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文志
4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全面啟動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試點。《意見》指出,開展醫療聯合體(以下簡稱醫聯體)建設,是深化醫改的重要步驟和制度創新,有利于調整優化醫療資源結構布局,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有利于醫療資源上下貫通,提升醫療服務體系整體效能,更好實施分級診療和滿足群眾健康需求。
4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全面啟動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推動醫療資源下沉,病人雙向轉診,逐步緩解看病難。醫療聯合體通常由一家三級醫院與多家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成,醫聯體內,信息互通、資源共享,醫生上下流動、病人雙向轉診。我們知道,醫療資源過度集中,是導致看病難的主要原因。為改變這種狀況,按照要求,今年所有三級公立醫院都將參與醫療聯合體建設,各地將探索有利于醫療資源上下貫通的分配激勵機制,合理拉開基層與大醫院間的報銷水平,逐步建立“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分級診療制度。
4月20日, 李克強總理在山東考察時,專程來到威海孫家疃醫院考察醫聯體建設。他在考察中說,“中醫講‘通則不痛。我們就是要讓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以醫聯體之‘通,破解群眾看病之‘痛”。據筆者了解,今年以來,從《政府工作報告》到國務院常務會議,醫聯體建設已被多次提及。而在山東自2016年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開以后,該省所轄17市已經全部開展了分級診療工作,目前已累計組建各種醫聯體790余家。
以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為例,自2011年山東省千佛山醫院成立醫聯體以來,截至目前已經簽約合作的醫院共有97家。這97家醫院遍布省內除日照以外的16市,其中既包含市級醫院,也有鄉鎮衛生院。為了幫助基層醫院提升診療水平,院內90%的科室都有對口支持的基層醫院,其中神經內科固定對口支持醫院有四家,包括三家基層公立醫院和一家民營醫院。除了這種緊急會診,還要定期到合作醫院坐診、教學查房、病例討論和學術講座等。事實上,像千佛山醫院這樣的大醫院牽頭組建的醫聯體已經遍布全省。據山東省衛生計生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山東公立醫院綜合改革2016年全面推開以后,17市全部開展分級診療工作,累計組建各種醫聯體790余家,縣域診療率已近90%。
近年來,隨著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以前列腺疾病、尿路腫瘤和結石為代表的泌尿外科臨床需求日益增多。而目前我國泌尿外科醫療資源配置很不均衡,導致泌尿系疾病患者“看病難、看名醫難”的問題日益凸顯。目前,國內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導致基層患者很難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資源。只有把高度集中在一線城市的醫療資源下沉到地方去,培養和帶動地方泌尿外科的發展,才能真正緩解地方百姓“看病難”的問題,從而推動醫療整體水平的健康、平衡發展。《意見》指出,開展醫療聯合體(以下簡稱醫聯體)建設,是深化醫改的重要步驟和制度創新,有利于調整優化醫療資源結構布局,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有利于醫療資源上下貫通,提升醫療服務體系整體效能,更好實施分級診療和滿足群眾健康需求。
此次《意見》所言明的醫聯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對醫聯體的功能與目標進一步做了明確。醫聯體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要求試點省份的三級公立醫院要全部參與并發揮引領作用,每個地市以及分級診療試點城市至少建成一個有明顯成效的醫聯體。同時,還需要探索多種形式的醫聯體,除了地市級醫院與基層、社區醫院的聯合,還要求縣級區域內也進行醫聯。而李克強總理用中藥治病的原理來比喻醫聯體,可以說非常形象與恰當。原來,在一定區域內,病人的檢驗結果醫院互相不認可,處方缺乏流動性,藥品也很難共享,病人轉診機制非常不暢。更重要的,醫保支付缺乏統籌令許多病人不便。
區域內醫療資源的“不通”成為一種循環,并且還有著自我強化的特征。對于吸納了各種優質資源的三級醫院們來說,它們壟斷資源、“跑馬圈地”“虹吸”基層資源、擠壓社會辦醫空間,但同時這個負荷過重的機構又無法為每個病人提供很好的服務。公立醫院改革是新醫改中最重要最難啃的一部分,破除以藥養醫、建立現代醫院制度正在推進,醫聯體的建設就是要推動它們愿意將一部分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起到帶動作用。這同時也是在為大醫院們減負,以使得它們輕裝上陣,將更多精力放在疑難重癥與科研方面,并且更加體現公益性。
基于此,此次醫聯體試點也要求建立明確的績效考核機制,包括建立醫聯體考核指標體系,重點考核醫聯體技術輻射帶動情況、醫療資源下沉情況等。同時也會將考核評價結果作為人事任免、評優評先等的重要依據,并與醫務人員績效工資、進修、晉升等掛鉤。在經過試點之后,醫聯體的改革時間表也非常明確,計劃在2020年全面實施,而在試點階段需要完成的改革任務非常繁重,包括促進公立醫院改革、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等。
總之,醫聯體的建設將不僅僅涉及醫改,除了醫療資源下沉,醫聯體與養老業密切相關。社區養老、醫養結合將是今后養老制度改革中的一大趨勢,家庭醫生的發展以及分級診療制度的建設可以說都是在為此做著準備。所以,正如李克強總理考察威海孫家疃醫院時指出的那樣,我國老年人口已超2億,發展好醫養結合這一大產業,切實保障老有所養老有所醫,才能讓老人安心、子女放心。如果老人們能夠在家門口的社區得到需要的醫療服務,那么就會為他們養老解決一個心頭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