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艷
摘 要:小學數學是整體思路、解題技巧、思辨判斷等多方面的研究和學習。因此,對數學的學習不能只局限于表面,要鍛煉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能力、預判能力以及綜合理解運用的能力。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努力培養學生數學各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能力;典型案例
一、重視口算教學,加強口算練習
數學科目作為重要的基礎學科,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學生數學基礎的牢固與能力的拓展。計算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貫穿整個小學數學的始終,這些知識更是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提高計算教學,以便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在教學中,低年段要打好口算基礎,學會運用心理思辨能力進行判斷,因為任何計算都是以口算為基礎的,可見在計算教學中,口算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我每天堅持讓孩子在課堂上用5分鐘練習口語計算,通過比賽、游戲、互動搶答等方式,讓學生在游戲中鍛煉基本的口算能力。
示例一:課題《十幾減9》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想想做做”第1題。
(3)練習應用,鞏固提高。
(4)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啟思:小朋友,你們從圖上知道了什么呢?學生互相說圖意。
總結:會話情境真實,體現了任務型教學的特點。其中設計學生全員參與表演對話,利用真人秀拍攝不同場景視頻,扮演不同的角色,新鮮、有創意,全員參與,寓教于樂。
示例二:讓學生在計算、比較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想加算減”的快捷,較快地算出得數,但不必強求統一算法。
(游戲:小螞蟻推木塊)
你能幫小螞蟻算一算嗎?
12-9= 10-9= 14-9= 18-9= 11-9=
19-9= 16-9= 13-9= 17-9= 15-9=
游戲“奪冠軍”:讓學生通過計算、比較發現算式之間的某種聯系。
17-9 16-9 13-9 12-9
15-9 11-9 14-9 18-9
計算結果。你發現了什么?提問: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么?
先互相說一說,再告訴大家。(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十幾減9)
最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知道可以利用相鄰的算式推出得數。
通過各種游戲練習口算,從各項技能中鍛煉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視覺上給學生直觀的刺激。在反饋核對時讓學生認讀鞏固。
二、筆算是關鍵,利用每周十題訓練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
筆算是計算的關鍵,小學階段大部分數學題都要求學生通過列豎式的方法進行筆算,孩子們考試中出錯率最多的也是計算,失分多,在做應用題等題型時更是功虧一簣。因此,要通過不斷反復練習提高學生的筆算能力。
示例三:課題《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問題》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游樂園的一角,小華、小雪等幾個同學在高興地玩套圈游戲,我們也去看一看吧(課件出示例6):小華套中了12個,小雪套中了7個。(課件出示問題)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該怎樣解答呢?
這節課,我們研究“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問題。
(1)引導學生用擺一擺和畫圖的策略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問題”,確定用減法進行計算。
(2)點撥:利用轉化的思想,引導學生明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的問題”也要用減法解答。
然后,創設情境,以我班有個孩子當天過生日,孩子們在學校商量為他舉辦一個別致的生日派對,他們去蛋糕店定做蛋糕,為小壽星自制禮物,身臨其境地在現場給壽星過生日,創造表演氛圍。學生熱情高漲,全員參與。
本節課,我決定采用任務型教學法、故事教學法和情境教學法展開教學,同時也設計了多樣教學活動穿插其中。把本課時主要的語言重難點穿插在他們之間的對話中,讓學生在教學的逐步深入中漸漸習得語言,運用語言,提煉和融合語言知識。
三、增強簡算意識,提高計算的靈活性
以多媒體和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進入教學的各個領域和環節中,對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從哪里入手呢?對,就是課堂。在接踵而至的問題面前,通過深入課堂反復摸索,求證專家對比論證,借力互聯網學習提升,我們開始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型的建構與思考。
課中微課,設計了各種圓的畫法微課,引導學生關注各種運動中形成的圓形,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圓是到一個定點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這一圓的本質屬性;最后引出我國古代《墨經》對圓的記載,并讓學生嘗試解釋“圓,一中同長也”這句話的意思。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是數學本質的剝繭抽絲,也是數學文化的傳承發揚,將數學課上出文化味道,讓理性思維閃耀感性光輝。
微課的引入,將文化傳統與知識巧妙結合在一起,自然導入學習新知。新穎的教學方法得到學生青睞。總之,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
參考文獻:
[1]管紅英.“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探索:以《圓的認識》教學設課為例[J].新課程,2016(6).
[2]張秀云.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計算能力[J].成功(教育版),2013(11).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