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霞
摘 要:教學應該是一個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是一個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創新的活動。作為教師,必須從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給學生提供一個富有活力開放式的課堂,讓思維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關鍵詞:開放;發展;創新
一、轉變教育觀念,實行開放式教學
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明確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不能緊跟時代潮流,必須與時倶進,更新觀念。在新課改目標的指引下,我們要有新的教育觀,應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思維的發展、創新為導向來進行開放式教學。有些老師一聽到開放式教學,就有種片面的認識,認為那課堂會亂成什么樣子,學生就會變得像脫韁的野馬管不住。我認為這種觀點太陳舊,也太片面。開放式課堂并非是老師不管不問,任由學生想怎樣就怎樣,而是老師應當好引導者,如學生思維偏離方向時,老師應及時給他們引回來。開放式課堂中的現象看似亂,實則是學生的思維在活躍,在發展和創新,以往讓學生規規矩矩坐著光聽老師講,看似認真,實則是將他們的思維禁錮在定式當中,不能得以發展和創新。
二、給學生思維發展、創新的空間
在教學時,老師要始終牢記:學生才是整個學習過程的主體,老師只是充當引路人和導演的角色。簡單的老師提問、學生回答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啟發式教學,普通的老師板演、學生做題的所謂“鞏固式”教學也并非萬能。教學是一門藝術,而非技術。老師應該成為導演而非主演,學生才是主演。學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下親自參與和組織學習活動的全過程,這樣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才能得以培養。教學必須要成為學生感受、理解新知識的來龍去脈的過程,成為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創新的一個活動。在教學中應盡量設計一些探索的機會,給學生一個比較充分的思維發展、創新的空間。例如:在教學“認識數8”一課時,我在課前讓學生準備8個圖片,上課時引導學生:8個圖片,你們可以怎樣排一排?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排法,而是讓學生自己思考,操作探究。通過給學生自由的思維發展空間,學生會創造出很多的奇跡。
三、巧設疑問,點燃思維發展、創新的火花
“學貴有疑”,有疑才能想著去釋疑,釋疑的過程就是學生學習新知的過程。教師要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質疑,協助學生解疑,讓學生增強探索新知的主動性和審視問題的嚴密性。長此以往,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教師巧用質疑,學生受益匪淺:學生能夠漸漸形成挑戰權威、堅持真理的膽識,不盲從傳統,不屈服權威,而是從實際出發,按簡明、高效的標準去探索每一道題的最優解決辦法,這樣才是真正的思維的發展和創新。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是人才而非產品。如教這道題:“小力爬山,從山下到山上每分鐘行34米,要行20分鐘,如果他下山每小時行3千米,需幾分鐘?”這時老師問你們能解答嗎?一部分學生說“能”。老師接著問,有沒有對這個題目有疑問的?這時學生的思維開始活躍起來,有學生馬上說:“這上山和下山是不是走同一條路呀?如果不是一條路可就不好求了。”老師不但沒有批評學生,而且還及時肯定和表揚了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創新思維精神,學生一經表揚,自然以后也就更加愿意發現問題、探究問題了。
四、在開放性實踐練習中讓思維發展創新
在小學數學應用題的解題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在平時練習中也只求做出一個正確答案就止步了,不愿再深入思考,探索解題規律和方法。針對這種情況,如果教師能相機設計開放性習題,激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創新、發散思維,就能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除法時我設計出這樣一題:
在學校開展的募捐活動中,共收到捐款1000元,如果用這筆錢去買一些文具送給貧困山區的小朋友,你會怎樣買?
鋼筆單價為8元;文具盒單價為12元;筆記本單價為4元;小刀單價為1元;書包單價為30元。
學生見到這樣的開放性題,都想自己設計買法,思維便活躍起來,紛紛迫不及待地說出自己的買法:(1)可以買10個書包,30本筆記本,20把小刀,40枝鋼筆,20個文具盒;(2)可以買20個文具盒,25本筆記本,15個書包,25支鋼筆,10把小刀等等。
其實生活中蘊含著許多數學知識,只要我們多留心生活,從生活實例中收集材料,設計有趣的開放性數學問題,讓學生參與探討,自主探究,就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創新,同時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服務生活的本質,還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必須從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式的課堂,只有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翱翔,思維才能真正得以發展、創新。
參考文獻:
蔣穎.試論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五本教材的異同[J].欽州學院學報,2015(1):54-58.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