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修
隨著現代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人們的脾氣似乎也開始變的大了起來,生氣、發火也就成了家常便飯。“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唐代名醫孫思邈在《養生銘》中提到的這句話意思是:晚上不能醉酒,早上不要生氣,這才是養生要訣。尤其是在天氣炎熱的夏季,人們更容易出現煩躁、亢奮等情緒,甚至因為一點小事也會大動肝火,發脾氣。中醫認為“大怒傷肝”“怒則氣上”,生氣動怒在情志變化中是重要的致病之源。生氣動怒不但會傷害感情、激化矛盾,還易引發臟腑功能失調,使氣機升降紊亂,氣血運行失于流暢,新陳代謝出現障礙,免疫力下降,甚至誘發疾病。其實,通過自身調節,能將生氣對人體的傷害降到最低。
生氣對于人體的危害
怒氣傷肝,殃及肺和胃:中醫認為“大怒傷肝”。肝主疏泄,疏泄即疏通暢達之意。肝氣既不能抑郁,也不可亢盛,而應保持一種活潑靈動的生機,這樣才能氣機調暢、氣血和平、心情舒暢,生理功能和諧。若肝失疏泄、氣機失調,就可能引發情志抑郁或亢奮,引發肝區疼痛等癥狀。有研究表明,生氣時人體會分泌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作用于神經系統,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速,血液和肝細胞內毒素增加。因此,對一些患有乙肝、肝硬化等慢性肝病的人來說,生氣的危害更大。此外,生氣時會引發交感神經興奮,可直接作用于心臟和血管上,使胃腸中的血流量減少,蠕動減慢,食欲下降,嚴重時可能誘發胃潰瘍。
影響睡眠,降低免疫力:生氣時心情激動煩躁,很難靜下心來。如果臨睡前生氣,容易引發失眠,影響睡眠質量,長此以往勢必危害人體健康。愛生氣的人氣量狹小,常常郁郁寡歡,影響氣血流通,使自身的免疫功能下降。現代研究表明,人在生氣時,機體會制造出一種由膽固醇轉化而來的“皮質固醇”。這是一種壓力蛋白,如果在機體內積累過多,就會阻撓免疫細胞的正常工作,使身體的抵抗力下降,易生疾病。
易生色斑,內分泌失調:生氣會嚴重影響血液循環,使氣血失于通暢,導致皮膚所供血液中內毒素增加,刺激毛囊誘發炎癥,色素容易沉著而生色斑。美國曾對5000名臉上長色斑的女性進行調研,結果顯示當這些人情緒低落時,任何藥物對色斑的治療都不盡如人意。而當她們人際關系改善、心情愉悅時,色斑甚至可能不治而愈。此外,生氣還易導致女性內分泌失調,引發月經失調、痛經、閉經等婦科疾病。生氣時人體肝氣不舒、氣滯血淤,發生乳腺增生、乳腺腫瘤等疾病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誘發甲亢,嚴重致猝死:甲狀腺是機體內參與新陳代謝的重要器官。生氣會令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而致工作紊亂,導致甲狀腺亢奮而分泌激素過多,久而久之會誘發甲亢。當你感到心情急躁或熱血沸騰時,往往是甲狀腺過于亢奮造成的。人在生氣動怒時,心跳會加快,心臟收縮力增強,血壓會升高,大量血液沖向大腦和頭部,使供應心臟的血液減少而造成心肌缺氧,不但易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中風等嚴重疾病,甚至會導致猝死。
控制情緒的常見方法
生活中,人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不順心的事,生氣在所難免。但如果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美好的心情,就應努力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培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生氣時,可采用以下幾個方法控制情緒。
躲避法:在遇到問題生氣時,先深呼吸平復情緒,立即離開生氣的地方和激惹你生氣的人。
宣泄法:找知心朋友或其他自己信賴的人聊天談心,向他們訴說自己內心的不平,求得他們的安慰、疏導與調節。或者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喊幾聲。
轉移注意力法:如到室外散步,到附近的公園遛遛,聽幾首自己喜愛的歌曲或音樂,看一段歡快愉悅的電視節目,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去。
運動法:打一場籃球,跑出一身汗,等到累得筋疲力盡時再回來洗個澡。
升華法:喜歡唱歌就約朋友一起去KTV高歌一曲,擅長書法或畫畫就靜下心來揮毫,懂得樂器就吹拉彈唱一曲。
此外,愛生氣的人可以說對情緒的控制力相對差一些,因此要隨時隨地進行心理建設,努力掌控自己的情緒。通過以上方式、方法,及時解除心中郁結,以保證精神愉悅、心理平衡,避免因生氣動怒對身心健康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