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利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里出現了一個新名詞——“非連續性文本”。這一內容的出現,具有時代意義。非連續性文本在現代生活中運用廣泛,隨處可見,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和時代特征。學會從非連續性文本中獲取我們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義的結論,是每個現代公民應具有的重要閱讀能力之一。例如,一些產品說明書、圖表、圖標等等這些非連續性文本都需要我們準確地解讀。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把枯燥的非連續性文本轉化為孩子們感興趣的閱讀材料,讓孩子們饒有興趣地去閱讀文本、掌握方法、提取有用的信息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本文結合自身的教學嘗試,對如何激發學生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興趣淺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關注生活,引導學生有意接觸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
學生雖不知道什么是“非連續性文本”。但對于這類閱讀材料并不陌生。它與我們的課內外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廣泛地存在于家庭、學校、社會中。它們要么告知信息,要么宣傳產品,要么警示安全,要么引領路徑……在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非連續性文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生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主動意識,讓學生自覺地在廣泛的非連續文本閱讀中去捕捉信息,學習語文,豐富語言,發現非連續文本的趣味,提升文化。
非連續性文本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出現的較少,教師要克服教材內容編排上的不足,選擇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非連續性文本引入課堂,讓學生閱讀。例如,涉及日常生活、科學技術、天文地理等文本類、圖表類、圖文類內容的非連續性文本,讓學生利用他們的圖片、文字、數據及與我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關系,激發學生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興趣,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興趣
1.溝通生活,感受需要,樂于閱讀
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識的動力。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刺激力量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有選擇的積極愉快學習的一種心理傾向,它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部分,是推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原動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第三學段中提出:“學會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從圖文等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它指向的是對簡單閱讀材料有價值信息的提取,如出示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材料《購物小票》,讓學生閱讀后完成練習:①消費者在什么時間在哪個超市購買了什么產品?共消費了多少錢?付了多少錢?找回多少錢?②其中舒膚佳香皂買了幾塊?它的單價是多少?抽紙買了幾包?單價多少?買抽紙共消費多少錢?雖然學生經常購物,但很少認真地閱讀購物小票,引導學生從購物小票上獲取有價值的信息,讓學生在消費的同時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感受到在生活中學習的樂趣。
2.變換形式,體驗趣味,樂于表達
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變換形式,實踐練能,讓學生發現非連續性文本形式的特點和趣味,訓練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如在閱讀《健胃消食片》說明書時,通過創設情境,抓住要點,提煉信息,引導學生把提取整合信息和言語表達訓練結合起來。讓學生扮演導購員,根據藥品的成分、性狀、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幾個方面進行整合,導購員進行推薦產品的解說練習。學生興致盎然,言語訓練和整合信息都得到了落實。接著讓學生用自述的口吻來介紹服用健胃消食片的注意事項。通過表述語氣的轉換,語言顯得親切幽默,角色互換后,枯燥無味的說明書一下子變得有趣又易于理解。
然后展示其他一些說明書,使學生認識到非連續性文本的特點:簡明、直觀、醒目、概括性強,了解了說明書的文本特點,探究其結構形式,讓學生寫一份介紹自己的說明書。自我介紹的作文學生經常寫,但以說明書的形式寫還是第一次,變換了形式的學習,新穎、活潑、靈動,學生感覺新鮮,樂于動筆。再者,變換形式幫助學生梳理了說明內容,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調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是一種很好的變換形式的學習方法。
三、生活實踐,增強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熱情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而不是兩個東西。”非連續性文本的特點決定其閱讀是源于生活的,強調與生活的聯系。我嘗試利用學生生活中的非連續性文本,讓學生在隨手可得的閱讀中,激發閱讀興趣,增強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熱情,提升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能力。比如:讀路標,安全行。老師帶領學生進入城市道路,觀察道路路標、指示牌,獲取有價值的信息,讓學生讀懂路標指示牌,不迷路,安全出行。再如,看說明書及示意圖,拼裝小玩具。看誰拼裝得快。課堂中,教師引入了這些非連續性文本資源,學生邊玩邊學,效果極佳。根據示意圖組裝拼圖讓孩子們玩得盡興,有創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學生樂于學習,還提高了學生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能力。
語文不等同于文學。語文不僅有豐富的精神世界,還應有現實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方法,緊緊扣住學生的心,激發學生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興趣與欲望,掌握閱讀的方法,讓學生樂于閱讀,從而讀中有悟,學會生活。
注:本文是河南省一般課題“小學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策略研究”論文,課題編號:[2016]-JKGHB-0618。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