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瑞強
韓國反導:打造末段多層次攔截網
□ 謝瑞強

▲“鐵鷹”-2導彈發射車
近日,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自行研制的KM-SAM防空導彈(又稱“鐵鷹”-2)開始大規模部署,并計劃在2020年前部署20個連。該防空導彈的研制成功,進一步增強了韓國研制國產防空導彈的信心。那么,“鐵鷹”-2防空導彈有哪些特點?韓國未來的防空反導體系將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
上世紀90年代末,負責韓國中程防空任務的美制“霍克”防空導彈已經接近服役期限,訓練中事故頻發,其可靠性已經無法保證。再加上“霍克”導彈是上個世紀50年代末研制的產品,性能落后,無法有效對付新一代空中來襲目標,同時韓國也不想受制于人。因此,韓國在本世紀初期啟動了“鐵鷹”-2中程防空導彈計劃。

▲ 美國“愛國者”-3防空導彈
“鐵鷹”-2導彈啟動時,由于美國不支持,整個項目停滯不前,導致該導彈在2010年裝備部隊的計劃落空。
無奈之下,韓國只能尋覓其他愿意提供導彈技術的國家,恰好當時俄羅斯正在研制替代S-300防空導彈的“勇士”防空導彈系統,但由于缺乏資金,研制計劃進展緩慢,甚至還傳出過該導彈系統面臨下馬的消息。
一個苦于資金窘迫,一個苦于技術匱乏,雙方一拍即合。韓國提供資金,俄羅斯提供技術并幫助韓國完成“鐵鷹”-2導彈的國產化。
起初,韓國選擇了S-300導彈系統使用的48N6E遠程防空導彈作為“鐵鷹”-2導彈系統的武器,后來在俄羅斯的建議下,韓國改為使用S-400導彈系統中的9M96E中程防空導彈。
不過,韓國引進該導彈后對其進行了部分改進,沒有采用9M96E導彈的鴨式氣動布局,而是采用了類似48N6E導彈的無翼式氣動布局。該導彈長4.61米、彈徑275毫米、彈重400千克,攔截高度10千米~15千米。導彈采用垂直冷發射方式,每輛發射車可裝備8枚待發導彈。

▲俄羅斯S-300地空導彈發射
另外,“鐵鷹”-2導彈的搜索/火控雷達為一部MFMTRX波段單面3D相控陣雷達,可以實現全向覆蓋。同時,該雷達采用的X波段,能同時探測和跟蹤超過40個目標,并制導導彈攔截其中8個威脅最大的目標。
此外,“鐵鷹”-2導彈的指揮控制系統主要集成在一個機動指揮車上,指揮車內設有通信系統、顯示系統等設備。同時,鑒于該導彈系統的信息化和自動化程度較高,因此只需2名士兵即可完成導彈的作戰指揮和控制。

▲ “鐵鷹”-2導彈發射升空
最終,“鐵鷹”-2導彈在2006年完成項目前期準備,開始進入實施階段。2010年7月,“鐵鷹”-2導彈首次試射成功,預計在今年下半年簽訂量產合同,目的是逐步替代“霍克”導彈,有力提升韓國的防空能力。

▲ 俄羅斯S-350導彈發射車
目前,韓國軍隊可以用于攔截彈道導彈的有“愛國者”-2防空導彈和即將裝備部隊的“鐵鷹”-2導彈。其中,從德國購買的二手“愛國者”-2導彈正在美國的幫助下升級為“愛國者”-3防空導彈,其反導能力進一步增強。

▲ 由導彈發射車、雷達車、指揮車等組成的“鐵鷹”-2導彈發射系統
但是,由于“鐵鷹”-2導彈和“愛國者”-3導彈都屬于末端低層反導武器,對攔截1000千米以上來襲中程彈道導彈的能力有限。
因此,2014年韓國軍方決定自行研制L-SAM遠程防空導彈系統,并計劃構建由國產L-SAM遠程防空導彈和M-SAM中程防空導彈組成的“韓國型導彈防御體系”。其中,L-SAM導彈屬于韓國版的“薩德”系統,預計2024年前后投入實戰部署。
韓國軍方透露,L-SAM導彈的攔截高度為60千米,超過了美國和以色列聯合研制“箭”-2反導系統的50千米攔截高度,因此,該導彈可以在大氣層高層攔截敵方的空中來襲目標。
毫無疑問,如果韓國成功研制出L-SAM導彈,就可以與“愛國者”-2導彈和“鐵鷹”-2導彈一道,構筑起比較完善的末段防空反導體系,進一步提升韓國的反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