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培初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沒有問題也就沒有了數學的生命。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合理的課堂提問有助于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溝通師生的情感,調節課堂氣氛;課堂提問還是教師診斷學生學習狀況,有效改進教學的基本手段。所以,教學的藝術全在于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地引導學生作答。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由于不太注意課堂提問的藝術和策略,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思維和學習效果。
一、課堂提問中存在的誤區
課堂提問對課堂教學至關重要,但由于受教師個體知識水平和教學經驗的限制,課堂提問經常是“徒勞提問”。
課堂提問中一般存在以下幾種誤區。
1.課堂提問重形式,輕實效
2.課堂提問重數量,輕質量
3.課堂提問方法死板,缺乏動力
4.課堂提問對象重部分,輕全體
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1)是提問對象過于集中,有很多教師的課堂尤其是公開課上,只顧優秀生,忽略后進生;(2)是教師提問對象無針對性,局限于前排和中間學生,或者按照學生花名冊依次提問等。多數學生成了陪襯,被冷落一旁,長此以往,這部分學生逐漸對提問失去興趣,上課對老師的提問失去動力。
5.課堂提問對學生重提問,輕思考
教師提出問題后,沒有等待時間或等待時間過短。統計數據表明,大部分教師的等待時間都不超過一秒,然后指定學生回答,如果學生一秒鐘之內不能回答,教師就會自己給出正確答案,或者指定其他學生回答。
有的青年教師為了節約時間,講究速度,提問后立即讓學生回答,但由于提問突然,學生沒有時間思考,結果問而不答或答非所問。
二、課堂提問誤區的應對策略
面對課堂提問的種種誤區,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摸索,我實施了以下幾種對策加以糾正。
1.巧妙提問激發學生學習情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要力求新穎巧妙,要能激發情趣,發人深思,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提問時,教師應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巧妙地設計問題,抓住時機,富于藝術技巧地提問,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從而獲取數學知識。
2.注重問題的難度和深度
教師所提問題必須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必須經過學生的認真思考,動一番腦筋后才能做出回答。因此,問題的難度和深度應適宜。如果所提問題過于簡單,就不能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而難度過大,超越學生的智力范圍太遠,也會使學生喪失信心,降低學習興趣。我們提倡從發展學生的思維出發,從學生的學習認知水平和數學學科的特點,以及課堂教學40(45)分鐘的限制出發,通過深題淺問,淺題深問,直題曲問,曲題直問,逆向提問,一題多問等不同方式,開展多角度思維,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展示學生的創新個性。促進學生知識技能形成,促進學生健康情感的培養。
3.提問要精心設計且準確
蘇格拉底說:“問題是接生婆,它能促進新思維的誕生。”因此,好的問題是需要教師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充分吃透了教材和學情之后設計出來的。
精”“準”是指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出發點和針對性,問題精要恰當,準確無誤,精益求精,教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不僅本身要經得起推敲,同時還得強調組合的最有效,就是問題與問題之間有聯系、有層次,力爭使教師設計的每一個問題組成一個有機的嚴密的整體。讓學生解答這些問題時,既理解和掌握知識,又得到嚴格的思維訓練。而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問題過多,且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都是一些諸如“懂了嗎?還有不會的嗎?找到了嗎?”等無效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站在發揮形式的主觀能動性角度上,多設計一些能啟發他們思考、拓展思維乃至創新的應用、綜合型的問題。
4.提問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因人而異
提問涉及面要廣,要合理分配被問對象。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些難易適度的問題,讓全體學生都可獲取知識營養,滿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答問。同時,教師應針對學生實際水平,設計不同的有梯度的問題:對學困生可適當“降級”,提簡單的問題,照顧他們,讓他們獲得成功;對中等生提一些稍難的問題,讓他們嘗試成功;對尖子生,提一些難度大的問題,激勵上進;對特長生可合理提高難度,提一些專門的創新性的問題,鼓勵創新。提問要因人而異,因人施問,消除中等生與學困生回答問題的畏懼心理,培養各層面學生的學習興趣。
5.提問后要給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
好的提問方式應該是把注意力放在激發學生的思維過程上,而不應該急促地邁向結果。教師提問后要耐心等待,課堂提問的發問間隔時間還是一個很有講究的學問。教師根據問題的性質留給學生適當的考慮時間。一般來說對于事實性的低級認知問題(主要是考察對已學知識的記憶),等待1秒左右為宜;而對于判斷性、解決問題和決策等高級認知問題,等待時間要適當延長。研究表明,當教師把等待時間從不到1秒增加到3至5秒時,課堂就會出現許多有意義的顯著變化,如學生會給出更詳細的答案,會作出更多以證據為基礎的證明,會提出更多的問題,學生的成就感會明顯增強。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時間越長越好,最好不要超過10秒。因為隨著時間的延長,課堂氣氛會變得異樣,很多學生開始處于思維游蕩狀態中,即已偏離了課堂教學的問題范圍。因此,教師要把握好提問后的等待的時間。
一堂課的教學過程其實就是由若干個問題組合起來的,而且每個問題都是一個“驛站”。因此對待課堂提問,要求教師心中有學生、有目標、有策略,在動態生成的課堂中,要不斷優化課堂提問的方法、過程、內容、途徑、角度,通過科學的課堂提問,多角度、多層次地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動力,加強教與學的和諧互動,充分發揮提問的有效價值,真誠的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精心設計對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起重要作用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積極參與整個學習過程,真正激發學生的思維,使數學課堂教學達到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