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琦茹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練習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新知,鞏固知識點。一節數學課,當堂練習是否有效,將決定這節課的學習價值。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作業的現狀是:僅能完成書上的練習和基礎訓練并批改訂正,而沒有時間去設計額外的作業。因此,我們在設計練習的時候,要注意這幾點:當堂練習盡量在課上進行批改;練習的內容要緊扣教學要求,有針對性;要聯系生活,突出實踐性、現實性;應循序漸進,注意層次性。當堂作業沒有做好,課后作業更無從談起,課后作業是鞏固性作業,它的重點是提升,而前提是當堂作業要抓好。只有這樣,才能讓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
關鍵詞:當堂練習;設計;有效性;層次性
在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鞏固練習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作業的現狀是:僅能完成書上的練習和基礎訓練并批改訂正,而沒有時間去設計額外的作業。數學教學的主要特征,就是將教學過程變為引導學生練習的過程,每堂數學課教學任務都是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來實現的。數學練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鞏固新授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學習數學不進行一定行之有效的練習,就難以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讓數學練習散發出新課程的氣息,如何進一步優化練習,是新理念下教師所應該思考的問題。數學作業一般分為三類:課前練習、當堂練習、課后練習。課前練習一般都很簡單,只需要幾分鐘,主要是復習舊知識或引入新知。當堂作業非常重要,它是一節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一步深入理解知識、掌握技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途徑。所以,一節數學課,當堂練習是否有效,將決定這節課的學習價值。因此,我們在設計練習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當堂練習盡量在課上進行批改
練習在課內批改,可以使教師及時發現學生不理解的地方,然后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及時彌補并在課上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這樣孩子就不會帶著問題回家。但是課堂時間是有限的,要保證孩子課內的練習時間,就需要教師改掉講得多的習慣,還時間給孩子。這樣不但可以減輕孩子的作業負擔,還避免了學生因為在課上練習時間少,有問題不能及時解決,主要靠課外練習補缺的不良狀況,從而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計算課的當堂練習一定要當堂批改,同時不能忽略計算教學中的思想價值,要讓學生真正理解算理。
二、練習的內容要緊扣教學要求,有針對性
練習不是目的,而是達到教學目的的手段。練習內容要緊扣教學要求,目的明確,有針對性。分層次,由易到難,這樣就可以做到練習目的明確,重點突出,有針對性,不平均用力,容易的少練,較難理解的重點練、反復練,加強估算、巧算、心算練習,使計算逐步達到熟練形成技能,做到聽到或看到題目,就能迅速地說出得數。目的明確,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內練習變為學生自覺的活動,從而提高練習的效果。
三、要聯系生活,突出實踐性、現實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這就是說,數學從生活中來,最終又回歸于生活,教師設計習題要貼近學生生活,不能脫離生活實際去研究一些毫無應用價值的“純理論”問題。教師要善于捕捉生動的事例,真實的數據是習題設計的源泉,使學生既感興趣,又覺得真實可信。
四、循序漸進,注意層次性
教師在設計數學的練習時要考慮到每個學生要達成的基本目標是一致的,要使人人都掌握必需的、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發展的數學知識。但是由于學生生活環境不同,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不同,他們的智力開發和發展上存在著差異,所以在認知水平、技能的掌握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上都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教師在設計練習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在作業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機動,使練習具有層次性和彈性,可以滿足各階層學生獨立自主和自由學習的需求。此外,當堂練習要有坡度,由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由基本練習到綜合練習再到實踐練習、開放練習,使每個層次的學生得到滿足。比如,在學過乘法口訣后,就可以讓學生多練習方格里最大能填幾這樣的題目。
總而言之,有效的練習設計要緊扣教學要求,有針對性,要聯系生活,突出實踐性、現實性。經過我們的歸納、提煉,努力實現練習的最優化。如果當堂作業沒有做好,就別提課后作業了,課后作業是鞏固性作業,它的重點是提升,但它的前提的是當堂作業要抓好,只有這樣,才能讓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
參考文獻:
[1]王海燕.追求有效的練習設計[J].江蘇教育研究,2009(5).
[2]黃浩.淺談小學數學練習設計的有效性[J].讀與寫,2011(10).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