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
(中邦園林股份有限公司 130000)
城市園林建設的重要性及生態園林的發展前景
陳輝
(中邦園林股份有限公司 130000)
10.16627 /j.cnki.cn22-1215/s.2017.08.026
城市園林的主體是綠色植物,實現城市園林的綠化就是對綠色植物等加以保護,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通過綠色生態提升城市形象、建立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與此同時,市民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活益于身心健康,有效地推動城市經濟建設發展。園林綠化是城市經濟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改善人民生活環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是城市生態系統中最為活躍的生物多樣性因素,城市園林綠化不僅具備環境效益,同時具有休閑娛樂、美學、生態和社會效益。從功效上看可以防止土壤侵蝕,滯塵、涵養水源并保持地下水不受污染,調節溫度,減少聲、光、視覺污染等,園林綠化可以使環境更加優美,更有吸引力,能促進人們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緩解精神壓力,充分體現城市活力和城市風貌。所以要在城市開展高標準園林綠化帶,在近郊建森林公園、風景林、防護林、公益林,以此提高城市森林覆蓋率。合理布置穩定的人工植物群落,是提高城市森林覆蓋率的有效措施。要以高大的落葉喬木或常綠喬木為上木,以半耐蔭的小喬木或常綠灌木為中木,以耐蔭的小灌木作下木,由下木過渡到地被植物,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綠地的生態效益。
1.1 保護生態環境,減輕污染
人們呼出的二氧化碳,工業燃料消耗的氧氣、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氣體都需要植物來吸收。樹木能阻擋和過濾粉塵,是天然的吸塵器。林木樹冠茂密,具有減低風速的作用,當含塵量很大的氣流通過樹林時,隨著風速的降低,空氣中攜帶的顆粒較大的粉塵迅速下降。另外有些樹的樹葉表面粗糙,有絨毛或者能夠分泌油脂或黏液,能吸收空氣中的大量飄塵,經過樹林的氣流含塵量會大大降低。據調查,鬧市區空氣的細菌,比綠化區多7倍以上。原因之一就是有些植物能分泌強大的殺菌素,殺死由粉塵帶來的各種病原菌。當太陽照射到樹冠上時,有35%~75%的太陽熱量被吸收,從而使森林中的溫度比裸露地面的溫度低十幾度,同時,樹林中的葉片又蒸騰出大量的水份。
消減噪音。城市街道種樹,如快車道上的汽車噪音,在穿過12米寬的懸鈴木樹冠到達其后面的三層樓窗戶時,與同距離的空地相比,噪音的減弱量大于3~5dB。
1.2 美化環境,削減疲勞
在現代化的城市里,高樓林立,車行如梭,煙塵彌漫,人們在被鋼筋水泥禁固的居住環境中生活,感覺壓抑,易產生疲勞,再加上現在人們工作節奏快,壓力大,生活中又缺乏自然美,缺乏寧靜感,因而城里人渴望回歸自然,渴望返璞歸真。而園林綠化的好壞對城市面貌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沒有花草樹木的裝飾,整個城市就不會有生氣。把大量具有自然氣息的花草樹木引進城市,按照園林手法加以組合栽植,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美化人居環境,美化市容,使現代建筑更具有田園風光。同時也能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凈化空氣,有益于身心健康,進入美好的園林景色中,人們不僅感到賞心悅目,而且感到心曠神怡、神清氣爽。
1.3 具有保持城市可持續利用功能
一個城市能否可持續利用,環境的好壞是個很重要的因素,而園林綠化的數量和質量又是環境好壞的決定性因素。一個城市如果能擁有足夠的公園和綠地創造出優美的景觀,不僅能美化凈化環境,還能大大的發展旅游業,促進國內,國際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增加城市經濟收入;通過公園內的宣傳和教育活動,能提高游人及市民素質,使人們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受教育于體外,同時也能激發群眾熱愛家園、共建美好家園的愿望,提高城市品位和檔次,使城市永葆青春,永續利用。
城市綠化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城市綠化已成為我國城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綠化在城市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

在構建生態園林改善城市環境的同時,城市中的多元因素制約著植物生長環境和景觀效果。面對城市的密集建筑以及道路交通的不斷驟增的情況下,結合特殊生態條件因地制宜,即滿足植物其自身生長條件,同時滿足園林造景的需求,使園林景觀在人口增多、污染嚴重、環境惡化的情況下朝著人性化、生態園林方向發展,達到改善城市環境的目的。
建設生態園林以植物造景為主。生態園林建設在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指導下,以植物造景為主,利用不同物種(喬木、灌木、草本)在空間、時間和營養生態位上的差異來配置植物,利用植物自身的質地、美感、色澤及綠化效果,建立多種類型、多種功能、豐富多樣的景觀,同時植物種類間的組合群體與四周環境協調,依其處地理環境條件,最終形成喬灌草結合、層次豐富、配置合理的復合植物生態群落,調節溫度與濕度、消噪除塵、水土保持等生態功能。達到生態美與藝術美的和諧統一。選擇合理的植物,是營造城市園林景觀成功與否的關鍵。
物種多樣性是群落多樣性的基礎,它能提高群落的觀賞價值,增強群落的抗逆性和韌性,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穩定,能形成豐富多彩的群落景觀,滿足人們不同的審美要求;依靠多樣性的物種種類,構建不同生態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的發揮植物群落的景觀效果和生態效果。城市綠化盡量選擇優良鄉土樹種為骨干樹種,積極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種,馴化觀賞價值較高的野生物種,豐富園林植物品種,形成色彩豐富、多種多樣的景觀。選擇光合效率高,適應性強,枝繁葉茂,葉面積指數高的植物提高生態效益。同時向立體化擴展,形成地面、墻面、屋頂多層次、多景觀的綠化景觀體系。生態園林以其所處地理環境條件,不同植物配置形式,構成不同的景觀效果,為城市景觀增色添輝。
園林景觀是人化的自然,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完善的城市綠地景觀營構,既要考慮其生態習性,又要熟悉它的觀賞性,了解植物自身的質地、美感、色澤及綠化效果。當前各國現代園林發展的趨勢是向著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發展,而園林設計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貼近人。認識到植物生態環境的存在與發展是人類文明的標志,以生態園林美學表現出植物群落的美感,體現出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和諧。植物材料的配置直接影響著的環境觀賞特性和功能性。根據美學原理和人們對群落的觀賞要求進行合理配置,同時對所營造的植物群落的動態變化和季相景觀有較強的預見性,使植物在生長周期中,提高景觀觀賞價值。
城市綠地景觀的規劃設計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風格多樣,量力而行”。設計形式以場所的自然過程為依托,依據場所中的陽光、地形、水、風、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設計的過程就是將這些帶有場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結合在設計理念之中,已達到二者相融合的目的。綠化配置應優先選擇鄉土樹種,是設計生態化的一個重要方面。鄉土物種不但最適宜于在當地生長,管理和維護成本最低,還因為物種的消失已成為當代出現的又一個嚴重的環境問題。因而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按照生態、景觀、游憩的要求,細化綠地的功能分區也是生態園林的基本要求。
城市生態園林建設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有效措施之一,面臨環境日趨惡化的問題,環境與發展成為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不合理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人類的生存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世界緊迫而艱巨的任務。生態園林按照生態學原理和規律,建立與地方氣候相適應,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以植物為主,建立多層次,多功能的穩定的人工植物群落,為人類創造清潔、舒服、優美、最佳的生態環境,達到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高度的和諧統一。
3.1 調節溫度
綠地可以有效地調節溫度改善城市小氣候。如今,城市中各種生產活動和市民生活所散發的大量熱源提高了城市的溫度。研究表明,市區氣溫通常比有大量植被覆蓋的郊區氣溫高2~5℃,出現“城市熱島”效應。而園林綠化能夠有效地調節氣溫,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植被利用葉面來蒸發水分,不但可以降低自身的溫度,同時還可以提高周圍的空氣濕度。因此,夏季綠地附近的氣溫比沒有植被覆蓋的地區低3~5℃,植被覆蓋區內的建筑物氣溫可降低10℃左右。因此,園林綠化好的地方讓人感到空氣清新,夏季可為人們提供一個防暑納涼、消暑降溫的美好環境。到了寒冷的冬季,有大量植被覆蓋的公園、庭院地區,受到樹木降低風速、阻擋冷空氣侵入的影響,這些地區可比沒有大量植被覆蓋的區域溫度高1~2℃。
3.2 調節濕度
園林植被是空氣濕度的“調節器”。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把大量的水分從地下釋放到空氣中,可以明顯地提高空氣中的濕度。據調查,有森林覆蓋區域的空氣濕度比城市地區可高30%左右。樹木永不停息的蒸騰作用,能使周圍水汽大量增加,空氣變得濕潤,因而城市綠化區域內的空氣濕度比沒有綠化的區域高10%~20%,為人們創造一個舒適清新的生活、生產氣候環境。
3.3 減弱城市噪音
樹木等植被利用其茂密的樹冠和枝干,可以有效地吸收和隔離噪音。研究表明,在沒有植被覆蓋的嘈雜的街道上,噪音強度比很好地覆蓋了樹木的街道的噪音強度高5倍以上。在沿街建筑與街道之間,修建一個寬5~7米的樹林帶,能夠明顯減輕車輛發出的噪音。測定表明,在一個結構合理的9米寬周圍,噪音實際可以有效降低11~13dB,而35米寬的綠帶能夠讓噪音降低25~29dB。因此,園林綠化是減弱噪音的“消聲器”,可以減弱和避免噪音對居民的干擾。
3.4 保持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指一定區域或全球整個生態系統、基因和物種的總稱,保持生物多樣性也是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重要作用。城市由于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要想保持生物的多樣性來調節環境的變化,需要有大量的森林植被。在一個穩定區域內,各種群對整個區域的時空、利用資源以及相互之間的作用,總體趨向于相互補充,而不是簡單的互相競爭,區域內的系統越復雜也就越穩定。生物的種類成分數量越多,區域內的生態分化和種群間結合的結構就越復雜,自我調節自然生態系統和保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強。
園林綠化是生態文明的基礎。城市綠化的目的是為了改善生態環境,美化生活環境,增進人民身心健康。要真正提高一個城市的綠化水平,營造出一個宜人的居住環境,在綠化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堅持生態、景觀、經濟3個原則。現在,人們對于園林綠化效果的要求已由單純的綠化意識轉向綠化、美化、彩化、凈化的審美觀,加上園林綠化面積的急劇增加,給園林綠化管理提出新的挑戰。
園藝特產
●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