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玲
(中邦園林股份有限公司 130000)
園林景觀的設計手法與創新
倪玲
(中邦園林股份有限公司 130000)
10.16627 /j.cnki.cn22-1215/s.2017.08.020
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居民的住宅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具有整體規模的居住區將逐漸取代原有的無序居住格局,并將在未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成為居民生活的主要場所。在居住區的建設項目過程中,環境景觀作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已經成為衡量小區發展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建設園林化住宅小區,必須突出特色,具有鮮明的個性,從而發揮其最佳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園林屬于人造自然景觀,所以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設計出符合小區環境的園林景觀。因地制宜主要是指:一是園林設計要符合小區基本條件,做到充分合理利用空間。如果在園林設計中可以做到合理利用空間,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盡量做到少動土方,這樣就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全部是利用原貌,這樣就顯得更加樸實無華,符合小區居住環境,真切自然;二是要根據小區的氣候、空間等合理選擇園林的植物。住宅區的植物景觀,除了能創造優美舒適的環境,更重要的是能創造適合業主生活所要求的生態環境。對于園林植物的選擇上倡導以鄉土植物為主,因此,可以根據小區的氣候條件、空間等合理選擇一些適應性強、觀賞價值高的植物。并且,如果根據原有地形地貌進行布置景觀的話,這樣自然起伏的多變地形比平面整齊的地形更令人感到更加有動感、賞心悅目,更富有詩情畫意。并且,在設計中我們還要注意到小區氣候的變化,根據一年四季氣溫的變化,注意植物的合理科學搭配,創造“春花、夏蔭、秋實、冬青”的四季景觀。此外,我們在園林設計的時候,還應該征求住戶的意見,充分考慮到人們的生活習慣,將人們的生活習慣充分融入到設計理念中去。
人們進入綠地是為了休閑、運動和交流,因此,園林綠化所創造的環境氛圍要充滿生活氣息,做到景為人用,富有人情味。
2.1 總體設計
2.1.1 設計原則:在景觀風貌上形成自己的主體特征,保持自然和生態的完整與統一。在此基礎上把互為聯系、緊密襯托的輔助資源或環境納入區域范圍,形成統一的地域單元。小區內部道路便捷通暢,避免小區居民走重復和多余的路。道路要能滿足不同人群的要求,特別是老年人、小孩、殘疾人。各種生活服務設施要靠近居民。著力凸現休閑娛樂和健身兩大中心功能,并借助線路的連接、輻射深入至相鄰的景觀系統。各景觀區界限分明,各個區發揮自己的功能,不相互影響。
2.1.2 布局思路與結構:采用整合與輻射相結合的空間規劃結構,動靜結合的空間形象,以居住區內連貫道路為聯系紐帶,將動靜空間進行分割和界定。采取串珠結構的布局方法,使原本獨立、零散的斑塊景觀通過主題方式串連,形成若干個個性突出,形象鮮明的主題休閑娛樂區。本案景觀結合建筑布局,采用“整體圍合、中心發散”的布局原則。即:利用植物景觀的隔音效果,使居住區形成安靜的空間;以中心的組團綠化形成發散,與其他的景觀聯系起來,達到整體協調的布局結構。
2.2 分區設計
2.2.1 生態休閑區:小區為保持環境的生態性,特別開辟一塊場地來設計生態休閑區。生態休閑區的綠地設計將各個綠地連接起來,使其達到最大的景觀效益和生態效益。生態休閑區將為居民提供一個較為安靜和私密的空間。小區的植物配置過程中,計劃以鄉土樹種為主,引種成功的外地優良植物為輔;根據功能與造景要求合理配置植物。造景過程中采用喬灌草復合搭配的原則并考慮植物的季相變化,以提高綠地的空間利用率,增加小區綠量,形成四季變化的景觀。種植上合理搭配速生植物與慢長植物,以解決近期向遠期的過渡問題。同時注意不同樹種的生態要求,使之成為穩定的植物群落。種植距離根據成年植物冠幅大小決定。例如,以親水性為基調,遵循中國園林文化中“無水不成園”的說法設置中心湖區。湖區采用自然駁岸,在駁岸種植各種具有生態功能的水生植物。如荷花、水芋,美人蕉等。這些植物不僅增加景觀的多樣性,而且可以凈化水體,讓水體保持清潔,使湖區真正實現可持續。湖區上面建有亭子和穿過湖區的木棧道。滿足人們的休息和親水要求。又如采用全木質材料制作的花架,冬暖夏涼,使人親近。花架造型優美,旁邊種植紫藤。花架坐落于湖區旁邊,與四周形成一個私密空間,供人們休息和觀賞周圍景觀之用。
2.2.2 親綠空間:現在人們遠離自然,非常渴望親近自然。本小區為了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同時也提高小區的綠化率以及滿足生態要求。設計專門開辟了親綠空間。景觀設計原則采用:四季景觀原則、喬灌草高低搭配原則,生態原則。植物選種中選擇各個不同季節的景觀樹種,滿足四季有景可觀。植物種植方式采用喬灌草高低種植,增加景觀的層次感和縱深感。一方面,親綠空間設計種植大量具有景觀價值的鄉土樹種。種植方式采用混交,以增加生態性。同時由于親綠空間種植有大量的植物,空氣質量好,是理想的天然氧吧。能夠使小區居民更加健康。親綠空間內設計有樹池,種植具有獨特觀賞價值的名貴古樹。古樹不僅增加了景觀多樣性,而且還使小區更加具有文化傳承作用。同時樹池也提供給小區居民一個小型的集散場地。小區居民可以在大樹下休息聊天下棋。增強小區居民的感情,滿足人們相互交流的需求。另一方面,本區植物造景過程中,充分考慮了人們四季觀景的需求。設計時采用了四季劃分原則造景。把親綠空間劃分為四個區域,每個區域代表一個季節景觀。做成四個主題園,使居民四季有景可觀,并且主題突出。
2.2.3 樹陣廣場:為了滿足小區居民集散的需求,專門設計一個樹陣廣場。樹陣廣場采用簡潔、實用原則。樹陣廣場植物的選取生態原則和美學原則。植物是當地具有很高美學價值的鄉土樹種。廣場為了滿足其集散功能,所以留有大量的休閑空間。小區居民可以再此地開展比較大型的文藝休閑活動。如老人們早上可以打太極拳,晚上可以跳舞、年輕人可以開展小型運動、小孩可以嬉戲玩耍等。
2.2.4 健身區:現在人們生活壓力大,大多數人處于亞健康狀態。健身是人們極大的需求,并且成為了一種時尚。為了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專門針對不同人群開辟有健身區。健身區分為四個部分:老年人活動中心、室內運動場、兒童活動區及健身場地、室外健身場。設計采用人性化原則和實用原則。老年人活動中心,室內運動場,兒童活動區及健身場地,室外健身場地緊臨。這樣可以滿足老人健身和照顧小孩的雙重功能;同樣滿足人們運動后休息的需求;以及全天候全面健身的需求。健身區根據其不同人群的需求,主要針對的人群也不相同。健身區不僅滿足人們健身的需求,而且也給小區居民提供一個增加交流的平臺。①全天候健身:健身區設有室內和室外兩個健身區,這樣可以滿足小區居民隨時健身的需求。這樣人們就不會受制于時間和天氣的限制。只要人們想鍛煉有時間就能鍛煉。不同人群的健身:三個健身場地能夠滿足小區居民不同年齡層面的需求。室內健身場主要針對老年人和年輕人。兒童活動區及健身場地主要針對兒童和老年人。室外運動場主要針對年輕人。這樣每個健身場地都有相對固定的人群,是健身場地和器材能夠充分發揮其做用,不會閑置。②人性化健身:各個健身場地有比較集中的人群,這樣可以增加交流的機會。由于健身區各有功能分化,所以減少起沖突的概率。老年人活動中心緊臨健身場地,人們可以就地休息,也可以增加交流的機會。老年人健身場地和兒童活動中心一起,可以滿足老人照顧兒童的需求。充分體現了人性化關懷。

小區園林綠化設計,切忌在不同的環境中作出相同的設計來,必須不斷創新。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設計,不同于公園的設計,它應以自然為主線,開拓人與自然充分親近的生活領域,使身居鬧市的人們能獲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雖然創新是一項艱苦的創造性勞動,但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這就要求園林設計者既要有廣博的知識,又要頭腦靈活,能不斷將時代氣息和作品巧妙地融為一體,奉獻給社會和人類。
另外,住宅小區園林綠化不是一個獨立體,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的好壞,根本制約了住宅小區園林綠化,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居住區環境設計是住宅小區園林綠化設計的前提,住宅小區園林綠化是環境設計的深加工,是錦上添花。所以居住樞環境設計,也必須堅持社會化原則。賦予環境景觀親切宜人的藝術感召力,通過美化生活環境,體現社區文化,促進人際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設。
小區景觀還要從整體的大環境出發展,使其與城市空間、地域環境良好協調,造就陽光普照、綠意昂然的生態環境。這樣才能為居民創造一個自然、親和的居住空間,使居住環境充滿“家”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