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聰穎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空間與圖形是人們更好地認識和描述生活空間、并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空間與圖形的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數學的空間與圖形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圖形的認識,測量,圖形與變換,圖形與位置。空間與圖形這部分內容主要研究現實世界中的物體和幾何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其變換,使學生掌握相應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更好地認識和理解人類的生存空間,發展形象思維,培養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與其它教學內容相比,空間與圖形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直觀性與操作性,會受到學生自身經驗、空間觀念、認知發展水平、內容的難度等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在空間與圖形教學中,除了教學方法,學生學法的指導相當重要,都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方法的建立其實比掌握知識更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潛移默化地滲透學習方法,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使學生學會數學的思維方法,才能真正的培養學生能力,提高我們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那么針對這部分內容,結合我自己的教學,我總結了八個字:激活思維,動手感悟,下面就這兩點談談我的做法。
一、提供豐富的現實情境,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
豐富的情境所承載的是生活中鮮活的問題,學生喜歡解決這樣的問題。所以“空間與圖形”知識的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利用實際生活中的實物、實物圖片,給學生呈現“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材料,使學生在現實問題的感知與操作過程中體會空間與圖形,為形成空間觀念打下基礎。《標準》中增加的新內容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系,如方位的認識,描述和繪制線路圖等。教學這些內容時,應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激活學生思維。
1.發現生活素材
例如教學《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就搜集了很多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各種形狀的物體,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上課伊始,一邊拿出一些物體一邊讓學生說出物體名稱并引導說出幾何名稱:如,牙膏盒——長方體,魔方——正方體,茶葉罐——圓柱體,乒乓球——球體等等。
2.創設生活情境
例如教學《周長》這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制作Flash動畫,小螞蟻爬樹葉,畫外音:我爬過的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樹葉的周長。讓學生仔細觀察小螞蟻沿著樹葉走一周的情景,然后說出自己對周長的感悟和理解。然后出示另一個樹葉圖片,讓學生在白板上描出樹葉的周長,進而,出示紅領巾圖片、課桌圖片,電視機圖片,分別描一描紅領巾、課桌面、電視機面得周長,這樣激活了孩子思維,幫助學生理解了周長的意義。
3.生活實例是知識的源頭活水
我們可以搜集很多生活中的數學實例,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作為數學活動的切入點,在學生生活和數學生活之間建立一種相似或相對的聯系,讓教學合情合理。
4.激活生活經驗
我們力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縮短文本感知與學生個體認識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利用生活經驗發現數學問題,理解數學規律,感悟數學思想方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5.回歸生活實踐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這是數學學習的意義所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有效地實現數學和生活的溝通,注重引導學生將習得的“空間與圖形”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等回歸于生活實踐,并進行印證運用與發展。
二、在“動”中感悟數學知識,使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
《標準》在闡述“空間與圖形”內容時,提出許多“探索”性的要求,如,“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等。這些“過程性”目標需要運用探究性活動,引導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通過自主探索積累數學經驗,理解和掌握有關知識和方法,并且逐步形成空間觀念。因此,結合空間與圖形內容,組織有效的探究性活動,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是這個領域教學重要環節,也是學習數學重要的學習方法。
1.提供“動”的空間
有句話說,看見的容易忘,聽來的記不住,只有動手做,才能學得好。要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就要給學生提供“動手”的機會,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甚至不惜多用時間讓學生感受科學知識研究和探索的過程。
2.指導“動”的方法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正是葉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的目標。在“空間與圖形”知識的教學中,尤其是要重視教給學生“動手”的方法,否則,“動”就只能是一種形式。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積累了一些方法:“畫數學” 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有這么一道題:把兩個邊長為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拼成的長方形周長是多少厘米?有些學生脫口而出“40厘米”,學生光憑想象要回答這個問題,存在一定困難。因此要求拼割圖形的周長,我們要求學生首先畫一畫,重點是要弄清周長由哪幾條邊構成。如果光憑想象,學生的考慮一定會不周全,這時,通過簡單的草圖,將學生的空間想象和圖形的直觀形象相結合,不失為一種簡潔、有效的學習方法。“演數學”“量數學”“剪數學”“找數學”“拼數學”等等。以上種種都不失為“學數學”的好方法。
弗賴蹬塔爾曾講過:“學”這一活動最好的辦法是“做”,教師只有把數學學習的時空留給學生,讓學生親自去體驗,獲得數學學習的方法,才能使數學活動成為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過程,成為學生積極構建,主動發展的過程。