他高能天體寬波段X射線時變和能譜的觀測,研究致密天體極端物理條件下的動力學和輻射過程。
帕金森病癡呆患者在臨床上發病率較高,可包括運動癥狀及非運動癥狀,發病原因尚未在臨床上進行準確闡述,相關性影響因素包括環境因素、年齡因素及遺傳因素等,病理改變是紋狀體中減少多巴胺含量[2],占據相對優勢的是膽堿能系統活動,可導致患者出現腦損害,可導致患者生活質量嚴重下降。
由于“慧眼”探測器能譜范圍非常寬,所以它除了可探測空間X射線外,還可拓展進行伽馬射線暴、恒星爆炸、黑洞等探測;不僅能將宇宙事件從發生、發展到結束全過程的壯麗景象盡收眼底,還可看到這些壯麗景象出現時的時變過程是怎樣的,且比國際上其他同類衛星時間分辨率有大幅提升,這對于推動突發天體現象研究的深入意義重大。
其國際先進的暗弱變源巡天能力,可進行引力波暴電磁對應體的尋找和后隨觀測;其高能X射線空間天文衛星可以探測到高至幾個兆電子伏特的光子,能在200千電子伏特~3兆電子伏特能區對伽馬射線暴全天監測,且接收面積10倍于目前國際上最好的設備,從而大幅提高了在該能區探測伽馬射線暴、搜索引力波暴的電磁波對應體的靈敏度,對伽馬射線暴和引力波暴電磁對應體的觀測具有重要意義,在國際上具有明顯的競爭力,且預期能夠產生重要科學成果。它將在國際上首次系統性地獲得銀河系內高能天體活動的動態圖景,發現大量新的天體和天體活動新現象。由于具有獨特的研究X射線雙星多波段X射線快速光變的能力,預期可以在黑洞和中子星雙星的研究中獲得大面積新成果。

▲ 不同波段的X射線、紅外線,以及可見光混合在一起的開普勒超新星殘骸照片

▲ 衛星研制現場 攝/南勇
“盡管其他國家已發射的同類衛星開展過巡天觀測,但絕大多數X射線源都是變源,會不定期發生劇烈的耀發,不是一兩次巡天就能發現的,因此‘慧眼’將反復開展巡天掃描,及時探測銀河系內天體源的耀發。”“慧眼”空間天文衛星首席設計師張雙南說。
“黑洞能產生X射線等各種輻射,還有可能產生高能宇宙線以及強烈的噴流。它們究竟在干什么?現在人類只有二三十個黑洞的樣本,能發現更多當然好,對已發現的黑洞我們也希望研究得更清楚,找到黑洞只是開始?!睆堧p南說。
據他描述,黑洞有時很“冷靜”,有時很“暴躁”。當它“發脾氣”時,產生的X射線流強特別高。國外的衛星適合看“安靜”的黑洞,而“慧眼”特別適合看“暴躁”的黑洞和中子星。
此外,“慧眼”還要給宇宙中詭異的中子星(脈沖星)“把把脈”?!拔覀冞€不清楚中子星的內部是什么。它們具有超強的引力場、電磁場和核密度,可謂極端物理的天然實驗室。通過研究中子星的X射線,我們可以測量其表面的磁場強度,研究高密度、強磁場下物質的性質?!睆堧p南說。

▲ 衛星研制現場 攝/南勇
其實,“慧眼”不僅望遠鏡本領很大,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制的支撐平臺也非常了不起。因為“慧眼”上的科學設備需要在-60攝氏度~-80攝氏度的低溫下才能可靠的工作,必須確保望遠鏡不見太陽、地球和衛星本體,以免輻射增溫,同時,安裝在同一支架上的高、中、低能X射線望遠鏡對溫度指標要求懸殊,指標最大溫差達60攝氏度。必須采取主動控溫和被動控溫相結合方法,多種溫控手段并用,這就需要通過安裝遮陽板、采取多極隔熱、采用深冷熱管技術以及優化觀測狀態等方法實現載荷要求。
該空間天文衛星不同于常規太陽同步軌道對地遙感衛星,要實現全天區掃描的要求,這對“慧眼”姿態穩定提出了極大的挑戰。為實現對全天球的空間天體高靈敏度的觀測需求,并滿足空間望遠鏡能源和散熱要求,“慧眼”必須采用傾斜軌道,并采用對日定向慢旋姿態、三軸穩定慣性定向姿態、慣性穩定小角度旋轉姿態、三軸穩定軌控定向姿態共四種慣性定向姿態控制方式,且具有大角度姿態機動的能力,從而,保證空間望遠鏡巡天、定點、小天區、銀道掃描四種觀測模式的實現。同時,探測器對時間要求很高,要求記錄某一個到達X光點的準確時間,便于事后分析,因此,必須做到分毫不差。

“慧眼”上的科學儀器示意圖
人類已探測到幾次引力波,但科學家急切想找到與引力波相對應的電磁波信號,這也是“慧眼”的一項重要使命。
目前引力波事件的定位精度還很差,如果在其發生的同時或者相近時間,在其相同位置發現電磁信號,聯合分析引力波信號和電磁信號會獲得更多關于爆發天體的信息。一些科學家懷疑伽馬射線暴很可能是引力波事件的電磁對應體。
張雙南說:“已經發現的引力波還沒有一個找到電磁對應體。如果只在一個波段觀測,往往信息是不完整的,所以我們非常希望看到引力波產生時也有X射線、伽馬射線或其他波段的信號,這些熟識的電磁波信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引力波。”他認為,尋找引力波電磁對應體極為重要?!盎垩邸庇?00千電子伏特至3兆電子伏特能區面積最大的伽馬暴探測器,是目前國際上最好設備的10倍,預計一年可觀測到近200個伽馬暴,在今后引力波電磁對應體的搜尋中有可能取得一錘定音的效果。
“如果能發現引力波的電磁對應體,這將成為‘慧眼’最精彩的科學成果。”張雙南說。

這18個“黑盤子”就是“慧眼”的硬X射線探測器,覆蓋了20千電子伏特~250千電子伏特的觀測能區范圍,將主要用于探測黑洞和中子星
“慧眼”入軌之后的第五天會對其上的科學儀器加電,開始為期5天的整體功能測試,然后進行為期140天的儀器性能測試、在軌標定觀測和試觀測,計劃于2017年11月進入常規科學觀測。
總之,X射線空間天文衛星的發展方興未艾,是空間天文學的最重要前沿領域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