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昇
摘要: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的、調整會計社會關系行為的準則和規范。我們都知道,會計人員處于單位里財務部門,這是個敏感且關鍵的崗位,在一些消極因素影響下,這些工作人員的價值觀念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出現瀆職的問題。所以,警鐘長鳴,談談財會職業者的道德素養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職業道德;會計;財務
一、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意義
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每一個職業人的操守必備。做為財務工作范疇的會計人員,由于其工作性質的特點距離財經更緊密的特點,操守被玷污的幾率更高。國家經濟建設新常態更是要求從源頭杜絕腐敗和貪污的歪風邪氣。所以,加強其職業道德建設,有著時代賦予的重要的新意義。
(一)會計職業素養建設,是培養企業文化環境的需要
一般的會計工作人員都是從大中專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的學生群走出來的,他們在校學習中應當都是經歷過專業道德,特別是會計專業道德培訓學習的。對于國家財經法規等必然是了然于胸了的,可真正要成為企業管理核心,這與他們接受企業的再教育,融入企業文化有極大的關聯。反之,一個企業文化的健康與否,其管理核心的管理人員,特別是會計工作人員的道德操守影響更加深遠。為此,謀求良好的企業文化,必然要從其會計人員的道德素養提高做起。
(二)會計職業能力提高,是有效提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重要保證
每當談論到會計人員的道德水準時,一般我們都只關注社會大環境的狀況,而忽略一個基本的問題,就是我們會計從業人員自己。常言道:打鐵還需本身硬。要想避免世俗的惡習干擾和感染,不為虎作倀的做假裝,我們的會計人員本身就得職業能力過硬,從而正氣凜然的影響和引導企業財務工作生態,確保遠離違紀的苗頭和端倪,讓企業始終走在陽光里。
(三)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有利于反貪污腐敗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的貪污、行賄受賄案件的處理中總是少不了會計人員的影子??赡苓@些現象的主要責任人不是會計人員,但與會計人員扛不住壓力而放棄原則大有關系。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力反腐倡廉,力度之大震撼全球。為了共同的中國夢,我們每個人都責無旁貸的要盡力。會計工作人員的作用更加凸顯。只要我們的會計人員都能堅守《會計法》,時刻牢記會計人員的道德操守要求,從源頭上遏制企業負責人的行賄資源,就能避免許多的官員腐敗機會,這是有利于國家倡導的反貪污、反腐敗國策的。
二、造成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敗壞的原因
表面看是因為會計人員違背自己的職業道德,造假作假,使企業和國家的利益受到損失;但是深層剖析,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敗壞是有更深層次原因導致的。
(一)被動做假——迫于上級的權勢
會計人員是單位里普通的工作人員,他們總是被領導被管理的下級,一切的行動總是要按上級和負責人的要求而展開的。同時會計人員自身的利益和地位也是由企業單位負責人或者上級所考核和確定的。這樣每當面臨非分要求時,不由自主的就得選擇:堅持原則就得遭受打擊或者離職;不堅持原則就得同流合污。這樣的境地,多數人會屈從,而且心存僥幸地自認為有人承擔責任,就選擇按領導或者上級的非分要求辦理,并自作聰明的進行所謂的技術處理。雖然這也表現出會計人員職業操守的欠缺,但主要還是單位負責人不檢點造成的。
(二)社會監督不力——相應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我們長期以來都是讓會計職業道德是依靠會計從業人員的自覺性自愿地執行,并非強制性的。這就因為它的執行力較差,致使財務犯罪成本過于偏低。而且更無奈的是,整個社會輿論和媒體也是不伐參與其中的。新聞報道過個別的不良記者和媒體,這就完全的背離了社會監督經濟運行環境健康的職責。由此不難相信,只有更完善的法律和法規環境,才能更好的杜絕會計人員的監守自盜。
(三)法律意識不強——會計人員職業無知泛濫
要想依法開展會計工作,從源頭建設風清氣正的經濟建設環境,會計人員的法律意識必須更加的清晰和強化。因為會計人員的工作就是和財經打交道,而一切經濟犯罪的根源就是錢權交易。沒有了錢,權力自然獨行。要做到這些,會計人員的職業法律意識和道德要求就擺在了第一位。道德譴責必須輔以法律懲戒,方能確保我們會計人員的干凈做事,干凈做人。
三、提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養的途徑
(一)完善和制訂會計法規及其相關法律
制訂和完善會計法規及其相關法律,使之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一個國家的會計法規一般分兩大類:一類是政府會計法規,由議會或政府制定頒發,如美國1921年公布的《預算和會計法》,1956年公布的《會計和審計法》;日本1947年公布的《會計法》,1948年公布的《公認會計士法》等。另一類為企業會計準則,由政府或會計的職業團體、學術團體制訂。1999年10月31日,我們有了自己的會計法。十多年來,相關的法律約束機制在不斷的建立,但是,距離完善的法制下會計工作的狀態還需要更進一步的努力。因為我們的經濟環境和內容有不斷的發展和成熟。
(二)加強對原始憑證的審核——防止造假
按照《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要求,會計人員在填制原始憑證,對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記錄時,必須填制或取得原始憑證,而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首先要確認該憑證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這樣做到每筆業務都是真實的記錄,就能讓資金的錯誤流動無所遁形,讓腐敗和貪污失去存在的可能。沒有造假就沒有經濟犯罪。
(三)嚴厲追究造假單位所有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新《會計法》第四條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從單位負責人為會計信息真實性、完整性的第一責任人做起,加大和明確保證經濟行為和記錄的真實性。從而由上到下營造捍衛會計職業操守的氛圍,明確一個經濟實體里所有參與經濟管理工作人員的責任和權力,才能抓住杜絕假賬的關鍵和源頭。讓每個人時刻明白自己作家造假后的法律成本,警戒心時刻高度清醒,方能互相勉勵和協助維護良好的會計工作的清明。這樣就不會再出現升級脅迫下級做假裝,也不會出現下級誤導和唆使上級縱容集體貪腐。把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提高到一個美好的新境界,從源頭上維護國家反腐倡廉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