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芳
一、案例描述
明明小朋友從一入園,關于他的“告狀”每天都有,或多或少,有時,一天有好多次“告狀”。經常有小朋友的家長給老師告他的狀,每每遇到這種情況,他的家長也無奈地對老師說:“你們對他嚴厲管教,就是打兩下,我們也不會說什么的。” 老師告訴家長:“我們作為教師是不會打孩子的。”那段時間我陷入了茫然……我一直在想:明明我行我素是誰造成的呢?
二、案例分析
1.對孩子觀察分析了解不夠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熱愛尊重每一個幼兒,善于觀察幼兒,對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以及家庭成長環境有充分的了解。”這就意味著我們要充分了解幼兒各方面發展以支持幼兒個體的學習,總之,實施教育,觀察分析先行。
2.對孩子的評價具有片面性
在評價幼兒的發展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全面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防止片面性。承認和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避免用唯一的標準評價不同的幼兒,在幼兒面前慎用橫向比較。” 這就意味著我們不能憑自己的經驗來主觀地評價幼兒。在面對明明的一系列行為時,老師的心里往往先燃起一股莫名的怒火,也正是這股“火”燒走了老師的愛心與理智。對明明少了一份理解和寬容,多了一份指責和報怨。在明明離園時,還常常向他的家長匯報他的在園“罪狀”。很少向他家長贊美他的閃光點。他不是沒有閃光點,而是我們沒有去努力發現。培根說得好:“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人類本性中都渴望受到贊美,未成年的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對孩子的一點點進步都要及時鼓勵,應該從小就要把兩類語言——鞭策和鼓勵同時送給孩子。兩者缺一不可,否則,將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俗語說得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但我們往往對那些乖巧的孩子只有表揚,對他們的過失往往忽略不計。反之,對那些淘氣頑劣的孩子只有批評,對他們的優點而是往往忽略不計。這樣,對他們的評價都具有片面性,而忽略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性。
3.家園共育不到位
作為教師,除了教育好孩子之外,還有一個責任,就是與家長進行不斷地、充分地溝通,在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基礎上,產生教育的合力,使家庭與幼兒園之間能夠在幼兒的教育和發展上同步、同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庭與幼兒園共同擔負著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重任。”孩子上幼兒園以后,教育孩子的責任應有家長和幼兒園共同承擔。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以后,就認為教育孩子的責任是幼兒園的了,自己可以松一口氣了。其實,教育孩子光依賴幼兒園是絕對不可以的。幼兒園教育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幼兒教育,幼兒園只是幼兒教育的一種較為普遍的、專門的教育機構。
三、教育策略與效果
1.仔細觀察、多加關愛、努力尋找閃光點
有句名言說得好:“肯定和鼓勵可以使白癡變成天才,批評和指責可以是天才變成白癡。”我總是有意識地多關注他,在觀察中我發現,他有很多優點。聰明、富有情商、勤快、有個性。在上集體活動學兒歌時,在老師的引導下,他認真專注,往往最先學會。老師就請他和其他幾個學的比較快的小朋友一起到前面來領誦。這時,他臉上會露出微笑,領誦起來特認真。在表演故事時,他進入角色的表演技能的速度往往超過老師的想象。在表演《拔蘿卜》的故事節目中,她扮演小花貓,還沒等我教他怎么出場,他自己就繪聲繪色地出場了,表演得惟妙惟肖,那神態真是叫絕啊!我禁不住將他抱起來,高高地舉起,并在他的額頭上親吻了一下。然后,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引導下給他送去熱烈的掌聲。這時,他會高興地向老師和小朋友們鞠躬,并道聲:“謝謝老師!謝謝小朋友!”
2.家園共育、培養好習慣、富有個性發展
墨子最有名的關于習慣的思想就是“染絲說”:“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固染不可不慎也。”就是說孩子生下來就像一束白絲一樣,你把它染成黑的就是黑的,染成黃的就是黃的,所以說染絲不可不謹慎。教育孩子和染絲一樣,不同的家庭教育出不同的孩子。當明明的媽媽看到、聽到他的在園一系列行為后,很著急也很困惑。他告訴老師:“我現在真是束手無策啊!”我先從他的日志的內容著手,和她進行了一番交談:“例如,明明晚上睡覺,全家人都不能活動了,這也就是說,全家人以他為中心。所以,在幼兒園里才發生了這一系列的問題,寶寶認為,一切都應以他為中心。”他媽媽說:“我只想讓他早睡,怕耽誤上幼兒園,沒想那么多。”我繼續和她溝通:“孩子就是一個習慣,人們常說,‘怎樣習慣怎樣好。他長大后也會習慣以他為中心,這樣不利于他的成長。”他媽媽似乎有些覺悟:“我認為他現在還小,大了就好了,沒有想這么多。老師我該怎么辦呢?”我告訴她:“教育孩子絕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慢慢來,只要我們用心,寶寶每天都會有進步的。訓子千遍不如培養一個好習慣,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有了一身好習慣的孩子是走遍天下可以放心的孩子,有了一身壞習慣的孩子會讓人一生都不能放心,甚至不得安寧。”他媽媽表示一定和老師好好配合,矯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我向他推薦了有關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書籍和七條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不要要求過高,操之過急;因材施教和全面發展相結合;態度一致,教育統一;說服教育和實踐鍛煉相結合;表揚鼓勵與批評懲罰相結合;感情與理智相結合;及時教育與持恒相結合。
功夫不負有心人,明明現在有了明顯的進步。關于他的告狀聲也減少了。他媽媽告訴我:“我采納了您的建議,凡是有關奧特曼的東西都給他收了起來,現在我們全家都在注意培養他的好習慣。”我不得不由衷地感嘆:“好習慣的力量太大了。”現在,我更加喜歡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的一句話:什么是教育,說得簡單一點,教育就是培養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