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勇 張金玲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部分,是其本質體現,高等院校則是人才培養、塑造青年的主要陣地,其肩負著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任和使命,充分認識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于高校的人才培養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志愿服務工作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積極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積極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積極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它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及基本特征,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及實踐要求,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
2014年五四青年節,習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祖國和人民同行,努力創造精彩人生”。習總書記號召廣大青年要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推動學雷鋒活動。充分表明黨和國家已明確志愿服務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和實踐所具有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志愿服務因其“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正逐步成為當代大學生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大學生志愿者是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鋒隊和生力軍,志愿服務對于引導大學生深刻體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升華自身信仰,促進大學生價值觀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志愿者精神包含了豐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所倡導的實踐理念、方向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完全一致的。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就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然轉化為自覺行動,就是要充分發揮志愿者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作用,就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志愿服務中去。這不僅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需要,同時也是青年志愿事業發展的要求。
當前,針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學生志愿服務相結合研究并不多,主要是專門對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和特征的研究,或者專門對大學生志愿者服務展開研究。
在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的研究方面,有學者認為,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又能體現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本身的價值觀念,其內容為大致概括為:“信念為魂、品學為本、創新為要、家國為基”。有學者提出,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正在經歷一個從大學生普遍認同,發展到萌生黨和國家所倡導的價值觀,再進而儒化成為大學生們普遍踐行的主流價值觀。有學者強調,當代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可以從社會的要求出發,結合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和需求,以及現實中的問題這三個維度來進行探討。其中,社會的要求主要是導向,大學生作為主體,現實中的問題作為事緣。也有學者認為,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愛國、理想、責任、創新”。其中精髓是愛國,主題是理想,要求是責任,核心是創新。
當代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特征,有學者認為,大學生價值觀從整體上看,具備積極、健康、向上,他們對自我實現和人際家庭的和諧極為看重,同時表現出對自我發展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視,對人情和個人幸福的極大關注。特征如下:首先,大學生價值評價正在逐漸向個體化產生偏移;其次,大學生價值的取向也朝著多樣化發展;再次,大學生的價值觀選擇越發趨向實用性;最后,大學生在價值觀方面的矛盾和困惑明顯增多。有學者認為,目前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主流總體上是好的、積極向上的,大多數大學生都能夠認識到,人的價值不僅包括社會的尊重和滿足,也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和責任。大學生發展的主流方向一直秉承“愛國”、“成才”這一主線。特征主要如下:價值目標短期化,價值追求個體化,價值實現功利化,價值實現自我化等。有學者認為,當下大學生群體已經邁入“90后”為主的階段,在“90后”為主的大學生價值觀中,既存在價值觀與外部現實的沖突,也存在價值觀體系內的互相矛盾。具體來說,表現在價值觀合理定位的缺失;價值觀評價的模糊;價值觀實現的無序。
對于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研究,公開發表的論文相對較少,內容也不是很系統,現有文獻總結歸納如下:
首先,對志愿者服務現狀的研究。當下研究普遍認為,當代大學生志愿服務的領域正在不斷拓展,影響也在逐步擴大,隨著高校對大學生志愿服務所投入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強,社會對大學生志愿服務的認同度也在不斷提升。然而,活動過程中也確實存在著很多問題,如服務的實效性不強、團隊管理不夠規范、社會資源相對匱乏等。
其次,對志愿服務價值的研究。當下研究普遍認為,志愿服務活動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實效性,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有助于推進和諧校園和和諧社會建設。
再次,對志愿服務機制的研究。當下研究普遍認為,政府應當在構建大學生志愿服務的長效機制方面發揮主體擢用,對志愿服務頂層設計進行科學的規劃,更加完善大學生志愿服務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專業成都,發揮社會作用,同時營造良好的志愿服務文化氛圍。
最后,當下研究表示,國外大學生志愿服務大都表現出較強的參與意識,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普及化,已經成為公民道德教育和維護社會穩定的有效形式。特別在經濟發達的國家地區,志愿服務開展較早,對于引導大學生投身志愿服務、樹立社會責任感、培養公民意識等方面積累了相當多的實踐經驗,因此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較高,主體意識較為明確,更加關注志愿服務的內容和形式,各方面表現比較成熟和主動。一些歐美國家甚至還將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納入到了教育計劃和培養目標;日本、丹麥和法國等國家,都非常重視大學生志愿服務意識的培養和教育,致力于推動大學生甚至社會參與志愿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